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

一帶一路倡議十周年 何力治:現時步入收成期
作者:編輯精選2023-11-14
共建一帶一路倡議現時步入收成期。新的工作馬上要開始,讓專業服務支援各個共建項目,持續釋放區域發展潛力,而香港作為共建一帶一路功能平台的角色將更形重要。
得民心者得天下
作者:陳景祥2023-11-14
可是,這一切現在都近乎徹底消失──議員、政黨、仍然生存的社會團體,大多是讚好、擁護,異議或批評聲音弱不可聞。這種「和諧氣氛」,到底是真正和諧,還是群眾有話不想說、不敢說?
《施政報告》與城市宜居指數
作者:馮文正2023-11-14
假如我們把今年6月,英國學人智庫(EIU)的香港宜居指數,與明年相若時間的數據作一比較,或許可以看到港人對本年10月《施政報告》施行後的效果的真正滿意度。
陳茂波:美國之行廣交朋友 發揮香港新階段的新優勢
作者:編輯精選2023-11-13
廣交朋友、更多交流,有助外界更好了解香港進入「由治及興」新階段的新優勢與潛力。我們要全力發揮好一國兩制的優勢,不斷擴大國際朋友圏。
港澳新興經濟重新定位的地緣政治分析
作者:盧兆興2023-11-13
麥金德的「心臟地帶」理論,可以應用於我們對香港和澳門正在出現的新興經濟重新定位的更深入理解。
容永祺:《施政報告》對接國家戰略 發展經濟不忘改善民生
行政長官及特區政府深明社會民生是市民最關注的議題,喜見政府在《施政報告》中着墨甚多,專資會早前建議政府回應市民對置業的強烈需求,調整樓市「辣招」,欣見政府接納。
10名外國天主教領袖促釋放黎智英 港府堅決反對並強烈不滿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3-11-10
10名來自美國、英國、印度、澳洲等地的天主教樞機主教與大主教本月初發起聯署,呼籲香港政府立即無條件釋放黎智英,對此政府發言人回應稱,堅決反對和強烈不滿該等外國天主教領袖作出顛倒是非的言論。
大社會 大教育
作者:何漢權2023-11-10
香港主流中小特幼學校教育仍潛藏着巨大的一國兩制的能力,如何在「大社會」與「大教育」發揮所長?為港為國為世界所用?特區政府「沒有任何理由」不予以高度重視,並要有具體作為。
比拚什麼?
作者:郭一鳴2023-11-10
可以肯定的是,「三會」間選的投票率一定很高,這是新規則的一個重要觀察點。歸根究底,這是一次既有競爭、又注重各方平衡的區議會選舉,關乎一國兩制行穩致遠,意義重大,每一個市民都應該積極支持、踴躍投票。
香港人口老化生育不足怎辦?
作者:施永青2023-11-08
生育率低的問題,足以威脅國家民族的命運,必須由國家層面去制訂相關的措施,香港能扮演的角色相對有限。不過,若是只從自己的角度去考慮,香港大可以向全球招攬人才,毋須純靠港人自己生育。
天下莫柔弱於水 而攻堅強者莫之能勝
作者:古多迪2023-11-06
國際金融中心是一個非常特殊的領域,過去曾有許多城市爭取這一地位,包括阿姆斯特丹、維也納、佛羅倫斯、威尼斯、巴黎和美國費城等,倫敦和紐約的地位和潛力最初也未被普遍看好。
港澳辦的新架構及其政治影響
作者:盧兆興2023-11-06
港澳辦八個局的職責劃分,也是為了更有效落實「一國兩制」、「港人治港」、「澳人治澳」和愛國者治港澳的原則。因此,港澳辦的最新重組,可以被視為北京實現對港澳「全面管治權」漫長過程的最終完成。
陳茂波赴上海參與進博會:讓金融活水更好服務實體經濟
作者:編輯精選2023-11-06
本港方面,外圍整體氣氛持續疲弱、息口持續高企、金融市場表現等因素,也某程度限制了本地消費的反彈力度,剛公布的第三季經濟增長為4.1%,幅度較預期溫和。
《施政報告》的鼓勵生育是否有效?
作者:雷鼎鳴2023-11-06
我十多年前做過一些隨機問卷研究,發現不生育的最重要原因有二:一是樓價貴,二是教育費貴。父母負擔不起,唯有不生或是少生。李家超《施政報告》中有對症下藥,但用藥的分量是否足夠,要試過才知。
美政客欲制裁港司法官員 中央駐港機構斥恐嚇手段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3-11-05
駐港國家安全公署發表聲明,堅決反對及譴責美國部分政客提出制裁更多香港官員及法官,以及粗暴干預香港司法:保安局局長鄧炳強則批評美國政客為自己利益,意圖恐嚇本港官員和司法人員。
扶貧:是扶「躺平」,還是扶「向上流動」?
作者:洪雯2023-11-04
我認為,香港各界是時候檢討,到底福利的目的和邏輯應該是什麼?──是用福利來扶基層市民躺平,還是扶他們為自己努力、扶他們向上流動?
美跨黨派議員倡制裁本港司法界 港府批行為卑劣 李家超:嚴重妨礙司法公正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3-11-04
美國參眾兩院跨黨派議員提出法案,要求將多名執行《香港國安法》的本港官員、法官和檢控人員,加入制裁名單。分析相信,他們欲在明年換屆選舉之前打「香港牌」,藉破壞當前中美的和諧氣氛,爭取反華選民支持。
灼見名家周年論壇之我聽我說
作者:黃天2023-11-03
香港的挑戰,首先是如何改變自己,不應一支歌唱到老,要另尋新曲,增添交響樂,才能開創新樂章。為政者,任何時候都應將民生放在第一位,把「醫食住行」辦好。
周永新:《施政報告》民生福利措施如何到位?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3-11-02
年初以來,股市和樓市從高位回落,市民情緒受打擊,對前景也不樂觀。李家超此時提出恢復經濟發展的措施,能否達到振奮民心的目的?就要看市民是否認同《施政報告》的建議了。
國際局勢風起雲湧的2023年
作者:文灼非2023-11-02
九周年論壇在經濟不景的情況下能順利舉行,有賴各界人士鼎力支持,本社衷心感謝,將繼續做好傳媒工作,明年邁向十周年。
袁國勇等料下次疫情 或由禽鳥病毒和豬流感引起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3-11-01
3位學者認為,人畜接觸地點是重點監測領域,尤其高風險地點如屠宰場、街市、農場、臨床或高等級生物安全實驗室,又說只針對爆疫時監察不夠,街市流行病學監察須持之以恆。
「先免後徵」是撤不是減 應有較明顯效果
作者:施永青2023-11-01
在市道興旺的時候,買家入市意欲高漲,減辣應該會起一定的作用。不過,現時市道異常淡靜,連有剛需的用家亦轉買為租,在這種情勢下,不要說減辣很難起作用,就算是全面撤辣,也只能排除阻力,卻沒法為買家提供助力。
港府稱獲邀出席APEC會議 李家超因日程未能赴美 由陳茂波代表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3-10-31
行政長官李家超由於日程事宜,未能親身代表中國香港出席這次APEC會議,由財政司司長陳茂波代為出席。
優化政策吸建議 港創科踏新台階
作者:黃錦輝2023-10-31
在數碼政務方面,筆者欣見《施政報告》提出將廣泛運用科技改善政府服務,應用項目包括電子牌照和證書、自動泊車系統、政府收費電子支付、1823人工智能聊天機械人、智慧屋邨管理等。
林定國:面對地緣政治轉變港人應如何自處?香港怎樣全力維護國家安全?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3-10-31
灼見名家傳媒周年論壇暨九周年慶典由律政司司長林定國擔任主禮嘉賓。他指出,世界地緣政治演變的確為香港帶來很大改變。要應對這些挑戰,最基本原則是,香港人要做到自信、自保和自強。
李家超:環球經濟陰晴不定 香港有何應對良方? 怎樣打造下一代的美好家園?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3-10-30
行政長官李家超為灼見名家傳媒九周年論壇錄影發言,他表示,香港會繼續鞏固優勢,積極融入國家發展大局,保持國際經貿聯通,在地緣政治的挑戰下繼續加強競爭力,實現高質量發展。一起聽聽他的想法。
靠自己!?
作者:劉銳紹2023-10-30
昨天,我又到榕樹頭去,以為大家都會談新鮮熱辣的《施政報告》。誰知,大部分反應是:「與我何干?」
通州歸來看北都
作者:郭一鳴2023-10-28
北部都會區劃分為四大區域,建設工程計劃以20年為期,藍圖令人欣喜,但這種速度是否可以進一步加快呢?香港要融入國家發展大局,要在國家「雙循環」發展戰略中發揮獨特作用,很有必要提升效率。
唐偉康料美不邀李家超出席APEC 香港仍是中外交流中心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3-10-27
灼見名家傳媒10月27日(周五)舉行周年論壇暨九周年慶典,美商亞洲集團管理合夥人、美國駐港澳前總領事唐偉康先生認為,對國際投資者、商人來說,香港仍是國際交通樞紐、中外交流中心。
北部都會區如何發展? 甯漢豪:有三大挑戰 凌嘉勤:深圳灣可打造成黃金內灣 張炳良:香港要領先大灣區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3-10-27
灼見名家傳媒10月27日(周五)舉行周年論壇暨九周年慶典,第二輪專題討論環節聚焦「香港發展新思路」,針對項目的挑戰、氣候變化的風險等,一眾嘉賓都有涉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