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做人、後做事」說容易,但踐行非常困難。教育系統簡直就是一個「帽子工廠」,塑造出各種「帽子」,人本身沒有價值,價值在於「帽子」。在這裏,人不是目的,而僅僅只是工具。
近年社會運動中不乏年輕人的身影,資深銀行家、專欄作家張建雄有感而發,分享他利用中國傳統經典多年養育兒子和孫兒的經驗。一起聽聽他的想法。
許多人對於孔子如何教導自己的親兒深感興趣。《論語》的〈季氏篇〉第13章就有一次十分有趣的記錄。
毛澤東在84年前,1938年5月30日發表的《論持久戰》,現時重新閱讀其論述,同樣可以加深我們對戰爭與和平之間如何抉擇的認識,可以堅定我們對人類發展前途和命運的信心。
我們要照顧好自心,不可一念差千步錯,時時反觀自心,取於中道,在生活上不離軌道,置身於各種境界中,能不隨境轉,這才是修行之道。
香港人身份的獨特性就在於一國兩制。因此我們需要好好思考「中國香港人」身份的內涵和培育條件,特別是為了延續一國兩制的生命力。
已超過半世紀的新亞研究所圖書館見證了過去60多年無數熱愛中國文化的碩士及博士生的努力,如今依舊在農圃道佇立,靜觀新儒家的薪火相傳!
孔子、曾子、子思和孟子是重要的傳承,一代接一代,如跑四乘四百米、要各人都努力,才可以薪火相傳。
周有光希望美國人服膺中庸,那只是wishful thinking。美國若能「致中和」,周有光在天之靈,也會笑了!
中國人與猶太人有一點歷史優勢是很相似的。猶太人的悠久歷史為這民族留下許多寶貴的社會規條和智慧箴言。我們中國也是這樣。在謝博士床邊常放着幾本書,其中就有一套「四書」,當中的警世箴言是何等豐富。
簡單來說「誠」的對象是自己,是內心對自己的要求;而「信」是表現出來的行為,主要的對象是他人,所謂「取信於他人」或「贏得他人的信任」。
武肺危機,令箝制言論多元的中國,自食其果。中國容不下一切異見,俱打成所謂「五獨俱全」。
老子說「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聾,五味令人口爽」,說絕對權力高高在上,只接納順耳之聲,所接收的訊息便有局限。
所謂「水能載舟,亦能覆舟」,我們要深信因果不可思議,「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
在這場衝突還沒有結束的時候,我們必須把所有的成見和仇恨放下,用寬容之心去尋找解決之道。如果沒有寬容心,卻糾纏於每一個細節,所有的人都能找到憤怒的原因,都能找到仇恨的理由。
宇宙天地之氣數,影響何其大哉,當世誰有能力用流年飛星、方位吉凶、風水布陣加以扭轉?理解易學與歷史,即知世上唯一可控的,只有自己的心──內德品格。
考試成績並不代表一切,最重要是將來有能力做大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