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 Apr 07 2025 16:09:02 GMT+0000 (Coordinated Universal Time)

教育

打造中國版戈登會議 推進國內外科研合作 建設教育強國
作者:編輯精選2025-04-07
香港擁有世界知名的高等學府、與國際接軌的高品質課程以及卓越的學術研究成果。這些教育資源優勢,為香港建設國際教育樞紐提供了堅實的基礎。這個目標不僅能為自身開闢教育空間、創造發展契機,更對推動科教興國戰略、增強國家創新體系效能具有深遠意義。
Y-WE 我才有用工作體驗計劃十周年 參與者:探索潛能闖出一片天
作者:編輯精選2025-04-02
六位曾參與「Y-WE 我才有用青少年工作體驗計劃」的年輕人分享職場體驗心得,有人因此確認志向,有人則及時轉換跑道,甚至打破性別刻板印象。
放手何其難?
作者:陳許華2025-04-02
瑪麗·蒙特梭利曾說:「不要為孩子做任何他們有能力完成的事情。」這包括學繫鞋帶、處理學校挑戰,以及成年後的工作與人生。
腹有詩書賽前講座 潘銘基、賴慶芳、蒲葦分享學好中文之道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5-04-01
第五屆腹有詩書──全港小學校際中國語文常識問答比賽將於今年4月展開,三位比賽顧問向師生家長分享如何學好中文的心得。
陳龔偉瑩:從混沌到自信 職場啟航
作者:編輯精選2025-04-01
當今社會競爭激烈,世界變化迅速,政治、經濟和科技的變化加劇了年輕人的恐懼與迷惘,使他們更難以掌握未來。這種恐懼源於資訊不足和缺乏認知渠道。
跨界合作培育未來人才
作者:江浩民2025-04-01
近年的《施政報告》提到,職業專才教育是香港未來發展的重要一環,政府致力改善相關課程,讓學生掌握行業技能,應對未來挑戰。
AI是跨學科研究催化劑  卸任後專注AI for Science──專訪科技大學副校長汪揚教授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5-03-31
香港科技大學(科大)臥虎藏龍,想入少林寺學藝,尤其是在AI、計算機科學、數學等方面拜師的DSE及國際試學生,想以DJI大疆無人機為目標,將來成為科大初創企業軍團的一員的學生,可以聽聽科大副校長(大學拓展)汪揚教授怎麼說。
教師專業操守違規數字持續飆升 如何遏止歪風
作者:鄒秉恩2025-03-31
要短時間收阻嚇之效,遏止師德敗壞歪風,筆者認為政府可從制度強化、教育預防和社會監察三個方向思考。
伍絜宜慈善基金董事伍尚匡:腹有詩書比賽激發民族自信 傳承中華文化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5-03-29
由灼見名家傳媒主辦的腹有詩書──全港小學校際中國語文常識問答比賽,希望利用生動活潑的比賽方式,引發社會各界對中華文化、歷史的興趣與關注,同時藉以提升全港學生語文水平、培養個人情操,達到「腹有詩書氣自華」之境界。一起聽聽伍絜宜慈善基金董事伍尚匡談談贊助這個活動有什麼意義?
小時了了
作者:蔣匡文2025-03-28
現今父母過度呵護兒女,消耗孩子福報。古人主張讓孩子經歷磨練,避免過早耗盡福報,或有助孩子將來。
一個遺願及一段跨越生死愛情 醫學院創院院長蔡永業夫人梁桂釗四億贈中大
作者:編輯精選2025-03-28
蔡永業教授夫人梁桂釗女士將逾四億港元遺產捐贈中大,成立腦神經科學研究所,完成亡夫遺願。梁女士生前生活簡樸,悉心投資,以愛和毅力成就這段感人故事,令人敬佩。
獎杯背後的意義
作者:翁港成2025-03-28
在現實世界中,競爭是不可避免的,但我們也應該學會尊重他人的成就。無論獎杯的大小,也不應輕視球隊的努力。
科大入學處處長:科大着重創造知識 而不只是傳授知識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5-03-27
25、26日,香港科技大學(科大)憑空出現了一個香港七八十年代的城寨士多及36個國際特色文化攤位,這正是科大學生可到全球300多家夥伴大學學術交流外,國際生在香港校園之間的軟交流。國際化及創新、創業氛圍可都是科大的亮點。
港大東閘翻新重開 融合傳統與現代設計 強化校園無障礙通行
作者:編輯精選2025-03-26
港大般咸道東閘翻新竣工,設計融合傳統與現代。張翔校長在開幕儀式上表示東閘工程彰顯港大致力為教職員、學生和訪客持續改善設施,建立一個積極開放的校園環境的承諾。
《哪吒之魔童鬧海》的教育反思
作者:楊佩珊2025-03-26
哪吒締造全球動畫票房奇蹟,續集備受期待。本文探討《哪吒2》如何透過神話故事,闡述家庭教育、融合教育、品德教育及創新精神等議題,並呼應香港現行教育政策,啟發青少年突破框架,活出自我。
國際生愛香港國際化、港大英語教學、大灣區多工作機遇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5-03-25
留學為何選香港?本社訪問了四位非JUPAS 入讀香港大學(港大)的本地生及國際生,除了因為港大是QS香港第一、亞洲第二,亦有指很少大學提供跨學科雙學位課程,開放式校園,以及多元國際化交流:「是國際衝進來香港擁抱我」。
匯聚全球6000校友 港大啟動本部大樓重塑工程
作者:編輯精選2025-03-25
1910年3月16日,港大本部大樓奠基,港大自此開啟百年華章。今年校友日不僅是對這一重要時刻的紀念,更是對港大百年來卓越成就與未來願景的致敬。校友潘燊昌博士擔任「本部大樓重塑工程」籌款委員會主席,在儀式上宣布工程正式啟動。
八高等院校全國政協兩會分享 助港集聚國際高端人才
作者:編輯精選2025-03-25
港區高等教育界全國政協委員分享兩會精神,逾300人參與。理大校長滕錦光教授及港專校長陳卓禧教授均強調,香港高校應把握機遇,貢獻國家教育、科技及人才發展,發揮國際聯繫優勢。
從申請到錄取:破解香港中學名校的收生密碼
作者:英智傑2025-03-24
香港名校的申請過程極其繁瑣,除了要避免不小心錯過截止日期,為了孩子在每個階段都達到最佳品質,提升競爭力,建議家長與學生提前18個月開始準備。
啟發設計智慧綠色城市新概念
作者:余遠騁2025-03-24
根據《北部都會區行動綱領》,北都的發展將推動香港經濟多元化和可持續發展,成為未來發展的重要動力。到底我們未來的主人翁對這個地方有什麼想法?
《出師表》應對DSE 12篇文言文的學與考
作者:梁振威2025-03-21
文化的承傳與創新,不能離開它的根,根深才能葉茂,因而重讀文言經典的聲音掀起。教育局也順應時勢,在本港的中小學推出90多篇文言經典,建議學校推動學生誦讀。
THE公布2025大學國際化排名 香港獨踞世界四強
作者:編輯精選2025-03-20
香港城市大學連續第二年蟬聯泰晤士高等教育「全球最國際化大學」排名榜首。
打破學科壁壘:小學數學建模的超學科融合
作者:吳家豪2025-03-20
小學數學建模教學應打破學科壁壘,結合科學、資訊等學科,讓學童以際問題運用數學,培養其綜合素養及創新能力。
未來教育的想像和實踐
作者:編輯精選2025-03-19
教育向來承載着「為人帶來改變」的使命,而這種改變必須與時並進,因為世界在變,學生也在變。
學科教學更要教提高效率
作者:吳文軒2025-03-19
系統性的效率提升訓練,例如明智地使用能量、設定界限及防範完美主義,比單純的知識灌輸更能助學生突破瓶頸。
跨域雙學位、文理兼修成趨勢 嚴志堅:港大國際化校園生活受歡迎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5-03-18
國際化校園是香港大學的亮點,2024年港大取錄逾4,200非本地生,為八大之冠。香港大學收生及國際生交流事務總監嚴志堅教授指:「港大所有在讀的非本地生來自90多個國家及地區,逾70%教授來自海外。」文理兼修、跨域雙學位也是重要吸引力。
換了新校長……
作者:鄧兆鴻2025-03-18
校長的更替是原校晉升,還是空降的好?這不能一概定論,要從學校的發展需要來看。
理大、浸大及科大已提交設立第三間醫學院建議書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5-03-17
三間早前表示有興趣開辦第三間醫學院的本地大學,已向政府提交建議書。
從嚴父到夥伴:打造溫暖而堅實的父子情
作者:陳許華2025-03-17
父親應該認識到,孩子的幸福感才是成長的基石。與其強迫孩子去追求理想的成就,不如關注孩子的興趣與情感需求,欣賞他所擁有的。
IGCSE物理全攻略:鍛造物理思維
作者:英智傑2025-03-14
掌握IGCSE物理的關鍵在於理解核心概念,而非死記硬背。善用資源、勤於實驗、系統複習、高效應試,並保持積極心態,制定合理的學習計劃,方能開啟科學思維之門,在考試中脫穎而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