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者個人是不支持北京武力攻台的,因為付出代價會是中國人民,得益者可能是美國。
筆者認為,英國急需一個熟悉財政的首相,帶領英國從日益深陷的經濟泥沼中脫身而出,否則英國有可能破產收場。辛偉誠是前財相,因此對英國面臨的經濟危機非常清楚。
歷史給了辛偉誠一個機遇,如果他能夠拿出一個平衡國內各方利益的經濟方案,且他能夠撥亂反正,以務實態度加強中英經貿合作,推動英國經濟復甦,那麼,他就可能成為保守黨和英國的救星。辛偉誠能做得到嗎?
中非合作論壇羅括了53個非洲國家,覆蓋全非洲,中國在非洲應該可以在政治合作方面有更大的發展。與各國一起去除歐美殘餘的殖民主義勢力。
什麼叫民主?什麼叫選民?什麼叫為人民服務?西方諺語頌讚西方民主選舉「儘管錯都錯得心甘情願」。從教育角度看,為何明明錯都要心甘情願?
從中國國家利益出發,基於對國際體系客觀的認知和判斷,有關部門宜尊重香港社會的獨特利益和不同關切,尤其是謹慎處理香港社會與美國存在的經濟相互依存關係。
打和對歐盟而言是傷害最小的結局。就此,歐盟必須盡早游說美國勒令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離場,這樣俄烏戰爭才會慢慢地無疾而終,和局收場。
二次大戰後,英國國會議事廳曾經重建,僅花了200萬英鎊。當時英聯邦國家也捐贈了不少禮物,包括澳洲贈送議長座椅,加拿大贈了廳中心的桌子,印度和巴基斯坦送了大門。
英國前首相卓慧思的減稅政策引發保守黨分裂。香港中文大學工程學院副院長黃錦輝教授認為,她的辭職原因均與經濟有關,如果提早大選,按目前情況保守黨或會大敗。一起聽聽他的分析。
辛偉誠周二覲見國王查爾斯三世,請求組閣,之後他會成為英國有史以來第一位亞裔首相,在英國面臨巨大經濟挑戰的大背景下入主唐寧街。
三國相爭,最後天下卻盡歸司馬懿。政治就像一場搶花炮的遊戲,第一個衝前的,往往不能笑到最後。沒有器量,千萬不要從政。
最新民調顯示,71%受訪英國人認為卓慧思不能得到他們的信任。卓慧思的致命傷,在於她的減稅計劃。香港行政長官李家超發布第一份《施政報告》,重振香港經濟,特首有何良策?
領事館外是公眾地方,聚集為何需要經領事館的批准?懸掛侮辱中國國家元首的畫像,在英國是否犯法,如果是,領事館有無權在英國街頭執法?為何不報警,控告示威者阻街和侮辱中國國家元首?
俄烏戰爭持續,美國及歐盟多個國家對俄實施經濟制裁,香港中文大學工程學院副院長黃錦輝教授認為,歐盟必定成為大輸家,若俄羅斯戰敗,甚至可能解體。為什麼?一起聽聽他的分析。
安倍經濟學10年後,日本GDP已縮水20%,人均GDP快和韓國看齊,岸田支持率日低,再不改弦易轍,相信不保。
美國白宮發表國家安全戰略,強調有意維護台海和平穩定,反對單方面改變現狀。不過,近日美國國防部前副助理部長寇拜和哥倫比亞大學政治學系講座教授黎安友不約而同形容台灣像「礦坑裏的金絲雀」,值得注意。
北溪油管出事,中國輸入能源如何防範變數?香港中文大學工程學院副院長黃錦輝教授認為,一旦中美鬧翻,能源供應國家未必幫中國,需要加以防範。一起聽聽他的分析。
俄烏衝突後,小麥價格瘋漲,黑海地區糧食出口中斷數月,從麵包市場可以得知現在歐洲人的處境。
在美國壓迫之下,香港要找尋機會,突破制裁,並借反制裁來協助國家及國際對抗美國的霸權主義,同時借此發展香港的利益。
時事評論員霍詠強認為,種種跡象顯示,世界正處於一種令人憂慮、一觸即發的危險中,未知會否在幾年後,我們才發現原來第三次世界大戰早已開始。為什麼?一起聽聽他的分析。
古往今來,人類歷史始終是一個弱肉強食,優勝劣敗,你死我活的世界,個人離不開國籍、種族和膚色的標籤。當國際形勢發展到敵我雙方在戰場上兵戈相見時,我們會發現國家民族才是最根本的安身立命之道。
到底是誰吹起「核末日」的號角?是誰把世界推向第三次世界大戰的邊緣?是怎樣的勢力製造了這次危機?美國政府本身對這種轉變有沒有充分的了解?
戴卓爾1979年上任時的通脹率是13%,2022年新首相繼承的通脹是10%,明年有多高,英國人很快就知道。英國新舊鐵娘子,可以拚一拚!
國際局勢動盪,香港中文大學工程學院副院長黃錦輝認為,美國不同的企業最終都會受惠,但是,未來經濟發展不太樂觀。為什麼?一起聽聽他的分析。
佩洛西訪台事件改變了中美格局,美國參議院投票通過《台灣政策法》,香港科技大學經濟學系榮休教授雷鼎鳴認為,上合組織發展日升,美國實施的制裁不易成功。一起聽聽他的分析。
英國君主立憲制與現代世界文明發展實不可分割,英國是歷史上第一個工業革命成功的國家,其社會、經濟及政治上的變革,影響尤為深遠。
歐美白人社會吹噓的共同價值觀沒有扭轉社會的變化。歐美社會在今後10、20年能否維持穩定,不因族群矛盾崩析瓦解,頗成疑問。
現時尚未有證據可以指控這是誰幹的「好事」,只能靠分析誰可以從中獲益去推論誰的嫌疑較大。
時事評論員霍詠強認為,這些年中國往往成為世界麻煩的解決者,跟這兩年美國四出惹麻煩、迫使資本回流來「斂財」完全不同,這種對國際秩序的差異,緣於中國文化中的一種關鍵思維。
這些年中國往往成為世界麻煩的解決者,要增長有增長、要環保有環保、要壓制通脹可以降低成本,跟這兩年美國四出惹麻煩、迫使資本回流來「斂財」完全不同,這種對國際秩序的差異,緣於中國文化中的一種關鍵思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