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0年間,中英對峙,變成中美對峙,中俄不結盟,也要背靠背,美國要亡中俄之心不死,中俄都心裏有數,不過當年毛澤東鄧小平看得清楚,而蘇聯戈爾巴喬夫、葉利欽卻中招了,才有亡國之事。
據中央電視台報道,已尋獲失事中國東方航空第二個黑盒,將送往北京分析。同時,確認機上123名乘客和9名機組人員全部遇難。
中國兩會於3月初落幕。身為政協委員的香港中文大學工程學院副院長黃錦輝教授親身體會內地如何嚴控疫情以及科技成果大突破。他認為國家的科技投資達到理想效果。至於今屆兩會還有什麼特點?一起聽聽他的分享。
近期,中國有多個地區同時爆發疫情,大都是與外國接壤或是與外國有航線往來的地區。從這個角度去看,Omicron可能已成功在中國的外防輸入上找到缺口。中國要堵住這個缺口,對付Delta的尺度已不足夠。
東航MU5735航班周一從昆明飛往廣州途中失事墜毀,機上人員共132人,目前傷亡情況仍未明。國家主席習近平已指示全力搜救。
儘管在俄羅斯入侵下所有人都譴責軍事行動,但無論是美國前軍方人員、國會議員都曾經質疑,北約東擴引起俄羅斯憂慮,是引發衝突的原因。為什麼?時事評論員霍詠強認為,這與俄羅斯在美國滲透的影響力有關。
國家主席習近平3月18日與美國總統拜登視像通話,此前楊潔篪亦與沙利文會談。雙方會後報道反映兩國的側重點明顯不同:中國更重視美國如何處理台灣問題,而美國更重視中國如何處理俄烏衝突。
中美關係多年來經歷風風雨雨,我們仍然要相信未來會更好嗎?科大經濟學系榮休教授雷鼎鳴對此表示並不樂觀。他呼籲港人要做好準備,迎接中國GDP超越美國後的中美關係不穩定。為什麼?一起聽聽他的分析。
這次地震影響最大可能是整個廣東以及深圳,近日廣州深圳都出現疫情,不容樂觀,要嚴陣以待。而香港正如年初預告,情況要到4月底才會改善,大家要保持警惕。
中國在冬殘奧會下,由0到1獎牌,用了16年;但由1到61獎牌,只用了4年。原因何在?
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第2工作組撰寫了《氣候變化2022:影響、適應和脆弱性》報告,最大特色是突出自然生態的重要地位,讓讀者深入理解大自然緩減氣候風險和改善人民生活的潛力。
俄羅斯今次可能是其產業大發展的契機。當然,中國在俄設廠便可享同樣的待遇,相信西方和日本面對這樣衝擊,沒法不與俄羅斯談判,以便撤出俄羅斯的不友好國家名單。
50年後的今天,雖然若干領域的合作仍在繼續,隨着動態競爭的加劇,中美兩國合作已經全面萎縮。雙方均以愈來愈消極甚至敵對的態度看待對方。然而,在內心深處,兩國人民彼此之間仍存在一種固有的吸引力。
北京冬奧會和冬殘奧會如《環球時報》社評所言:「世界再次看到一個有溫度的北京和一個有擔當的中國,並向一個動盪的世界展示出人類團結的美好模樣。」
有內地學者認為,若社會治理過度依賴刑法,就會患上「刑法依賴症」。這是近年來在一些地方社會治理中出現的非理性現象,具有高度的法治風險與社會危害。同時,這是否也見諸落實《港區國安法》後的香港?
自19世紀排華法案,到21世紀的華為孟晚舟之戰,都是黃禍作祟。
俄羅斯人很以自己的歷史和文化為傲,心底裏他們視自己是歐洲人遠多於亞洲人。至於中國和俄羅斯打交道,細看過去這200年的往績,未來俄羅斯人仍會是中國的好朋友嗎?
國務院總理李克強3月5日發表2022年《政府工作報告》,內容表明中共以黨治國的體制,在國家發展策略上仍然非常強大、有效、堅定和具戰略性。香港和澳門都必須學習中央政府的處理方法,台灣問題明顯是下個目標。
俄國今天的現實,是GDP只及南韓水平、比加拿大還要低,是中國的1/10,而人均GDP便更低,只及馬來西亞水平,比近鄰波蘭、羅馬尼亞和土耳其還要低。普京想重建大俄帝國的夢想,在今日的地球村現實下可能嗎?
國務院總理李克強3月5日於十三屆全國人大五次會議開幕日上發表《政府工作報告》,把今年經濟增長目標定於5.5%左右。分析指符合市場預期,但較2021年的目標為低。
第13屆冬季殘疾人奧林匹克運動會3月4日至2月20日在北京舉行,首晚在「鳥巢」舉行開幕儀式。其核心內容是「生命的綻放」,表達自強不息、突破自我、殘健融合理念,展現殘疾人士生命綻放的動人時刻。
中央援港防控專家組組長梁萬年3月3日接受《紫荊》雜誌特約記者秦玥專訪,他表示,當前最優先的抗疫工作減少感染,減少發病,減少重症,並盡快提高老年人疫苗接種的覆蓋率。同時呼籲市民要有信心,不要過分焦慮。
相信兩岸統一進程,已走上高速路,已進入倒計時。因為不統不獨的現狀,根本無法再繼續維持下去。蔡英文當局除了依附美國之外,在怎樣處理兩岸關係的政策上已沒有任何提出新主張轉寰的空間。
形勢發展到某一個階段,中國亦不能堅持清零永遠不變,最終仍得回到「與病毒共存」做法,這才符合生命體共生的大自然環境。
國務委員兼外交部長王毅出席紀念《上海公報》大會時表示,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中美應當從《上海公報》中汲取更多智慧,以兩國元首重要共識為指引,努力找到新形勢下中美的正確相處之道。
中國在俄烏戰爭中的曖昧態度,突顯現今的尷尬處境。中國一方面與烏克蘭保持友好,堅守不干涉他國內政的原則,一方面對俄羅斯的擔憂表現理解,指責美國和北約東擴的威脅,並有可能為俄羅斯提供經濟支援。
在江蘇省徐州市豐縣,八孩媽頸項鎖鏈囚於破房受折磨。民間對「鐵鏈女」的聲援和人道關懷,引起社會轟動效應。江蘇省官方不得不在2月23日發表調查報告,聲稱受害人確是被拐賣的僳僳族女子。
此次中國在冬奧取得佳績,外界討論最多的其中一個原因是「外援」,包括被稱為「入籍兵」的「萬人迷」谷愛凌。我想,他們也許有一些幫助,但因為外援而得出「中國冬運實力不濟」的結論,則大可不必。
北京冬奧選手、美籍華裔的谷愛凌備受世界關注。香港科技大學工商管理學院經濟學系榮休教授雷鼎鳴認為,她是百年難得一遇的人才,胸懷大志、談吐穩重,而且更反映了中國人才回流的趨勢。為什麼?
2022冬奧閉幕式中的惜別是楊柳依依。配樂是李叔同的送別,流傳近百年,詞是李叔同撰的,但曲卻是美國人譜的,其中深意,希望美國人能體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