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 港區國安法

初選案落定 黎案再登場
作者:崔少明2024-11-21
提出初選這個主意的戴姓教授判10年。客觀來說,考慮到《國安法》現階段需要弘揚立威,應該說在法律威嚴和社會氣氛之間已注意到平衡。
民主派顛覆政權案判刑 戴耀廷判囚10年 黃之鋒判囚56個月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4-11-19
香港民主派涉嫌串謀顛覆國家政權案,11月19日(周二)上午判刑。主要認罪者包括戴耀廷判囚10年,區諾軒判囚6年9個月,其他被告獲判刑50個月至90個月不等。
香港要改革 改革要民心
作者:陳景祥2024-08-03
中共表示「香港要改革」,但現在宣傳口徑都說香港已「由治及興」,香港要改什麼?事實上,近年政府全力推動政制改革,唯成效如何,大家心裏有數。香港要改革,但若得不到港人支持,改革只是一句空話!
南橘北枳
作者:孫明揚2024-07-26
本屆香港書展出現參展出版社被要求下架部分書籍的事件,反映政治與文化之間複雜的交織關係。主辦方以模糊的「內容敏感」為由,要求參展商遵守相關法規,但未事先提供清晰指引,引發書商的困擾和質疑。
美方「打阿爸打埋個仔」 香港宜借內地改革開放優勢覓生存之道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4-04-26
香港經濟興旺不可持續的問題出在哪裏?好明顯是香港沒有長期的土地發展計劃,現時經濟變差,便暫緩所有造地方案。他擔心若然今天不開始造地,當經濟好轉時,土地價錢必定貴。
為何特朗普反對禁TikTok?
作者:譚新強2024-03-25
美國狡辯他們並不想禁制TikTok,只是認為TikTok不應由中國企業擁有,只需易手到美國人手中,就什麼問題都解決了!說得好聽,但事實仍是強盜行為,企圖搶走TikTok這塊肥肉。
香港已玩完?
作者:張炳良2024-02-24
「遺址論」和「玩完論」來自完全不同背景,卻折射無論是內地或國際觀感上,對香港現况的質疑正在升溫。
讓盛事說好香港故事
作者:張量童2024-02-01
部分西方媒體不實報道香港情況,讓海外人士有錯覺,認為香港市民甚或外籍人士,在香港原來享有的合法權利和自由有所受損。盛事勢讓更多的海外人士來港親眼目睹香港的真實情況,讓事實說好香港故事。
盡地一煲動員27%可收貨 選舉公平順利就算成功
作者:阮紀宏2023-12-15
陳慧嫻的《千千闕歌》中一句歌詞「可惜即將在各一方」,給人的印象是:你要不贊同國安法無所謂,你要移民遠走他方,誰也不攔你;我們繼續我們原來的生活,繼續享受「這宵美麗」,香港依舊穩定繁榮。
10名外國天主教領袖促釋放黎智英 港府堅決反對並強烈不滿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3-11-10
10名來自美國、英國、印度、澳洲等地的天主教樞機主教與大主教本月初發起聯署,呼籲香港政府立即無條件釋放黎智英,對此政府發言人回應稱,堅決反對和強烈不滿該等外國天主教領袖作出顛倒是非的言論。
美跨黨派議員倡制裁本港司法界 港府批行為卑劣 李家超:嚴重妨礙司法公正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3-11-04
美國參眾兩院跨黨派議員提出法案,要求將多名執行《香港國安法》的本港官員、法官和檢控人員,加入制裁名單。分析相信,他們欲在明年換屆選舉之前打「香港牌」,藉破壞當前中美的和諧氣氛,爭取反華選民支持。
香港特區是否需要有發改委?
作者:關品方2023-09-01
香港特區面對的問題山積,挑戰不少。要及時改革所有涵蓋在公帑之下的運營主體和施政系統,才能確保由行政主導的持續健康發展,維持政治生態的蓬勃活力。
中國見頂? 香港敗陣?
作者:張炳良2023-08-17
一個時代已經過去,香港須有憂患意識,慎思未來發展路徑。目前人力、土地和資金三大供給要素皆處瓶頸,急需穩住投資與人才,釋放動力,減少內耗,打破老套,增強內部解決問題之能量,不靠向國家伸手。
袁弓夷子女兒媳被帶署助查 李家超:確保取得最多情報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3-07-25
警方國安處懸紅通緝袁弓夷等8名身處海外的人士。包括政治學者袁彌昌及其妻子新民黨立法會議員容海恩均被帶署協助調查。警方亦有到他們的寓所搜查。
靖海侯現象
作者:陳景祥2023-07-21
我們更加希望,香港能夠包容更多不同聲音,讓更多人放心說真話、放心批評、願意說出他們到底需要一個什麼樣的香港。唯有如此,香港才有機會再展活力、再現生機。
中美關係新常態下的香港
作者:袁彌昌2023-07-19
中美交惡的時候,香港是磨心和犧牲者;現在中美關係回穩,它依然是犧牲者,並且每况愈下,這明顯是治港「方程式」出了問題。如果無法扭轉這情况,大家都清楚香港是看不到未來的。
香港再出發 考驗民心與政策兌現
作者:張炳良2023-07-13
公眾沉默,使施政者做事心中無底、難掌分寸。實在的公眾參與有助求同存異、凝聚共識,當然也需政府有清晰方向和決斷取捨的魄力。
香港之變與一國兩制想像
作者:張炳良2023-07-08
中央期望香港發揮好經濟城市的作用,要求「愛國」及「融合」,奈何社會卻日益泛政治化,普選和國安立法爭議擴大,主宰政情起落,左右中央對港政策。
區議會改革:從「愛國者齋講」到「愛國者治港」
作者:袁彌昌2023-05-10
這次區議會改革用於完善地區治理方案,也反映出中央對治港的焦慮:北京知道只要有《港區國安法》在手,實現「由亂到治」根本不成問題;但如要體現「由治及興」,則必須切實地改善施政和管治。
科技巨擘冷待「播錯國歌」 違專業守則
作者:黃錦輝2023-01-11
Google既然對虛假資訊自訂了處理守則,筆者認為特區政府要求Google按照其一貫處理準則,一視同仁地處理今次國歌事件,實在並不過分。
專資會發聲明 支持人大釋法
專資會認為,提請人大釋法符合本港利益和憲制秩序,不會對司法獨立造成影響。
南韓欖球賽播錯歌主辦方道歉 李家超稱不接受已交警方調查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2-11-15
行政長官李家超指出,國歌是每一個國家的象徵和標誌,必須尊重,特區政府會嚴肅跟進南韓一場欖球賽事在播放國歌環節,播出與2019年社會事件相關的《願榮光歸香港》歌曲一事。
原來是莊子:中央治港新論
作者:袁彌昌2022-09-07
2019至2020年的風波令北京意識到香港已非「為我所用」,而是「為外國所用」,因而以「我認為怎麼做最好」為出發點,重新制訂香港的制度與政策。結果就在期望香港可以幫國家一把的時候,卻發現香港快不成了。
劉兆佳:「化解去殖民化」取得佳績,但遠未完成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2-09-05
中央、特區政府、愛國力量乃至廣大香港市民都必須保持高度警惕,務求把一切阻礙一國兩制實踐的因素制止於萌芽階段,讓一國兩制能夠行穩致遠。
讀《國安法首宗判決》一書啟示
作者:廖書蘭2022-08-11
唐英傑案經過一個多月審訊後判決,產生多個決定性的案例。將這宗案件編撰成書,是經過整個團隊的努力,由資深編輯、法庭記者、法律專家和學者,把審訊過程用講故事寫法編寫,配上法律點評解讀。
灼見名家憑〈談首宗《國安法》案件控方專家報告系列〉 獲亞洲出版業協會卓越評論獎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2-06-17
SOPA 2022年度卓越新聞獎評判團的評語認為,黃賢的系列文章,無論從歷史的角度,還是引用現實的案例,都有確鑿的論據,證明控方專家報告對首宗《國安法》案件中示威口號的詮釋,有嚴重錯漏。
香港新聞自由倒退 是虛假抑或是錯誤
作者:阮紀宏2022-05-27
究竟評估香港新聞自由表現的專家組,都是些什麼人,不得而知。專家為什麼「真人不露相」?今年香港的新聞自由可能是「十分惡劣」,專家害怕被政府迫害,所以不敢明示姓名,那往年成績好的時候呢?也不見露真容。
社會治理過度刑法化的危機
作者:尹瑞麟2022-03-14
有內地學者認為,若社會治理過度依賴刑法,就會患上「刑法依賴症」。這是近年來在一些地方社會治理中出現的非理性現象,具有高度的法治風險與社會危害。同時,這是否也見諸落實《港區國安法》後的香港?
加國遏反抗疫活動 穩準狠打擊可借鑑
作者:阮紀宏2022-02-24
觀乎加拿大這次行動,今後再批評香港實施《港區國安法》或者鎮壓暴力抗議活動,完全喪失了道德高地;而美國、加拿大的雙重標準也不是第一次上演。
2021年京港台新聞人物榜出爐 中美元首備受三地關注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2-01-19
特首林鄭月娥連續兩屆於LIVAC京港台新聞人物榜上有名,是歷任特首之冠,反映香港2021年局勢仍是世界關注的焦點,尤其是《港區國安法》實施情況和疫情防治,中美元首則備受兩岸三地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