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

什麼是「人性化」?
作者:劉銳紹2022-01-25
為官者既然不懂得,不習慣或不願意道歉,那就讓大家出出氣吧。千萬不要借題發揮,上綱上線,指責人們「煽動仇恨,引起對政府不滿」,否則只會是擁有公權力的人加深仇恨。
曾鈺成:特首選戰未開跑有因  中央似仍未決定人選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2-01-24
立法會前主席曾鈺成認為,中央絕對不能讓3月27日的選舉選不出行政長官人選;而假如有多於一名候選人,這風險便不能完全排除。所以,立法會選舉「有競爭,沒名單」那一套,對行政長官選舉是不適用的。
新增98宗本地確診 多與葵涌邨逸葵樓有關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2-01-24
本港新增109宗新型冠狀病毒確診,其中98宗本地個案,當中5宗源頭不明,24宗是與其他個案有關連,其餘都是逸葵樓相關個案。
一條人命究竟值多少條倉鼠命?
作者:張宗永2022-01-24
特區政府選擇清零,政治上和經濟上都可以理解。愈來愈大灣區化的香港,覺得和中國內地通關遠比海外互通重要,付出的代價是有些跨國公司將員工遷往新加坡,亦有一些專注發展中國市場的商家棄香港而選擇落戶上海。
廣東省政府工作報告對港澳的啟示
作者:盧兆興2022-01-24
廣東省第十三屆人大五次會議1月20日在廣州市召開,省長王偉中用大篇幅談及大灣區發展,預計對香港和澳門將產生巨大政策性影響。
曾鈺成:特首選舉仍未開跑 原因為何?中央希望見到有競爭的選舉?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2-01-24
至今,只有一名KOL主動宣布參選特首選舉,但提名期仍未公布,所為何事?立法會前主席曾鈺成為一眾港人剖析中央政府的部署,以及對選舉過程的期望。
增140宗確診第5波疫情新高 特首視察葵涌邨遭叫罵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2-01-23
本港新增140宗確診,其中15宗是輸入病例,125宗是本地感染,94宗與葵涌邨逸葵樓有關,9宗與映葵樓有關,1宗與雅葵樓有關。另外17宗與早前個案相關,是自第5波新冠疫情以來的新高。
新增26宗確診 逾百宗初確 葵涌邨多座大廈圍封強檢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2-01-22
本港新增26宗確診,其中25宗是本地個案,10宗與葵涌邨逸葵樓相關,新增初步確診105宗,多涉及逸葵樓。特首林鄭月娥宣布進一步措施,包括馬上在映葵樓實行5天圍封檢測,以及葵涌邨其他樓宇等均須強檢。
新增18宗本地確診 逸葵樓疫情擴大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2-01-21
本地新增18宗確診個案,當中,有2宗未找到源頭,包括一名24歲男子,居於長沙灣邨長欣樓,另一名37歲男子居於荃灣名逸居1座。
易位而處多理解
作者:劉銳紹2022-01-21
日後情況,無人能說得準。但無論如何不應該過分緊張,以為「一次事件足以說明一切」。是是非非,都留予後人說。總之,不要散播仇恨,要各方一起努力,而不是只要求對方,自己卻背道而馳。
生態、濕地:香港必須嚴格保護,配合全國行動
作者:林超英2022-01-21
香港地產商數十年如一日想方設法擠入米埔濕地建屋,同一地盤多次往城市規劃委員會闖關,屢敗屢戰,不幸的是:他們失敗一次不等於不可再試,但嘗試只要成功一次,濕地就一去不回。
夜宴拷問限聚令 萬民以察說問責
作者:丁望2022-01-21
瘟疫肆虐,香港官方的限聚令對市民嚴密約束,北京當局則早已嚴查「飯局亂象」。香港卻有超過200人的官商生日宴,在人口密集地舉行,引起社會廣泛爭議。
改組架構 有用嗎?
作者:陳景祥2022-01-20
架構重組,目的是為了令政府功能更有效地發揮,政策推行更協調、更有力;但這些都只是組織設計和官僚體系的理順,難度不大,行政長官要做,一定可以做得成。真正難的,是未來3司15局到底可以找什麼人出任?
特首選戰之落霞與孤鶩齊飛
作者:湯文亮2022-01-20
老友話,就算我作的故事是真的,這與選舉有什麼關係?後來有客人發覺,王勃自比孤鶩,其他賓客都是落霞,只是陪襯而已。
新增7宗本地確診 2宗源頭不明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2-01-19
本港周三新增16宗確診,其中9宗是輸入病例,另外7宗是本地個案,當中2宗未找到感染源頭。政府呼籲,在傳播力強的變異病毒株影響下,尚未接種的市民,請盡快接種。
分拆運房仍不足 流程機制待革新
作者:張量童2022-01-19
屋宇署、規劃署、地政總署3個部門的審批工作緩慢,耽誤時間和增加不確定因素,一直為房地產界及專業界詬病。今次政府架構重組,應該是針對糾正從前發展過程中的短板和迎合未來發展計劃的需要。
精簡土地發展程序刻不容緩
作者:孫明揚2022-01-19
壓縮城市規劃程序經已落實了差不多20年,是適當時機再審視是否有空間作出政策上的傾斜,偏向更高行政效率,以配合政府加快發展新發展區。但這一來便會減少公眾參與程度,政府一定要小心考慮。
宣布參選行政長官 冼國林:香港要「刮骨療毒」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2-01-19
人稱「冼師傅」的商人兼網媒KOL冼國林,宣布參選新一屆行政長官選舉。他的政綱重點是大刀闊斧改善民生問題,包括房屋、醫療、教育及社會福利等,目標是提升市民生活水平,從而打造一個和諧社會。
禁晚市堂食阻團年不如改禁早市
作者:文振球2022-01-19
對於分時段禁止堂食,坊間早有「病毒會看鐘?」的諷語,意即感染機會,不會因堂食時段不同而有所分別。不妨限制早市,對市民影響較輕微,也利團年飯繼續。
2021年京港台新聞人物榜出爐 中美元首備受三地關注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2-01-19
特首林鄭月娥連續兩屆於LIVAC京港台新聞人物榜上有名,是歷任特首之冠,反映香港2021年局勢仍是世界關注的焦點,尤其是《港區國安法》實施情況和疫情防治,中美元首則備受兩岸三地關注。
文相濡:立春八字五行欠火與金 流年不利?2022年中國成世界舞台一哥 美國衰落 投資市場須提防什麼?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2-01-19
今年虎年的立春八字五行欠火與金,術數名家文相濡分析此情況下的流年表現,並講解今年的天干地支,其中有何預示,又會對世界局勢的轉變有何影響。
曾鈺成:「只許高官派對,不准百姓堂食」是謊話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2-01-19
立法會前主席曾鈺成認為,一方面,特區高官要汲取教訓;另一方面,對待出席了聚會的官員要公道,並不存在「只許高官派對,不准百姓堂食」的情況。
第五波疫情的我思
作者:鄧兆鴻2022-01-19
竹篙灣管理層欠缺常態的管理及維修程序,而政府在防疫工作上更未有危機意識,掉以輕心,以致檢疫中心未能達到應有的服務水平,引致入營者怨聲載道。
新增11宗本地確診創近日新高 銅鑼灣寵物店、大坑東邨現傳播鏈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2-01-18
本港新增18宗確診個案,其中7宗是輸入病例,11宗是本地個案,全部與早前個案相關,包括油麻地絲麗酒店及銅鑼灣寵物店群組。另外,今天新增10多宗初步陽性個案,包括1宗源頭不明個案。
港人「制度自信」2.0
作者:羅祥國2022-01-18
如果單靠成立委員會、喊口號和大量撥款,而未能以全面和科學化的政策研究作為制訂和執行的基礎,對香港經濟幫助是不大的。政府的投入,其長遠經濟效益可能是有疑問的。
周永新的新年新願望:重建信任、鞏固家庭、修補分裂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2-01-18
今天,政府要凝聚市民共識,單憑政府一己之力已無法成事,社會氛圍必須要出現轉機。新一屆立法會已選出來,來屆行政長官選舉亦將於今年3月舉行,周永新期望,在新人事新作風下,社會現有的分化及撕裂能夠修補。
面對Omicron的重新布局
作者:袁彌昌2022-01-18
香港這邊雖然也在實施清零政策,但與內地最關鍵的分別是,香港已在採用mRNA疫苗,令香港實質上有條件測試在mRNA疫苗的保護下,如何可控地逐步對外開放,可作為日後內地重新對外開放的重要參考。
袁教授抗疫法很四川feel
作者:湯文亮2022-01-18
現在有75%市民打了疫苗,他們當中有不少人投訴,唔知道平時接觸的人有冇打疫苗,袁教授的方法其實是一個大躍進,就是要求未打或不能打疫苗的人戴兩個口罩。
堅持清零
作者:陳文鴻2022-01-18
政府防輸入失敗,放任了變種病毒進入社區,掀起第5波的衝擊。防疫政策要精準,政府必須公布疫情詳細數據。政府應把內地與海外的情況整理,與香港比較,讓民眾可以參考。
跑馬地不在香港
作者:劉銳紹2022-01-18
或有或無,可有可無,又有又無,似有還無……無人能說得準。唯一說的準的是:跑馬地不在香港,在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