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考慮一群後輩的的利益,還要冒上公務機被解放軍攔截的尷尬風險,所以佩洛西不敢大張旗鼓公開行程。但會不會在未來幾天竄訪台灣?會。
大一統自秦始皇統一天下,已2000多年了,已在中國人的骨髓中了,所以台灣回歸是大勢,美國人競爭力不成了。
只要民進黨激進分子還在統治台灣,北京與台北的關係仍然會是中美關係的潛在計時炸彈。基辛格曾表示,不應讓台灣問題對美中關係造成不利影響。可悲的是,佩洛西「暫定」的訪台為緊張的美中關係火上加油。
教育要培養我們探究真相的能力,突破人為設置的心牆。少一些偏見,多一些理解。這些都離不開骨氣和勇氣,這要求你否認自己過去的無知和偏見,面對自己的懦弱,正視自己的無力。
佩大媽心裏有數,一聲話組團去台灣遊埠,她知道必有人暴跳如雷,拜登這樣說是探探大陸口風,KOL又中了他的計。美國是有真材實料的強國,即是說,如果你有李小龍般的實力,你愈嚇他、他便愈堅持。
社會最需要什麼樣的愛國者,不是虛假的愛國者;企業最需要什麼樣的員工? 不是阿諛奉承之輩,忠言通常逆耳,所以企業領導者固然需要有視野、有魄力,但也需要辨別誰才是企業真正的良才,絕非拍馬屁之流。
回顧2022年發生的所有事情,台灣知名媒體人陳文茜認為文明共處、互相擁抱的時代已經破滅,人類將為從前埋下的錯誤一一償還,在熱浪中走向野蠻與死亡。
國家主席習近平周四(7月28日)晚應約與拜登通電話,這是拜登上任美國總統以來,兩國元首的第5次交談。新華社報道,兩國元首就中美關係及雙方關心的問題進行了坦率溝通和交流。
雖然種族歧視更嚴重的美國可以選出非裔後代奧巴馬當總統,但不等於充滿傲慢與偏見的英國人,會接受一個深色皮膚的前殖民地子民的後代來做首相。
歐洲為了幫助烏克蘭對抗俄羅斯,贊成制裁普京。但是資深銀行家、專欄作家張建雄卻認為,歐洲有四大失誤。一起聽聽他的分析。
懦弱只會奪走我們的安全感,「潤」雖然是可以理解的個人選擇,卻不是解決問題的方案。我希望在這樣一個時刻,我們都能找到新的目標。
美國民眾知道,通過400億美元援助烏克蘭也不會太多,反正最終這筆援助金怎麼分配,去到哪些人的口袋,美國人是不會知道的。烏克蘭疑雲會慢慢累積,然後大爆發。
時事評論員霍詠強認為,歐洲政客既關心政治也關心國際社會,目光都放到其他人手上,看到的都是別人的問題,質疑的是他國的政策,似乎選民投予的一票是讓他們向世界咆哮,本來最應該關心的本土事務卻不屑一顧。
行政會議召集人、新民黨主席、立法會議員葉劉淑儀今年書展推出兩本政論結集,中英各一。周日她與金管局前總裁、行政會議成員任志剛舉辦座談,笑談香港的政經風雲。
在英國「鐵打的衙門、流水的官」的政治制度之下,英國對烏克蘭戰爭的方向會不會有改變?當然要看約翰遜的繼任者是外交大臣卓慧思,還是前財政大臣辛偉誠?
歐洲政客既關心政治也關心國際社會,目光都放到其他人手上,看到的都是別人的問題,質疑的是他國的政策,似乎選民投予的一票是讓他們向世界咆哮,本來最應該關心的本土事務卻不屑一顧。
安倍推出安倍經濟學,吹噓3箭,其實只是無限量貨幣寬鬆、加大財政支出和加大軍費而已。但日元從此貶值,貧富懸殊在日本也發生了。
2022年2月開始,既濟卦值年,主思患而預防之,最佳方法是修德,不修德必生奇禍,但只知自我表揚的西方政客們,計不及此,大規範謊言、醜行和欺騙行為,仍是他們的守則。
日本修憲和以下可能發生的情境,給「世界正經歷百年未有之大變局」這句話增添了現實感和說服力,這也對大家帶來迫切拷問——全球各國今後要走的是「共存」之道,還是繼續走「爭雄」之途。
拜登出訪中東,欲藉此扭轉中期選舉的不利形勢。但以色列在以巴問題上立場強硬,伊朗已對西方國家完全失去了信心,沙特亦對美國的要求置若罔聞,拜登的中東之行,很可能一事無成。
對於太平洋島國而言,美中競爭對這些島國有利,因為雙方都向該地區注入了更多的投資和人道主義援助。然而,鑑於太平洋島國的意見並不一致,以美國為首的盟國試圖對這些島嶼施加更深層次影響的嘗試,可能十分複雜。
要討伐俄國,最新招是禁賣黃金。2021年俄國出口190億黃金,九成賣歐洲,水路近,運費平。黃金不是菜蔬,不會壞,改賣亞洲也無大礙。
徐是雄教授最新力作:《怎樣提升人類命運的進化?──構建中華新文明、世界新文明、人類命運共同體文明》,總結和設計出一個可以把文明歸納和分類的方法,希望有助讀者加深認知,推動人類文明和人類命運的進化。
中美交惡之後,中國與新加坡的關係亦可能轉變。中國不得不防新加坡在今後會進一步跟從美國對付中國。而東盟正超越歐盟成中國最大貿易夥伴,東南亞對中國的重要性提高。在這個變局中,香港要與新加坡競爭了。
環球政局動盪,術數名家文相濡為一眾讀者預測俄烏戰爭局勢,以及美國、英國、歐洲及中國運勢將會如何發展。
想當年,我這個芝加哥學派訓練出來的學生,就是質疑貨幣政策是起死回生的靈丹妙藥,更不相信政府大灑金錢可以挽救長遠低迷的經濟。至於結構性改革,涉及的個別利益集團的政治利益太大了。
安倍晉三驟然離世,右翼政黨於參議院選舉大捷,「修憲勢力」成功繼承其政治遺產,今後日本右傾份子的態度將更趨強硬,修憲蓄勢待發,唯一變數在於美國的制約。
通過俄烏戰爭,中國人了解到自給自足的重要性。除了美國人外,全球對「新冷戰」缺乏興趣。和中國脫鈎不易,保持緊密聯繫吧,這是瑞士的意見。
日本前首相安倍晉三遭槍擊、英國首相約翰遜宣布下台。時事評論員霍詠強認為,他們均屬保守右派,背後反映了什麼?一起聽聽他的說法。
英國落入這樣境地的根源,是英國的政客在制訂國策的時候,只曉得配合美國的需要,而忘記了本國的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