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如何一步步奪取巴拿馬運河的控制權? 特朗普恐嚇降低通行費,意圖壓抑中國的影響力?一起聽聽資深作者張翠容的分析。
馬斯克出身商界涉足軍政,成為其他科技人仿效對象?特朗普MAGA主義,等同宣示美國軍事霸權?一起聽聽國際關係學者趙雨樂博士的分析。
俄羅斯將領被暗殺,香港珠海學院陳文鴻教授認為,此將成為烏克蘭以至美國日後的主流戰略。美國財力有限,她如何支持在多地發起戰爭?一起聽聽他的分析。
透過這種先吞後吐的手法,以色列成功不斷擴張自己的版圖,至今意猶未盡。現時,俄羅斯的勢力已無閒兼顧中東,而伊朗的影響力亦在消退,中東已沒有什麼力量可以制約以色列的對外擴張。
在美國拋棄下,歐盟能堅持與俄羅斯對敵,繼續支持已敗的烏戰嗎?最大機會是歐盟出現變化,但要先推翻拜登扶植上台的好戰政權。
敍利亞反對派領袖朱拉尼控制利益集團能量成疑?怎樣平衡土耳其和美國的利益?一起聽聽立法會議員黃錦輝教授的分析。
今天的美國發動的戰爭之多,早已使她穩穩地成為人類歷史上最好戰的國家,沒有之一,哪還能不臉紅的說自己是和平使者?
特朗普向加拿大、墨西哥開刀 或有更深層意義? 美國為何不可能重回製造業黃金歲月?一起聽聽譚新強的分析。
敘利亞變天,贏輸家逐個數?俄國敗退,未來美、以將主導中東局勢?一起聽聽國際關係學者趙雨樂博士的分析。
當問及「未來3年最重要的經濟挑戰因素為何」時,香港和星洲民眾最擔心「急遽的通貨膨脹或降息」會衝擊經濟。對比其他地區,內地民眾將「中美貿易戰再起」視為首要經濟挑戰。
英國削減公務員、美國推動政府效率改革以及阿根廷的財政成功經驗,都為香港在削減財政赤字方面提供了寶貴的啟示。
多年來美日韓聯合軍演,一次比一次猛烈凌厲,不斷挑動朝鮮的神經,其實是美國對日韓軍售的市場開發和推銷策略。什麼「韓式核共享」?美國不買這一套,只要尹錫悅乖乖聽話,唯唯諾諾、唯命是從就得。
所謂天下熙熙攘攘,皆為利來利往。未來美俄博弈還將繼續,敘利亞的明天仍然撲朔迷離。阿薩德雖然走了,但敘利亞並沒有真正的贏家。
2025年1月,美國新一屆總統即將上任,特朗普開啟2.0關稅戰、中美走上經濟脫鉤的說法備受矚目。關於脫鉤,阿里巴巴集團主席蔡崇信認為,中美科技脫鈎將持續約5年後逆轉。一起聽聽他的分享。
未來的政策應該更多關注教育資源的均等化,從源頭上改變少數族裔面臨的挑戰,而非單純地以優惠方式試圖彌補結果的不平等。
敍利亞變天,全靠美國軍援發力? 敍利亞種族為何衝突不斷,內亂難以消弭?一起聽聽立法會議員黃錦輝教授的分析。
習近平親證錢凱港開幕,將打破美國航運業壟斷? 中國幫助落後國家發展有什麼利益?一起聽聽澳門科技大學雷鼎鳴教授的分析。
敍利亞叛軍突襲成功,巴沙爾政權倒台。香港珠海學院陳文鴻教授認為,叛軍有美國撐腰,中東大戰的機會再次提升。一起聽聽他的分析。
特朗普與美國傳統的管治精英大有徹底撕破腹皮之勢,他選的人並無這些精英,連資深一點的軍人也沒有。他要的正是連根拔掉美國政界的傳統精英。他找的人與精英無甚瓜葛,而且年輕,頗適合替特朗普推行清洗異己的任務。
尹錫悅處於解不脫的政治困境,拜登即將離任,美國或許便借此進行政變,逆向的顏色革命。尹錫悅政變失敗,美國在東北亞精心打造的戰略大有崩析之勢,且看下一步日本怎樣取向。
南韓總統尹錫悅頒布戒嚴又解嚴,如何淪為政治鬧劇? 將地區不穩因素歸咎中國,緊跟美國路線?一起聽聽國際關係學者趙雨樂博士的分析。
俄羅斯出導彈警告歐盟,成功破壞拜登的陰謀?特朗普無力扭轉美國精英的敵對戰略,俄烏休戰在即?一起聽聽香港珠海學院陳文鴻教授的分析。
「讓美國再次強大」與削減政府開支,很難說是正關聯還是負關聯;唯再次突破債務上限的後果,必然是由其他國家來埋單。真正懂得改革真諦的是特朗普;真正懂得如何改革的是馬斯克。
拜登批准烏克蘭使用美國供應的遠程武器攻擊俄羅斯國境縱深地區之後,又提供反步兵地雷。香港珠海學院陳文鴻教授認為,除非空襲能夠屈服俄羅斯,否則作用不大。一起聽聽他的分析。
一年一度的亞太經濟合作會議(APEC)今年再度在秘魯舉行,不過,最惹大家關注的,還是由中資企業中遠海運獨資的秘魯錢凱港。一起聽聽資深傳媒人張翠容的分析。
若說國家是否成功,制度是關鍵因素,那麼特朗普要改革向來被視為成功典範的美式體制,最後會令美國再次強大?還是會造成社會更大分裂、產生更多社會矛盾,令美國真的走向衰落?
制裁中國的關鍵考慮,是拒絕貿易,採取對先進技術的出口限制(禁運)、對個別產品的進口限制(加稅)。脫鈎有短期好處,不會長期有效。特朗普現在再來一次搞局,最終美國一定得不償失,而且損失無法彌補。
美國大選塵埃落定,特朗普大權在握、重返白宮,供應鏈出路何在?大中華區的企業面臨挑戰,如何做對應對措施?為什麼解決「牛鞭」帶來的供應鏈問題有其必要性?現代供應鏈管理之父李效良教授與您真誠分享。
特朗普現在成為了建制派,如果特朗普不能如其所願,有效地解決美國社會所面臨的問題,使其支持者盡快具有「獲得感」,那麼「反建」的力量會重新聚集起來。無論哪一個社會,反建制容易,保護建制難。
近年來,西方媒體對中國的抹黑使得民眾對中國的好感度下滑,這突顯了媒體在國際關係中的關鍵角色。然而,利用媒體達成政治目的雖然能帶來短期效果,但卻可能導致國內的分歧與矛盾,限制政客的政策調整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