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 強積金

增強理財知識 做好退休打算
作者:麥萃才2024-06-11
隨着香港老化,退休的財政負擔問題也只會愈來愈嚴重,加強學生對理財認識變得重要,在工作之後便能夠為自己的退休金挑選合適的基金,配置適當的投資組合,以保障退休之後的生活開支。
基金教父雷賢達:為何香港強積金回報那麼低?上市公司一旦染藍後股價便大跌?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4-02-28
基金教父雷賢達為我們展望甲辰龍年的經濟金融趨勢。他表示,香港股市從來都要靠外資撐場,唯上市公司質素轉差,非本港層面能解決。一起聽聽他的分析。
強積金應不應轉公共年金?
作者:莊太量2021-12-05
政府想大家都有個好的退休生活,但最好是自願性,不要強制。政府強積金轉年金計劃亦可以有獎勵,如果肯參與的就給消費券。
港人移民潮掀起 提早提取強積金金額創新高
作者:蘇文傑2021-10-22
積金局於今年8月發布的年報顯示,以「永久離開香港」為由,申請提早提取強積金的金額高達65.67億,創歷年新高。要注意的是,以「永久離港」為由申請只限使用一次。
新舊股神誰主浮沉
作者:胡孟青2021-05-27
新經濟的崛起,令契媽Cathie Wood風頭一時無兩,帶來無限話題,時勢造英雄,抑或後浪推前浪,時間會證明。
BNO僅「校外課程」還未正式入大學
作者:湯文亮2021-03-12
英國政府會擔保以BNO移居英國的人,住足5年可以成為正式移民嗎?
金融中介人知多少?
作者:蘇文傑2021-02-10
投資者應仔細參考中介人提供的相關資料,如:銷售文件、產品資料概要及說明, 同時亦須考慮購買產品的相關費用及收費,以作出合適的決定。
黃友嘉:強積金制度邁向革新與轉型
作者:編輯精選2021-01-11
踏入新一年,積金易平台項目會進入重要的構建階段,積金局將繼續本着一貫的專業態度,穩步朝着締造強積金數碼新生態的目標推進。
積金局主席黃友嘉博士:強積金20年,整體年率化回報高於通脹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0-11-28
積金局主席黃友嘉博士表示,強積金成立20年,整體年率化淨回報為3.9%,高於同期通脹率1.7%。
強制性公積金下僱主和僱員的責任
作者:蘇文傑2020-10-09
僱主有責任安排僱員參與強積金計劃,而自僱人士亦須自己參與強積金計劃。
除了走資,還有走人嗎?
作者:曾國平2020-09-20
根據2020年中統計,居港人口7509200人,少了約1萬人,是近20年來首次出現下跌。到底今年上半年發生了什麼事?
第一期保就業計劃5月25日起接受申請 年長僱員受惠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0-05-12
行政長官林鄭月娥公布保就業計劃細節,第一期5月25日開始接受申請,申請期限為三周。第一期計劃涵蓋6月、7月和8月的工資補貼。
《灼見財經》基金教父雷賢達:金融市場動盪 港人投資自保之道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0-05-06
點解強積金回報率較低,基金教父雷賢達分析,因為投資局限在港股,他曾建議投資在公用物業,確保有穩健增長。普羅投資者較保守少在股票市場沽空。立即去片,看看雷賢達點講。
就資助自僱和失業人士提改善建議
作者:王永平2020-04-17
近年不少企業為了節省勞工福利的開支,長期安排「自僱人士」為自己或客戶服務,而喜愛在工作和生活取得平衡的年輕斜槓人也愈來愈多。
紓困洞明有學問 派錢練達見真章
作者:陸觀豪2020-03-12
新一份《財政預算案》提出全民派錢10000元,並非純粹政治考慮,也有實際需要。去年下半年以來社會動盪,是非功過得失,還待歷史公斷。不過政府一念之差,經濟受挫民生受苦,始終難推卸責任。
政府公布十項新措施 兩元乘車優惠放寬至60歲 法定假期增至17天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0-01-14
行政長官林鄭月娥公布10項民生政策措施,當中涉及改善長者生活律貼,提高資產上限。另外,建議放寬「兩元乘車優惠」至60歲或以上長者,以及促成逐步增加法定假期等。
人壽保險逆按揭大有可為
作者:莊太量2019-05-24
人壽保險的性質只是留下一筆款項給受益人,但事實上受保人的子女或配偶未必需要該款項,如果可以在受保人在世時申請逆按揭,保障及提升受保人的生活水平,人壽保險的賠償金額對於受保人及其家人的效用更大。
強積金扣稅年齡方程式
作者:曾國平2019-04-07
強積金費用高,每年令你損失一點點,積少成多時間愈長愈入肉。只要強積金一日費用較高,自願供款對年輕一代唔划算。
強積金年金貪免稅 慎防先甜後苦
作者:陸觀豪2019-01-08
政府正陸續實施2018年度預算案稅務寬減,尤其提高強制性公積金(強積金)自願供款免稅額至每年6萬元,且惠及延遞年金供款。政客喜出望外,稱讚官員從善如流,惟未知他們有否了解強積金及年金皆私營,是盤生意。
年金眾樂樂
作者:胡孟青2018-07-17
年金或逆按揭等,當然不是為扶貧而來,充其量為照顧有閒錢退休人士,但似乎遠低估他們理財能力。
入口通脹無壓力 預算案毋須大手派糖
作者:陸觀豪2018-03-13
上次派錢,政府以公帑補貼基層面應付入口通脹。現時香港未有入口通脹壓力,毋須大手筆派糖。
用強積金買樓不可取
作者:莊太量2017-11-17
香港大部分強積金帳戶存款少於20萬,難付首期。即使以強積金買樓,也不宜花盡整筆存款來付首期。
釋放強積金置業之我見
作者:胡孟青2017-11-14
容許強積金有更靈活運用及作為支付置業首期等,都應持正面態度看待。
用強積金買樓是市民權利
作者:施永青2017-11-13
市民自己賺回來的錢,市民自己應有支配權,無需政府代勞。
林鄭首份施政報告 公交補貼惠民逾200萬
作者:本社編輯部2017-10-11
林鄭月娥說覓地建屋需時,政府會以破格思維,協助和促成各項由民間主導和推行的短期措施,增加過渡性住屋供應,紓緩輪候公屋家庭和居住環境惡劣人士的生活困難。
合約制不是洪水猛獸
作者:曹啟樂2017-07-11
教師工會要廢除合約制,實際上會導致大學新畢業青年難以入行,教師工作量大增,校長難以自主酌情運用人手。
取消強積金對冲的一筆糊塗帳
作者:陳景祥2017-06-29
重大政策不能「直通」,必會引起震盪、挑起矛盾,對社會和諧不利,應該可免則免。
曾淵滄:新加坡相對香港的政治與經濟優勢
作者:本社編輯部2016-08-26
可以說,香港和新加坡在經濟上最大的分別,就在於勞動人口和非勞動人口的比例。
劉嘉鴻:退保其實是一種保險 行政費用相當低
作者:本社編輯部2016-06-08
其實全民老年金、界定福利不是什麼洪水猛獸,只是一個保險而已。
保險教父潘燊昌談退保:應設基金投資衣食住行 強積金須加入 iBond 元素
作者:本社編輯部2016-06-05
退休保障政府要確保新制度成功,讓它符合大家的期望,並非只需決定派不派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