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者認為「一國」要有三個連體核心,即文化文明5000年連綿不斷,世界獨有的中國;多元民族搏成的,早在唐朝已是民族融和,不斷發展的中國;以及具法理基礎的中華人民共和國。
很多家長對孩子玩遊戲機都十分頭痛,一起避開親子衝突,使用調解來解決孩子沉迷手機問題吧!
在現行制度下,「雙非」孩子是有權在香港上學的,絕大部分成為「跨境學童」,我們是否能夠設想一個機制,透過審批的程序,由香港的社福機構負責這類兒童的正式監護人?
30年前,葉玉如成為香港科技大學生物系講師,當年香港的科研環境相對落後,氛圍不足,科研政策及資助跟不上,但今天葉玉如校長滿有信心,「年輕人投身科研一定大有可為,因為現在的創科條件是30年來最好的。」
筆者在自己服務的學校中已推行知識管理已有十多年,體會推行知識管理的好處和難處,但本港大部分學校對之看法和態度較為冷淡及消極,往往是有限的和初步的。
孩子原本有好奇心,對世界的知識充滿求知慾,不應懼怕讀書和學習。但如果父母和學校把學習和功課、考試拉上關係,若他們考不到好成績便標籤為「懶惰」,只要他們成績落後了,就會害怕學習。
作者:
香港專業及資深行政人員協會2023-08-07
獲得冠軍隊伍的組別演示主題是青年文化創意產業發展之路。他們以簡單的故事,配合角色扮演的演示方式,帶出青年應有的堅持,演示出年輕人對未來目標明確的精神,成功獲得評判青睞,獲選冠軍。
隨着教育普及化向上發展,同一年級學生的能力差異恐怕較以往更大,但學校有沒有更大空間予以照顧?當下篩選功能不斷減弱,學校是否更能夠放下表面上的「公平」,提供更合適的課程及更具回饋功能的考核予墮後的學生?
升學,尤其是升讀大學,則從來都是社會流動及提高生產力的重要途徑,好的學校學位稀少,能否進入優秀的學校就讀,對個人前途及人生都可起到深遠影響,也會牽動着每一個相關家庭的情緒。
立法會議員和校友評議會欲維持其影響力本是無可厚非,但若每個組織都這樣看,就變成互相角力,已忘記了眾人的共同理想就是維護大學的利益。
大學管治模式各有不同,唯絕大部分國家/地區的成功經驗,都是政府/政客盡量減少干預,給予大學最大的自主權,由專家、學者治校。香港要維持本地大學的一流水準,就不應反其道而行。
宏觀來說,培養人才,不在話下;前線來說,幫學生考試、升學,不在話下。不在話下,是生活常態,有許多事情非做不可,而且要愉快地做。但是生活還有更重要的目的與目標。同理,教育還有更重要的使命!
面對人生中不同的大小事,我們都可以活用「3、2、1、0」的尺度來衡量事情的重要性,或對於不同事情作出合適的對比,從而讓自己的内心矛盾能作出最理想的決定,或與和不同對象較易達成共識。
100歲的美國前國務卿基辛格訪華,得到以習近平主席為首的極高規格接待。緣何如此?公民科師生若就此互動探討,能獲取的公民知識,將是異常豐富,滿有收穫。
近月有教育團體公布調查,竟有逾80%幼稚園面臨收生不足和財困狀況。到底香港幼稚園該如何應對?這一狀況對香港幼稚園教育來說,是否只有危機?
「如果我們今天不留下來記錄,也就不會有人真的記住這個教訓」這也是寫下《大學的脊樑:台大校長遴選事件與管中閔心情記事》的初衷。
從過去自身的學習經歷中,我對中國歷史這門科目可說又愛又恨,愛的是覺得自己應該要多加認識,恨的是總是治亂興衰重重複複沉悶之極,令人提不起勁去了解。
中大校董會開會討論校董會改組,主席查逸超會後對3位立法會議員推動改革表示感謝,但會上並無進行任何表決;校董會維持4月17日公告的立場。
1993年當年今日(8月1日),葉玉如博士第一天來香港科技大學(科大)履新生物系講師,一晃眼30年過去。本社獨家專訪葉玉如校長,回顧這段美好時光、分享創科發展趨勢、香港作為國際創新科技中心的未來展望。
通過讓青年學生加深認識和學習中華傳統節日、習俗和服飾等內容,以加強學生對國民身份的認同是推展國民教育的一道良方嗎?一起聽聽梁恩能主任和文潔碧校長對談與分享。
歷時8個月具系統性的自由遊戲培訓,讓老師在設置環境、運用物料均有所改善,以及學會提問技巧、培養幼兒等不同能力。
學生們經歷過實體課、停課和網課,才能完成了人生的第一個學習階段。這些經驗都是十分特別,相信他們未來的道路依然漫長,必須繼續努力,不斷進步。
中文大學管治有沒有問題?難免。以前有沒有討論過有關問題?肯定有。討論有沒有結果?據聞2016年有個共識。大難當頭,如何自處?
華南師範大學香港研究生教學點於7月28日(周五)在香港金融管理學院線上和實體同步舉行開學典禮。
回望這年度的種種轉變和嘗試,面對很多不同的挑戰和未知,然而因為同行者予我們無盡的支持,感謝不同的友好、家長和校友的付出,令我們勇於不同的嘗試,樂於面對種種新的挑戰。
在孩子們的成長階段,最重要的是讓他們對這個世界抱有探索慾,對未知的事物充滿好奇心,循序漸進,潤物細無聲般地拓寬他們的知識面。並透過觀念的培養,幫助他們以更加開闊的思維去看待和理解這個世界。
適切運動與身心健康之間的正向關聯毋庸置疑,「學童身心靈健康評估計劃」但問及參加者參與「體能活動」及「劇烈運動」的情況,得出的結果令人省思。
教育的經濟話語,已經不再可以成為教育發展的基本理念。如何擺脫純粹的經濟話語,其實已經成為全球對教育的主要挑戰。但是不論是政府還是教育界,大都懵然不覺。
中大校董會改組,不是一家大學的事,而是關乎香港專上教育發展方向的大事,我們希望政府明白過去本地大學成功的原因,切勿誤判,更不要自毁長城。
萃華英文書院由鄭明韜、杜淑婉伉儷於1972年創立,共有5個分校。那麼私立學校在當時的香港起到了什麼作用?又有哪些名人出自此校呢?書院杜淑婉校監、楊向杰老師、楊耀忠老師一起回憶往昔,由校友文灼非主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