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重返舞台,但世界已經回不到疫情前的世界,「沈園非復舊池台」。香港最重要的角色是要在中國內地連結世界方面發揮獨特作用,將會面對更大風險,操作難度更大,因此必須審時度勢,老調不能重彈。
我們在強調國際金融要創新發展,香港金融產業和虛擬資產市場要不停頓地往前走的同時,亦要了解到過去一段時期過度積極地不干預資本剝削的缺失,同時要照顧到社會基層民眾今後對改善民生方面的熱切期待。
行政長官李家超出席灼見名家八周年論壇時指出,香港的機遇無限,因為新冠病毒沒有、亦沒辦法改變香港的DNA,香港一直的固有優勢多不勝數。雖然前路未必每一步都完全平坦,不過前景肯定光明遼闊。
灼見名家八周年論壇周五(11月4日)上午假香港會議及展覽中心演講廳舉行,特邀請香港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李家超先生蒞臨分享他的管治理念,行政會議召集人及立法會議員葉劉淑儀女士擔任主禮嘉賓。
財政司司長陳茂波指出,本港監管制度與國際接軌,市場有充足流動性、彈性和合適的投資者保障,是亞洲最好的國際金融中心。他期望,今次峰會的分享,能讓投資者更了解和信任香港的市場。
因應形勢,特區政府已開始意識到過去「積極不干預」的經濟政策不合時宜,而逐步邁進「有為政府」和「高效市場」的更好結合方向。為此,筆者倡議參考國家發改委的機制去重組CPU和建立CePU。
大學設置諸如PPE課程,猶如牛津大學的初衷一樣,課程培養出大量的金融和商業人才。這些人才的歷史、哲學底子比其他商界奇才都要深厚,將來或許能夠在政治上有所成就。香港不是不能,而是否有心為國家做貢獻而已。
「葵青區體育節2022」自9月23日至10月30日在葵青區不同的運動場地舉行,為社區宣揚正面價值,亦為推動社區團結共融,構建和諧家庭的核心力量。
行政長官李家超指出,自從入境檢疫放寬至「0+3」之後,人們可以有更多不同活動的空間,加上香港在社交距離措施上有一些放寬,市民都比較開心,活動亦增多了,很多經濟活動亦可以進一步推進。
希望石泰峰領導下的中央,能夠並且真正贏得港澳中產階級的心,同時接觸台灣的各個社會政治範疇,那裏的地方認同感比香港和澳門人民要強烈得多。
綜觀特首李家超早前公布的《施政報告》,他就公營房屋政策方面,示範了公共行政績效管理的執行。但與此同時必須指出,報告亦突顯了績效管理的落實,鮮見於其他政策範疇。
中共二十大閉幕,各種學習活動隨之而來,一些機構和學校也在大力推動。剛巧碰見一位老師,他向我訴苦:「今天的學生真難教,氣死我了!」跟着,說了他與學生的對話,頗為有趣。
移居,是現代人的權利;喜歡往世界跑,是人的本性,但是,旅遊和居留是兩碼子事,務必小心:不可以用「移民的自由」,換來「生命的不自由」!
作者:
香港專業及資深行政人員協會2022-10-28
陳國基指出,過去兩年的本地勞動人口流失約14萬人,政府有必要盡快推出針對性措施,與香港現時人才和人力的需求對焦。
上星期看罷行政長官《施政報告》及主要官員就報告被傳媒質詢的畫面,不期然泛出行政長官有類似建屋藍圖概念,組織整個《施政報告》過程,落實國家主席七一重要講話。
老實,從各大商會及商界之前的公開言論,他們所要求的門檻不高,而且簡單,就是盡快放寬更多入境檢疫政策,盡快實現「0+0」,奈何至今仍事與願違。
大灣區共同家園青年公益基金於今年4月至9月隆重推出「灣區新活新里程」大抽獎活動,以支持香港青年於大灣區發展,建立新生活,開拓新里程。
話語權的爭奪是一個長期的重要工作,關鍵在對歷史和時事的正確陳述。二十大的內容十分充實豐富,指明了今後25年的發展方向。期望特區政府結合香港的實際,及時用所謂「懶人包」 的方法,引導港人深刻認識其重要性
從中國國家利益出發,基於對國際體系客觀的認知和判斷,有關部門宜尊重香港社會的獨特利益和不同關切,尤其是謹慎處理香港社會與美國存在的經濟相互依存關係。
無論國際媒體怎麼說,跨國機構和企業怎麼做,香港人要保持一個信念和心態,就是香港是一國際城市,並會不斷朝這個方向改善。
筆者認為《施政報告》計劃周詳,當中創新科技相關的政策緊貼二十大報告的發展方針,如此的規劃必然有助香港加快融入國家的發展大局。「萬事俱備,只欠東風」,《施政報告》的成效,還看特區政府未來5年的努力。
《施政報告》為多個社會問題訂立多項指標,但立法會前主席曾鈺成認為,報告缺乏對23條立法工作的指標,以及抗疫時間表和路線圖。一起聽聽他的分析。
跨國網絡安永會計師事務所形容,《施政報告》提振了社會各界對香港未來發展的信心。德勤中國則表示,報告為提升香港競爭力擬定了內容全面、積極進取的施政藍圖。
特區政府銳意加快國際創科中心建設,以配合大灣區發展。推出一系列創新及科技的新措施,招商引資引才,有助強化香港競爭力,並鞏固香港國際科技中心的地位。
「引進重點企業辦公室」和「招商引才專組」的工作範圍,對於過去的港府來說簡直是匪夷所思,今天推出,可以看到特首和新一屆政府的是真正做到習近平主席「七一講話」裏的第一個希望。
香港教育大學香港研究講座教授呂大樂認為,那種自覺或不自覺地將年輕人排諸於「人才」討論之外的公眾議論,不夠全面,也不貼近市民感受,更沒有溫度,不能引起市民積極回應。
其實,應該大力推廣的是,在二十大結束,待正式文件下達後(現在見到的報告是簡略版),有關專家消化研究過後,來發表解讀和意見。這樣對香港普通市民了解中央政策,應該會更有效。
行政長官李家超周三(10月19日)發表上任首份《施政報告》,香港專業及資深行政人員協會、生產力促進局等多個團體均表示,內容全面且具突破性,切合香港現正需要的多方面支援及發展策略。
香港大學亞洲環球研究所所長鄧希煒教授、香港邁臻研究所總監宋立功博士,以及香港中文大學工程學院副院長黃錦輝教授分別接受本社專訪,談談他們對新一份《施政報告》的看法。
香港科技大學經濟學系榮休教授雷鼎鳴認為,房屋問題的關鍵在於土地儲備不足,李家超在北部都會區等長遠土地規劃上均有着墨是好事,但在保障人均居住面積上,仍需要多下功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