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國際峰會接二連三地舉行,中美領導人亦首次面對面會晤。資深銀行家、專欄作家張建雄認為,北京大獲全勝,而美國孤立中國政策已失敗收場。日後中國的外交政策應該如何進行?一起聽聽他的分析。
作者認為,國家主席習近平和美國總統拜登在印尼峇里島G20峰會會面,雖然公開對話各自表述,但總算氣氛融洽。
韓國舉行國際七人欖球賽時,將中國國歌變為反修例事件中常聽到的「願榮光」歌曲在香港球員入場時播放,惹全城熱議。這次事件屬在國際場合宣傳「港獨」,影響中韓外交?亦或只是實習生無心之失?中央會如何處理此事?
2013年,習大大向奧巴馬提出寬闊的太平洋容得下中美兩國;這次再向拜登提出寬闊的地球全容得下中美各自發展,這意味着中美要爭取的地區已由太平洋擴張到全地球去了。
筆者認為一定程度上,播錯國歌事件反映出南韓人對中共的態度,他們不滿中共助北韓對南韓的武嚇,已去到想用核武的地步,以及中共現時對香港的管治方式。
習近平與拜登在G20期間會晤約3小時,兩元首談及台灣問題。拜登為何突然打破至特朗普以來中美兩國之間的僵局,兩國之間未來的形勢又有什麼轉變?
國家主席習近平11月17日(周四)同日本首相岸田文雄在泰國曼谷舉行會談。這是中日首腦約3年來再次面對面會談,對岸田而言則是首次。習近平與岸田能否推動停滯的中日關係向前發展成為會談的焦點。
經過3年的疫情打擊,加上全球政經環境大變,疫情過後,更大的震盪也許才剛開始。而全球產業鏈重組、美歐全力「去中國化」,都動搖了我們過去對政經世局的認知。在這個大時代,政府的領導能力特別重要。
中美元首結束面對面會晤。香港科技大學經濟學系榮休教授雷鼎鳴認為,美國對華政策急需調整,而美國軍事無力阻礙中國收復台灣。一起聽聽他的分析。
美國擔心民主制度受到侵蝕,無可厚非;指摘虛假信息是對選舉亂象的火上加油,外國干預是虛假信息的製造者,這種說法,猶如虛假信息從小事演變成重大因素的過程一樣,每一步的推論之間都缺乏邏輯關係。
2022年韓國青年不知歷史教訓,發生萬聖節踩踏事件,年輕人不知生死大矣,父母列為家訓,也不致遺憾終身。白頭人送黑頭人,何況面臨「最危險的十年」,能不慎哉!
美國前總統特朗普在當地時間周二(11月15日)晚上宣布,他將尋求共和黨總統候選人提名,再度角逐2024年美國總統寶座。
過去五年中美關係緊張,此次兩國元首會晤氣氛友好,雙方都強調確立中美關係指導原則的重要性。習主席在會晤中多次提及台灣。強調台灣問題是中國核心利益中的核心。兩元首在台灣問題上究竟具體談了什麼?
從總的形勢看來,中國國力日盛,而美國反之,在不久的將來,此役的勝利應該是一定屬於中國的,但期間的困難,很可能是千辛萬苦。驕兵必敗,面對強敵,絕不能有絲毫大意。
《紐約時報》分析文章認為,拜登和習近平似乎都急於淡化華盛頓和北京正在走向對抗的看法,尤其是在台灣問題上,拜登告訴記者,他認為中國大陸對台灣的軍事行動並非「迫在眉睫」。
極右政黨兄弟黨之領袖梅洛尼10月成為意大利首名女總理。近年歐洲政壇愈多右翼政黨通過選舉取得多數民意支持而上台執政,右翼政治力量不斷擴展。可見,西方民粹主義逐漸興起,西方正面臨一場文化危機。
歐盟馮大媽和外交部長貝大姐不會鬆手,德國政客和媒體也不會改變,繼續批評華和批朔爾茨,如何改變這些人的心態是大任務。
國家主席習近平周一(11月14日)乘坐專機抵達印尼峇里島,出席在當地舉行的二十國集團領導人峰會,同日與美國總統拜登舉行中美元首會談,這是拜登上任以來,首次與習近平的面對面會晤。
即使中國所謂「失去了」美國和西方,中國人民不但不應該感到惋惜,反而應該視爲值得慶幸的事,因爲這代表「中國式現代化」的道路走對了。
「隨着病毒對人類危害程度的降低,各國政府都不應再以防疫為由限制個人自由與權利,過度嚴厲的措施應該結束了,盡早復常對向來以國際大都會及全球最自由經濟體為定位的香港來說尤為重要。」
軍餉糧水不足,武器是70年代的舊貨,俄軍向自己的指揮官咆哮,而烏克蘭軍隊進迫赫爾松,在東部廣挖戰壕,坐鎮莫斯科的普京似乎完全不知道前線之山窮水盡。
美國2022年中期選舉舉行投票。多家傳媒推斷,共和黨有望從民主黨手中,重奪眾議院的控制權。至於參議院會由哪個政黨取得控制權,彭博社報道,關鍵落在3個州的席位。
美國經濟學家薩克斯(Jeffrey Sachs)在「雅典民主論壇」上發表對民主的觀點時,毫無保留地說到「1950年以來最殘暴的國家就是美國」。作為中國人,與其感到心涼,不如更全面地聽聽他的說法。
新自由主義幽靈未去,英國不會復生。戴卓爾夫人上台43年,英歐一家親已完結,再和中俄不友善,自絕天下。
英國經濟持續下滑,北愛爾蘭、蘇格蘭、英聯邦成員國脫離英國的決心日益俱增,所以難怪多位政治學者都認為英國會面臨分裂、王室被架空,君主制度最終完全崩潰。
中國在各國的GDP、經濟甚至出現負增長,與匯率貶值的國際形勢下,人民幣的貶值幅度最低,出口與GDP仍能保持穩步增長,與美國相對之下,優劣立見。
香港大學香港人文社會研究所所長陳志武教授出席灼見名家八周年論壇時表示,2022有三件大事改變了世界局勢,令中國經濟過去40年增長所依賴的條件改變,「只談生意、只談賺錢」的國際規則已成為歷史。
控制芯片供應、控制石油能源、擴大歐洲邊界成為西方三大事,但都在2024年之後才見功,但TRICK(土耳其、俄羅斯、伊朗、中國、朝鮮)肯給歐美這個機會嗎?華爾街能不看淡歐美嗎?
第十屆年度雅典民主論壇9月底召開。時事評論員霍詠強認為,近幾年,民主制度備受質疑,新興國家相信民主卻處處碰壁,在會上充分反映了這些問題,而以民主、獨裁之分對待不同國家是大錯特錯。一起聽聽他的分析。
二戰後,德國和日本在美國控制和扶持下,經濟迅速復興,成為世界第二、第三大經濟體,是經濟巨人,卻是政治侏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