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 六四事件

新加坡前外交部長楊榮文:六四事件後新加坡怎樣幫香港人度過難關? 金庸、李嘉誠有何反應? 李光耀怎樣看待香港這個對手?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4-03-15
六四事件後,新加坡前外長楊榮文首次接觸香港,彼時的新加坡有何反應?李光耀為何決定發聲?他怎麼看港星關係?一起聽聽他的分享。
孤魂亭
作者:周蜜蜜2023-03-10
從廣州的惠吉西二坊二號,到倫敦的唐寧街10號,羅海星和我走過的人生路,究竟有多麼漫長,多麼曲折,多麼艱辛,實在是無可估量的!
悲劇英雄戈爾巴喬夫
作者:王耀宗2022-09-13
戈爾巴喬夫的出現,本身是蘇聯政經發展的產物,他的大膽改革激起了世界各地對民主自由的追求,但中國內部的改革力量卻在「六四」後遭遇覆滅的命運,然而「六四」餘波卻令柏林圍牆最終全面崩塌。
誰才真的要「平反六四」?
作者:霍詠強2022-06-04
和平演變真是大勢所趨?如果當天由戈爾巴喬夫領導的蘇聯仍未被瓦解,而是建立了繁盛的民主國度;非洲之春沒有變成非洲之冬;以及世界不是出現幾乎無休止的戰亂,或者真的會相信美好的和平年代就此降臨。
一名政治新星的崛起──看英國訪談節目有感
作者:張海暘2022-02-11
英國BBC主持人曾與立法會議員李梓敬一番激辯,李君基本做到「不欺場」。到底在美國的這段期間,讓李先生見識了什麼?對他刻下的工作,可有什麼助益?
是「咳」的時候了!
作者:劉銳紹2020-12-04
面對壓迫時,人們應當振作起來,接受磨練、厚積薄發。社會的氣候愈來愈差,也許你曾經堅持不「咳」,但現在該是「咳」的時候了。
為何林鄭送中不成
作者:黎漢偉2019-09-04
從六合彩看,為什麼林鄭送中不成?《逃犯條例》修訂不成,林鄭是人物,送中是事情,先要看看哪幾個數字能代表《逃犯條例》這件事。
史丹福大學戴雅門:示威必須非暴力 應着眼更長遠目標的談判
作者:本社編輯部2019-07-29
訴諸暴力,可能會使社會上一些原來支持抗爭的力量轉向反對,並且讓治安單位更為強硬,帶來更多壓制。
「逢中必反」的香港年輕人是如何煉成的?
作者:羅海雷2019-07-29
在中國軟實力缺失的環境下,再加上特區行政長官是由北京指定的小圈子選舉方法產生本土因素在發酵,香港年輕人開始對中國的冷漠和疏離。
「中港矛盾」的關鍵在於統戰工作的失誤
作者:羅海雷2019-07-25
「中港矛盾」是由香港內部矛盾引發到「佔中」運動,加上「泛民」的強大反對派力量而引致。
林行止:薪傳守志資料館 滄桑漫話天安門
作者:編輯精選2019-06-07
八九民運激起港人的盼望與失落,是一份休戚與共的經歷和感受,透過支聯會年年勤加「拂拭」的煥發,在港人心中建立起來的集體記憶,不僅沒被塵封與磨滅,反而隨時間的推移而更為港人珍惜。
從歷史教育看「六四」30年
作者:何漢權2019-06-07
當時的天安門長期被佔領,政府必須確保首都不能再癱瘓,要有斷然措施恢復北京市的秩序與民生安全!兩股力量膠着對抗的結果,終於發生不幸的流血事件,彼此對話終止,傷痕到今天依然存在!
比較五四/四五 六四不能開槍
作者:丁望2019-06-07
百年前的「五四」,學生有「火燒趙家樓」之舉,北洋政府釋放了肇事者;毛時代的「四五」(1976)雖拘押了數百人,但未開槍;30年前的「六四」,卻對和平請願學生開槍清場。
六四30周年感言──今年多了愁思
作者:王永平2019-06-05
今年六四,遇上政府修改《逃犯條例》,打開分隔兩地司法的大門。兩件事加起來,對不少港人是百般滋味在心頭。
一段歷史──寫在六四30周年
作者:鄧兆鴻2019-06-04
6月3日軍方向天安門推進,在直升機支援下,學生開始撤離廣場,到6月4日早上6時,天安門已完全掌握在解放軍手中,51天的學生運動結束。
悼六四30周年──民主歌聲獻中華
作者:陳詠智2019-06-04
如今回顧這一段悲慘的民族血淚史、不禁老淚縱橫,謹此向六四遇難者及其家屬致哀致敬!
程翔:習近平施政衝擊一國兩制
作者:本社編輯部2019-06-03
程翔認為,習近平上任多年,除了逐步破壞一國兩制的政治基礎外,還將香港的機制拆除,使一國兩制受到嚴重的衝擊。
新聞博覽館 回望六四
作者:鄭明仁2019-06-01
位於上環必列啫士街的香港新聞博覽館近期除了開設「五四100年」專題展區之外,上周起加設六四事件30年展區。
陳潤芝梁慧珉 再說八九見聞
作者:丁望2019-05-31
30年後的今天,香港記者未忘六四亡魂,製作了紀錄片〈我是記者,我的六四故事〉,再現1989年6月3日、4日天安門廣場的場景,追述子彈橫飛下的採訪故事,說出「生死一線間」的感受。
敢有歌吟動地哀——向六四遇難者及其家屬致哀致敬
作者:陳詠智2019-05-28
30年來,從硬件上而言,中國的國防及財經實力,今天已躍上國際舞台,儼然僅次於美國而成大國老二;然而軟體上而言,其氣節綱紀、則全面敗壞!
校園內怎樣認識近代中國
作者:黃冬柏2019-05-28
從1949年到1997年再過渡到今天,曾在香港和鄰近地方發生的事情,都是近代中國的歷史。我們的校園內,可有空間協助這些年輕人、未來社會成員建立認識自己國家的能力呢?
六四30周年支聯會遊行 今年主題反修訂《逃犯條例》
作者:本社編輯部2019-05-26
六四30周年一周前,支聯會舉行愛國民主遊行,由灣仔修頓球場遊行到中聯辦,向中共表達民主訴求,平反六四。今年遊行在風雨中度過,但堅持追求民主的心。
林和立:六四30周年 習近平管治危機重重
作者:本社編輯部2019-05-23
今年除了是六四30周年,也是中共建國70周年。中國問題評論員林和立留意習大大(習近平)對很多活動,尤其是推進民主的活動,沒有太大興趣。但有一件事情有獨鍾,就是閱兵。
大陸沒民主法治人權 香港也不會有好日子過
作者:編輯精選2019-05-23
對六四死難者的悼念,是人類最起碼同情心、同理心的表達,更重要的是對大陸民主、法治、人權狀況的持續關注和表態。
出埃及後記──八九民運的回憶和反思
作者:編輯精選2019-05-22
我看到的是,六四屠殺只是極權殘暴的最惡劣展示,之後一直以不同方式展示其專橫,從沒停止。
黃耀明:時代那麼壞 籲港人珍惜創作自由
作者:本社編輯部2019-05-20
香港是中國的一部分,是中國唯一一個角落仍然可以唱歌紀念六四。我們仍然可以講「時代那麼壞」,我想在內地不能隨便說這句話。
論高導演的六四邏輯
作者:謝冠東2018-06-08
高志森導演在錢的面前,學生的熱誠和生命以至母親的愛,根本就是次要的,就讓他們都化作灰燼吧。
香港應成為國史教育中心
作者:何漢權2017-12-04
在香港,師生們可以不黨、不私、不賣、不買、不盲,認真研習本國的歷史,相對於台灣與內地要背負沉重的政黨包袱,香港蕞爾小島要承受的壓力是輕省得多。
楊森:在香港參政 如同在裂縫中掙扎
作者:本社編輯部2017-10-23
「泛民主派和建制派有合作機會嗎?我覺得取決於大家對一國兩制的看法。」
從5**資優生轉投北大歷史系說起
作者:駱惠南2017-10-09
在香港中學文憑試中能獲得多個5**自是可造之材,引導他到內地攻讀歷史是否最佳引導值得商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