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 國共內戰

吳康民與《青年樂園》的「生」
作者:編輯精選2024-07-19
《青年樂園》於1967年11月23日被香港英國當局勒令「停刊」,因出版了名《新青年》的副刊,讓讀者反映自己的心聲和對「反英抗暴」事件的訴求而被當局控以「煽動罪」。《青年樂園》周報亦正式畫上了句點。
關品方:美國中情局怎樣從中作梗 妄圖改變國共內戰結果? 為什麼蔣介石對CIA深惡痛絕?
作者:關品方2024-03-01
《基本法》23條立法正在進行諮詢,時事評論員關品方回顧國共內戰的歷史,認為CIA一直在干預我國內政,不斷搞陰謀詭計,策劃顛覆,製造分裂,這段歷史很有啟發性。一起聽聽他的看法。
關品方:79年前國共重慶談判 毛澤東與蔣介石如何鬥智鬥力?兩岸長期分裂 美國是罪魁禍首?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4-01-15
時事評論員關品方回顧79年前的國共重慶談判,認為得出最重要的教訓是美國是兩岸長期分裂的罪魁禍首。一起聽聽他的分析。
回看六七暴動 鑑往識來
作者:蔡國光2023-11-02
60至70年代全球正值反殖浪潮,港英過去行之尚可的「華洋分治,以華制華」策略已不足以應對世局,六七暴亂付出難以彌償的大量傷亡代價,也成為香港社會轉型的契機。
劉智鵬教授:重新認識國家 港人當務之急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3-04-21
劉智鵬教授預言,中國的未來將是「從仰望西方到平視全球」的;「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則是「立身於中國傳統文化,以中國的話語表述中國故事」。
負載鄉愁的滋味──台灣眷村飲食文化系列報道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2-12-29
在包容了來自中國大江南北遷徙族群的台灣眷村裏,眷村裏的菜市場(街市)更是族群融合的匯集地,不同的飲食風格在此交流匯聚,眷村的飲食文化化解了眷民思鄉之情,也創造出台灣獨有的眷村美食。
台海危局 香港還有角色嗎?
作者:陳景祥2022-08-16
回歸之初,台灣陸委會希望香港可以在兩岸交流中發揮重要中介作用;但到民進黨在2000年上台執政後,台灣就不斷攻擊一國兩制。到香港在2019年發生反修例風波,蔡英文政府更看準機會,稱一國兩制「徹底崩壞」。
從有關國共內戰的電視劇看和平
作者:陳奕偉2022-06-13
在烏克蘭戰事風起雲湧的今天,從兩岸有關國共內戰的電視劇立體地了解一下真正的戰爭,或許對於沒有真正接觸過戰爭的我們,有更深刻的「體會」。
藝術精髓昇華在何處
作者:何漢權2022-02-15
常書鴻離開巴黎,放棄落日看斜陽的優容生活,於1936年返回國事仍艱難的祖國,出任敦煌藝術研究所籌委會主任,以保護這蘊藏逾千年的民族文化敦煌寶庫為己任。
新中國的英雄人物
作者:陳奕偉2022-01-25
我們的國家根本不需要虛構一個「中國隊長」,因為毛澤東、周恩來、朱德、鄧小平等人、甚至每一位革命烈士已是中國的「超級英雄」。
新中國的英雄人物
作者:陳奕偉2022-01-25
我們的國家根本不需要虛構一個「中國隊長」,因為毛澤東、周恩來、朱德、鄧小平等人、甚至每一位革命烈士已是中國的「超級英雄」。
香港與中國共產黨
作者:劉蜀永2022-01-19
香港與中國共產黨的關係其實源遠流長,中國共產黨百年發展的每個階段都和香港有關聯。本文側重從歷史角度,簡略回顧香港與中國共產黨的關係。
東亞太平洋40年和平來之不易
作者:張建雄2021-10-21
到了尼克遜,看到遏制中國無效,開始接觸,但從1972年至1978年也花了6年才談判成功。仍然留下沖繩釣魚台問題、台灣問題兩個尾巴,正是為德不卒,美國制度的通病。
白先勇:我從不懷疑父親是一位愛國家、愛民族的傑出軍事戰略家
作者:編輯精選2021-10-13
90年前,九一八事變掀開抗日戰爭序幕,其中一位抗日名將便是知名作家白先勇之父白崇禧將軍。10年來白先勇教授致力為父親立傳,為什麼他有這個念頭?他又如何看待父親的功過?他在與毛升的專訪中與我們姥姥道來。
脫胎換骨
作者:陳文鴻2021-06-15
香港能否再生,決定於怎樣改變港人的心態與取向,這不是回歸一制,內地一制也正在改。
張國燾、龔楚回憶錄
作者:鄭明仁2021-06-10
五十年代張國燾在香港組織了既反共又反蔣的「第三勢力」,後來各人因為金錢利益、政見等問題拆夥;而龔楚雖被標籤為「紅軍第一叛將」,但中共元老對他還保留一些情面,晚年他獲北京批准返回廣東韶關家鄉度過餘生。
從九龍寨城源流認識香港近代史
作者:蔡國光2021-05-26
19世紀的九龍寨城,由主要防患海盜的功能,轉化為對英軍作戰的前哨陣地,戰火一次比一次臨近城門。及至屢次戰敗,外交失利,國勢危殆,寨城官兵被逐,管治權異常的寨城,孤獨無援的走進20世紀。
白先勇說東戰場 諸葛嘆失四平街
作者:丁望2021-05-21
「將在軍,君命有所不受」是《史記.孫子吳起列傳》中的名言。抗戰勝利後的1946年,有「小諸葛」之稱的白崇禧,奉蔣介石之命在東北督戰。當國軍攻入吉林省四平街後,疏離「君命」,要前線指揮官杜聿明乘勝追擊。
白先勇寫國共 說白崇禧與蔣
作者:丁望2021-05-14
從1920年代的北伐,到1930年代的抗日、1940年代的國共內戰,白崇禧與蔣介石都是密切的合作者,恩怨糾結亦深。文學家白先勇與歷史研究者廖彥博合作的《悲歡離合四十年》,為讀者展示了相關的歷史輪廓。
趙滋蕃寫《重生島》被遞解出境
作者:鄭明仁2021-04-22
趙滋蕃透過《半下流社會》寫出南來難民在香港社會的悲慘生活,他們散居各處山坡木屋、棲身調景嶺簡陋棚屋,除了要和大自然搏鬥之外,又要在政治權力、人性黑暗的漩渦掙扎求存。
半世紀的讀書緣
作者:張宗永2021-04-19
想當年,《明報》是擁有最多讀者的反共報紙。那年代也湧現一批年輕的女性寫手,有些一直風行至今。
白崇禧將軍在台灣
作者:白先勇2021-03-24
蔣介石與白崇禧兩人之間的恩恩怨怨,其實也就是中國歷代「雙雄不能並立,一山不容二虎」許多故事的翻版。如果蔣介石採信他的最高軍事幕僚長國防部長白崇禧的戰略建議,國共內戰的結果,恐怕不致於此。
陶傑:50 年代的香港「第三勢力」
作者:編輯精選2021-03-23
香港第三勢力運動之興衰,美國政府為幕後主導者。直至50年代被「第三勢力」人士蒙騙,除了花冤枉錢、所託非人,英國人看在眼裏,一清二楚,不得不介入,向美國表示:中情局在香港資助的第三勢力活動,必須停止。
香港最長壽雜誌 《春秋》
作者:鄭明仁2021-03-18
《春秋》生於憂患,誕生於數以萬計國民黨「孤臣孽子」滯留香港的年代,這批文人將士以至來自各省的平民百姓,需要一份可以慰藉心靈的刊物,《春秋》正好為他們提供適時的精神食糧。
香港報業180年
作者:鄭明仁2021-03-11
歷史文物不止珍貴的書籍,還有報紙。今天的報刊僅有數十,但回想香港當年,曾有過千份報紙在本地發行。不少報界翹楚紛紛寫下他們的見證。
君臣一體,自古所難
作者:白先勇2021-01-26
父親一生可說是一部民國史的縮影,1911年父親18歲參加辛亥革命武昌起義,見證了民國的誕生。其後歷經北伐、抗戰、國共內戰,1949年12月30日離開大陸毅然入台,父親參與了民國誕生與在大陸的衰落。
吳耀章與吳永輝父子:抗生素與西藥業的巨人(下篇)
作者:趙粵2020-07-10
吳永輝從1973年起在耀章公司掌舵超過47年,期間把握中國改革開放的機遇,重回內地市場發展,令公司業務再登高峰。吳永輝今天仍然在耀掌舵,日理萬機,對香港繼續作為全球金融中心與中西文化的交匯點充滿信心。
吳耀章與吳永輝父子:抗生素與西藥業的巨人(上篇)
作者:趙粵2020-07-02
吳耀章與吳永輝兩父子的故事從1926年的上海公共租界開始跨越到2020年的香港特別行政區,代表了95年的歷史縮影,期間經歷了時代的起落跌宕,兩代掌門人經營的公司至今依然在西藥分銷業界屹立不倒。
走過歷史的長廊──《八千里路雲和月》代序
作者:白先勇2019-02-25
國民政府失去大陸已有70年了,其中最重要的原因,當然應該尋找出來。我一直希望史學界能多關注這場關係國共內戰勝敗的戰役。
從政之路,兩岸和平──「心安理得,海闊天空」
作者:編輯精選2018-10-30
「心安理得,海闊天空」是梁啟超的名言雋語。筆者從解讀《射鵰英雄傳》學會要用「調轉」的方式來更好領悟其中意義。原來得到道理方能安心,才可感嘆天空海闊,自由自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