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 中國崛起

譚新強:日圓大跌、韓國欲分杯羹 日本央行態度出現什麼變化? 岸田文雄強推經濟改革 因為恐懼中國崛起?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4-06-04
岸田文雄親自出席東京大摩舉辦的日本大型投資峰會,派出多名部長、央行高層、東京交易所總裁。譚新強指出日本政府最近積極推動經濟改革的背後與中國發展脫離不出關係,亦更有可能藴藏着中國的一個陰謀。
就是拿香港說事找荏!亞太經貿高峰會,不去也罷!
作者:何志平2023-11-13
香港特首,2020年當他還是保安局局長時,因為推出了港版國安法而被美國以行政指令13936制裁。1日,港府新聞稿表示,李特首「親自收到」亞太經合組織峰會邀請,這對美國反華派便尤如晴天霹靂。
書展2023|張翠容、黃裕舜對談:中國與全球南方互動 不能缺乏人文關懷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3-07-24
近年,「全球南方」國家儼如一股強勢力量,在國際政治舞台上佔一席位,影響力日益增加。張翠容和黃裕舜都認為,中國在和它們打交道時,需要多加解說,也要有人文關懷的心。
中西方的分野就在領導力
作者:張建雄2023-01-19
欠缺領導力的西方正處於一片大混亂。美國要更強,首先要犧牲盟友,從西方割韭菜,最後反目是必然的。
崛起大國恩賜海外華人?
作者:馮應標2022-09-07
縱然鄧小平在處理六四上有瑕疵,但他的改革開放,會在全球華人寫的歷史中,留芳百世的,就如孫中山的功過,是不容易被一些政治打手或偽學者矮化的。
西方覺醒之人的頓悟
作者:張建雄2021-11-11
美國是獨一無二,獨佔鰲頭,肩負着世界顯示自由之光的特殊使命,這種情況已經過去。
默克爾的六項忠告
作者:張建雄2021-11-01
中德關係由科爾的1982任期開始,已經39年,由基民盟轉到社民黨,又轉回基民盟,到2021年換了由社民黨、綠黨和自民黨組聯合政府,且看德國人是否仍能務實?
拜習通話背後的拜登主義
作者:袁彌昌2021-09-14
過去美中關係只有兩極路線,若不是與中國接觸,就是與中國對抗。拜登政府認為美中是合作與競爭並存,雙方有歧見,也有能夠合作的議題。
西方為何對中國有這麼多的憂慮?
作者:施永青2021-06-18
做生意的人知道,只要成為Market Leader,就可以扮演Rules Setter的角色。自己set出來的rules,當然對自己最有利。在政治上,情況亦一樣。
拜登百日宣言 有利中國
作者:湯文亮2021-05-03
我相信這份百日宣言,中國是會收貨的。
奈思比辭世:曾洞察中國經濟 他的八根支柱與我的十項特色
作者:高希均2021-04-13
近日驚悉趨勢大師奈思比於4月8日在奧地利去世,享年92歲。遠見雜誌與天下文化曾多次邀請他們夫婦來台訪問。此文寫在10年前,先表達懷念之意。
中美得人驚的變化
作者:張建雄2021-03-01
周有光對美國四大觀察還管用嗎?不過20年,美國滄桑,周有光是料不到了。
林行止:嘲諷美國國人自豪,避過彈劾自此多事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1-02-16
在多項經濟的外交政策上,拜登政府的表現,最明顯的是團結一切可團結的盟友,以應對中國崛起。為顯示與盟友站在同一陣線的誠意,估計拜登政府會逐一取消前任對歐英及南美諸國等加徵的關稅。
再談中國不應與整個西方對敵
作者:施永青2021-02-01
中國戰狼式的外交方式,或許可以大快民心,但對解決國際問題幫助不大。我們對別人的信仰應表示出一定的尊重,這樣,文明的衝突才有機會避免。
劍橋學者:中國有獨特文化 西方人經常誤解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0-11-23
英國劍橋大學政治和國際研究系高級研究員馬丁・雅克近日發表演講,認為中國將很快取代美國,成為世界上最重要和最有影響力的國家,但他認為西方並不理解中國,原因是西方一直忽視了中國擁有獨特的文化和現代性。
中國內循環 香港怎麼辦
作者:施永青2020-09-17
香港的經濟,之前之所以發展得這樣好,是因為香港在中國經濟外循環的過程中找到了角色:中西方要交往,香港就可以搭橋引路。
利益、價值、欲望與中美衝突
作者:鄭永年2019-10-10
價值可以融合,利益可以妥協,但欲望很可能變得不可克制。中國是世俗文化,西方的很多價值並非必然和中國的價值發生衝突。
在「中國崛起」面前,港人有點手足無措
作者:羅海雷2019-07-26
無論是特區政府、企業與港人都自我感覺十分良好,未有顧全「中國崛起」之局勢,以為可以複製以往成功的經驗來面對新世紀的挑戰。
香港,你的明天在哪裏?
作者:羅海雷2019-07-24
今天為什麼寫這個文章,不知道是不是杞人憂天,感覺到香港已經走到臨界點,社會各個階層都有怨氣也一直找不到化解的方法。積累的矛盾已經到了各方不能理性討論的地步?要上街,要「佔中」,要「以勇制暴」。
大國的終局之戰
作者:胡孟青2019-05-23
中美跟以往不同,前者一直認為忍讓了幾十年,後者的國力冒起,兩國同樣對於調節市場駕輕就熟。或者,正正因為大家都有條件在打貿易戰期間,尚且有條件可以砌好經濟,造高市場,尋求妥協的逼切性亦變相減少。
亞洲秩序出現了什麼問題?
作者:鄭永年2018-06-15
不排擠美國和西方的利益,並不代表亞洲國家不能作亞洲自主秩序建設的努力。新出現的機會不能浪費,否則永遠不會有一個自主的亞洲秩序。
塑造中國崛起的新國際戰略
作者:鄭永年2017-10-27
無論是南中國海問題、和印度的對峙,還是目前的朝鮮核危機,無疑都是對中國的考驗。
中國為什麼要躲避大國「命運」?
作者:鄭永年2017-05-24
大國的「命運」在招呼中國,但如果繼續受制於意識形態和局部利益,將很難實現真正的崛起。
何亞非:中國別無他選 必須參與全球管治
作者:本社編輯部2017-02-23
中國在全球事務上正處於領導地位,為全球管治提供中國式思考,甚至具體的中國式方案。
梁兆基:中產崛起帶動亞洲經濟
作者:本社編輯部2017-02-22
反全球化的趨勢也是近年才醞釀成形,對於亞洲的影響不會很大。
台灣學者林泉忠:中國崛起催生港台本土意識
作者:本社編輯部2016-01-04
中國憲政120年來沒有進步,儘管國力也有所增強,但沒有令港、台的向心力增加,反而走向相反。
台灣學者林泉忠:中國崛起催生港台本土意識
作者:本社編輯部2016-01-04
中國憲政120年來沒有進步,儘管國力也有所增強,但沒有令港、台的向心力增加,反而走向相反。
楊榮文:中印在世界舞台之重新崛起
作者:本社編輯部2015-07-13
中印復興,西方獨大之勢必然消退。取而代之的,是多極化格局。多極並存,將是本世紀最顯著的特徵……
朱雲漢:台港兩地該如何思考中國的崛起?
作者:本社編輯部2015-07-01
我認為台灣跟香港兩地都需要補課,我們的功課做的不夠,我們應該去思考各種的可能性,然後再來思考我們應該如何自處……
西方國家所熟知的世界已一去不返
作者:本社編輯部2015-06-18
當前是一個「巨變的時代」,人類社會正面臨數百年來歷史的分水嶺。西方國家所熟知的世界,已一去不返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