西方民主體現在政黨可交替執政,今天的反對黨可以成為明天的政府。因此,反對派維護現有體制是理所當然,毋須經過什麼忠誠的考驗。香港的情況卻複雜得多。
人大常委會通過香港立法會議員資格的決定,不是要趕絕立法會裏的反對派,而是要人們知道議員必須擁護《基本法》和效忠特別行政區,違反擁護和效忠的事不能做。
全國人大常委會決定今屆立法會可以繼續履行職責至少一年,直至新一屆立法會選出為止。人大這個決定及香港未來政局如何發展,值得分析和評論。
建測規園業界關注是整個香港建造業的長遠發展前景,尤其是攬炒派/反對派近年在立法會不擇手段的拉布行為,對行業生態所造成的負面影響。
內務委員會開了這麼多次會都沒有結果反映了兩件事。第一、沒有一個接近共識的結果。第二、是有拉布而不能「剪布」。
既然可以徵求外面的意見,為何不一早做?曾鈺成相信立法會主席做這個決定,是經過非常之審慎,甚至經過痛苦的掙扎,能夠不做都不會做。
作者認為兩辦的發言是從香港市民的整體利益出發的,關注的是盡快恢復立法會的正常運作,是善意的勸誡,絕不構成所謂干預特區自治事務。
請各位思考,「民主」變為民粹,不能發揮正面作用,為市民謀求福利,這樣的民主不是走入死胡同嗎?
最完善的議事規則,也不能防止人們用荒謬的行為阻撓議會的運作。
大家對於拉布的認知就是議員利用議事程序去延遲或押後他們反對的議案,手法包括動議中止待續、要求點人數, 提交大量基本相同但在細節有些微不同的修改條文草案,甚至通過行動衝擊議會的正常進行。
跨境倫敦金和泛亞兩宗騙案均有一個相同特點,先贏取投資者信心。跨境倫敦金騙案是因為投資公司有香港背景,而泛亞案則是以學者作為「假代言人」,令投資者降低戒心。
非建制派濫搞抗爭,我們見不到有什麼成效或積極的改變,負面後果卻是不少。立法會本應以港人福祉為念,把好立法這一關,現在把修改規程視為止蝕盤,減少立法會對港人的傷害。
2017年12月15日(上周五),立法會終於成功修改議事規則,民主派揚言要「三倍奉還」。三名茶客再聚首一堂,討論日後民主派的抗爭是真實行動,還是空談。
民主派阻止具爭議性的議案通過,出使點人數、提出大量修訂案等拖延手段,建制派反對民主派所為,修改議事規則,兩派鬥得你死我活。茶樓裏有三名茶客,討論近期立法會的動向。
降低全體委員會的法定人數,其實與反拉布無直接關係。這是因為建制派議員的數目遠超過半數,可確保會議不會流會。
立法會在這方面的「墮落」,始於多年前以圖劫持及癱瘓政府的「拉布」行動以達致政治目的,但多年來都無法達致這個不切實際的目的。
論本地社會的階級矛盾之尖銳和對抗之激烈,其實不下於中港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