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

Fintech貸款鬥起底?
作者:曾國平2017-11-26
私隱有價資訊有價,Fintech貸款能否在香港做得起,就視乎香港人對私隱的需求有多大,能否讓貸款公司建立有規模而可靠的數據庫了。
協同電腦未來17年勢必普及
作者:陳自創2017-11-24
基於「協同」新格局,雲端社會勢必從近期之充斥app服務的「個人型」生態,轉向社會大眾、及企業的雲端電腦,為主體的「社會型」生態。
協同電腦時代的來臨
作者:陳自創2017-11-20
這些時代,都是互聯網及電腦産業的結合,彼此相輔及相成的格局,即使産生不同時代的産業特徵,但也造就不同時代的科技「巨人」及成果。
豈能以「叫雞方便」分電子支付高低
作者:陳景祥2017-11-16
電子支付的發展是因應各個社會的實際環境而有所不同,只要方便、安全、可靠,就應該是好東西。
支付寶出現 八達通會否消失﹖
作者:梁天卓2017-11-12
在60年後的今日,互聯網的盛行加上處理大數據的配套日漸成熟,現在要監察消費者的方法亦愈來愈直接。
港大研發專利醫療基因芯片技術獲廣泛應用
作者:本社編輯部2017-11-03
凱普除了進一步研發核酸分子診斷試劑,更已經開始涉足第三方檢驗中心以及幹細胞治療研究領域,逐步形成一個集分子診斷、檢測及治療的全產業鏈高新技術企業集團。
中港矛盾令監管Airbnb更容易
作者:梁天卓2017-10-29
就Uber與Airbnb來說,兩者其中一個分別是它們背後贏家和輸家的分布大有不同。
政務官能以創新科技解決交通堵塞問題嗎?
作者:陳文鴻2017-10-16
施政報告反映出政務官們不懂科技創新,只是東抄西襲,把一些建議或別人的經驗彙集而成。
我很同情楊偉雄
作者:梁天卓2017-10-15
行業壟斷的既得利益者會遊說政府向創科說「不」是自然的事,文章提到的例子目的在指出,這現像不是香港所獨有。
香港創科土壤 合作更勝競爭
作者:本社編輯部2017-10-04
要鼓勵香港創科,人才、教育和資金缺一不可。
黃克強:科學園致力科研轉化產品
作者:廖美香2017-10-03
香港有五間大學位列全球百大,一直重視學術影響力,如何推進知識轉移呢?
當機器完全能提供「個人化」服務,你怎麼辦?
作者:王文華2017-09-27
你最近有碰到有「人味」的個人化服務嗎?
為何Steve Jobs不讓自己孩子用iPad?
作者:編輯精選2017-09-26
這些科技專家的憂心不是沒有理由的。在奮力挑戰各種可能性之際,他們發現了兩件事。
人類將來三大任務:保障地球、抵禦外襲、星際探索
作者:劉迺強2017-09-26
人類在共產主義社會中最大的功能,不再是生產,而是不斷發展使地球更適宜人類居住和可持續發展的科技。
香港創科可否吹勁風?
作者:廖美香2017-09-20
正當全球對創科發展已吹着烈風, 香港創科之風雖在加強,但仍有嫌輕輕吹。
馬化騰:香港若不能吸引科技人才 官員應問責
作者:本社編輯部2017-09-15
我自己的概念是,香港若要發展科技,最直接有三張「牌」可以打:引進來、長出來、合起來。
巾幗不讓鬚眉 最懂醫療的女投資人──梁穎宇
作者:本社編輯部2017-09-15
回想15年前,梁穎宇第一次出席中國醫療器材展覽會, 目睹九成參展商都是互相抄襲。
林鄭月娥:八大方法 推動創科
作者:本社編輯部2017-09-13
創新創業是有風險的,年青人創業也要有失敗的心理準備。
梁伯韜:若年輕40年 將棄金融業 投身AI創新
作者:本社編輯部2017-09-12
「香港政府必須全面檢討,否則的話不僅人工智能,就連智能城市的發展都會大大落後。」
機關人偶是西方技術與東瀛美學的完美結合
作者:潘文慧2017-09-06
機關人偶就是日本的機械人的始祖,它準確地反映了日本人的感性、獨創性和對細緻精密技術的探求。
智能革命:迎接AI時代的社會、經濟與文化變革
作者:編輯精選2017-09-01
人工智慧、深度學習領域,每天都有新研究和新文章問世。現在有點像是文藝復興時代,所有的科學都在變。
人工智能時代是否名過其實?
在數字時代,普通人只需動動手指,就可以獲取各種知識。
安老院利用科技的迫切性
作者:廖美香2017-08-07
香港由於老齡需求大,安老院多如雨後春筍,但部分濫於經營,成為害群之馬。
「香港設計」以小博大
作者:廖美香2017-08-03
香港毗鄰深圳科研創新重鎮,為科研產品增值,以小博大,香港發揮設計、市務推廣功能,是優勢所在。
人工智能對就業的影響
作者:雷鼎鳴2017-08-02
要判斷將來人工智能帶來的影響,必須看清楚它對不同行業所起到的作用,有些人會得益,有些受損。
陳繁昌:若長居安逸 將失外闖的心
作者:本社編輯部2017-08-01
世界變得很快。例如我當時讀電腦是新興科目。但是現時說的已經是人工智能。
AI顛覆不了 牛牛對教授彈琴
作者:徐家健2017-07-30
自以為懂市場的人太多了,即使行內專家其實有時也會睇錯市。
長風破浪會有時——20年艱辛科研路
作者:本社編輯部2017-07-25
當科網股和IT人才炙手可熱,管先生卻不走尋常路,決定拓展中港生物科技的處女地。
扮努力、扮勤力卻沒有成就的人都有一個特點
作者:老占2017-07-21
為什麼說扮努力、扮勤力卻沒有成就的人沒有長進?他們學很多方法和工具,卻沒有真正用在一個方向和目標上。
讓小企業也能掌握大數據
作者:本社編輯部2017-07-17
我們希望降低企業建立「雲端家」的門檻,企業只需購買或租借雲端電腦,然後設置帳戶便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