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兩年多以前開始,美元匯價一直升高,人民幣兌換美元便會貶值,港股也因此變得低迷。市場應該如何調節這樣的情況?
蔡好稱自己四小龍第一,但以人均GDP而言,新加坡82860美元,香港49000美元,不是同一級數。台灣只能和日韓比較。
《外交雜誌》近日公然提倡美國政府要唱衰中國。澳門科技大學商學院講座教授雷鼎鳴認為,其背後道理十分淺見,就是要維持國際對美元信心。一起聽聽他的分析。
若中美博弈持續加劇的話,可以想像美國將採取更多針對性的措施和政策,誘導資金離開內地和香港市場。事實上,目前內地企業在香港股市佔極大比重,外資公司亦開始不做中概股生意,不斷縮減香港辦公室規模。
作者:
中國金融四十人論壇編輯部2023-04-09
中國式現代化對建設現代中央銀行制度提出了新的要求,其中最重要的任務就是實現幣值穩定和金融穩定。這兩項任務實現了,就能夠促進充分就業和經濟增長。
聯儲局不再大幅加息絕對是有理由。不過,先要做一個warn down,下星期議息可能仍然會加息,但只是加0.25厘。
二戰後,德國和日本在美國控制和扶持下,經濟迅速復興,成為世界第二、第三大經濟體,是經濟巨人,卻是政治侏儒。
美元連續加息,美元高企或可有短期效益,亦不足以在全球經濟哀鴻遍野時促使國內經濟調整,削減債務。加息後還要再濫發貨幣才可支撐愈來愈失控的負債經濟。
1952年登基的英女王,在1997年前被港人稱為「事頭婆」,得年96,髙壽了。在位70年,雖未破路易14的72年紀錄,也難得了。
聯儲局內的鷹派不斷放聲氣,說聯儲局會持續加息,直到通脹受控為止。市場的情緒,亦由擔心通脹轉為恐懼衰退。
2022年,「四小龍」的人均GDP完全有可能超越日本,這就是千年老二的遺害,日本人有辦法站起來嗎?
近年有不少人因為移民或投資,紛紛開設離岸戶口,使其成了潮流用語及茶餘飯後的話題,開戶人士都認為此舉能更有效保障資產安全。其實何謂「離岸戶口」?是否完全沒有風險?
日本再不是避險天堂,地震風險、核電危機在外資心中不散,又與俄羅斯為敵,北方四島回歸無望,日本鄰國全都是敵人,是日本人民的希望嗎?
中文傳媒用「倒掛」一詞形容孳息曲線長息比短息高,以及中美長債息差收窄,當然有其吸引注意力的效果,但是有點混淆概念了。
金價的走勢長期以來都與利率背馳,利率升的時候金價通常會跌;但現在利率升,竟反而有資金流入金市,顯示世界的基本盤已出現改變。
2030年,四小龍的人均GDP都會超越日本。日本現在還猛增軍費,所為者何?到2030年GDP只是中國1/ 5,人口只是中國6%,還爭什麼,做個好鄰居,不是更好!
用如此有限材料,可以作出這樣精彩分析,那就不是技術而是魔術了。與其亂來,何不去得更盡?
在短期內港元制度大概不會變,但將來與人民幣掛鈎是最合理的選擇。香港為求保持國際金融中心的領先地位,應該及早研究如何在港發展人民幣的國際交收體系,幫助人民幣國際化。
美國的所謂自由市場原則絕對是雙重標準的。一切以美國的利益為重。
理性看待對外貿易摩擦,絕對不會把匯率用於競爭的目的,不會用於貿易摩擦的工具;金融市場開放是根據中國改革開放時間表推進。
我們把寶貴時間,花在尋找「最好的匯率」,忘了換外幣的目的,其實是要到國外好好玩一玩。就像我們把寶貴時間,花在尋找「最好的對象」,忘了找對象的目的,其實是要享受兩個人的人生旅程。
劉遵義認為中美的貿易競爭是一個長期的問題,因為中國經濟發展太快,再過多15年左右,中國的GDP走勢會超越美國。美國要習慣未必做第一,所以競爭是難免的。只有通過加強雙方的經濟依存度,才能出現雙贏局面。
如何避免掉進一些美元霸權弄出來的陷阱?其中一種思維是減少使用美元作支付媒介。什麼貨幣能被當作美元的代替品?港元其實有不錯的條件。
特朗普的貿易戰(不止針對中國)令中國的經濟與金融備受壓力,但實質經濟的影響還未體現。在國際上抑制美國製造的危機便只有中國。
是回港元匯率急跌至臨界點,是外資撤離或港資外流表象,但同業拆借市場寬鬆,下游港美息差未收窄,步伐不一致,應是虛驚錯覺。
作者:
中國金融四十人論壇編輯部2018-05-01
哈佛大學教授、美國總統經濟顧問委員會前主席Martin Feldstein分享他對全球經濟、美國稅改、金融危機等問題的看法。
步入2018年首季,美元在低位橫行整固,4月下旬更出現回升的勢頭,這可能是預示未來環球經濟充滿風險。
1984年7月5日,我與趙紫陽總理會面,交談中國經濟學教育與中國經濟體制改革的問題。
現在中國已經成為一個資本充裕的國家,國內到處是資金,中國還會像過去一樣需要香港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