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際間尊重和諒解是必需品,關於同理心已有很多討論;簡單一句,學校德育尚待努力!
一個傑出的教師擔任了校長便一定不能勝任校長工作的假設,確是一個迷思,是沒有根據的;實際上也有許多案例是:教學優異的教師擔任了校長後,學校在推動教研及教育改革項目方面,取得卓越成就的大不乏人!
中原集團創辦人施永青曾經說過:「一份工作有沒有值得你學習的地方,視乎你有否求學的心及承擔的態度。」環顧香港,人口日趨老化,年輕一代日後肩負的社會擔子,比我們這一輩要沉重得多。
香港青年人如果要達致成功,就不要輕易因為眼前的逆境而放棄或自尋短見,反而應該要有正向思維和抗逆能力,在追尋自己目標的路上努力不懈,不斷追求進步,便有機會在成功的路上邁步向前,朝著自己的理想進發。
香港很多中、小學的校董會、校長及教師們,不管是再大或再小的辦學團體,為何都不會出現如興德的事件呢?
近十多年因全面推行校本評核引發的爭議,經歷這一趟政策調整,算是暫告一段落。
教育工作者不論政治立場如何,都應清晰地把是非闡明,讓年青人辨分清黑白,同時提供適當的支援及輔導,這樣才能讓他們從錯誤中學習和成長。
認識文化,不宜牽涉太多政治概念,正如余光中指出,語文比任何政府都要長。
大家都會同意人要彼此尊重,不應打壓言論自由和學術自由,但言論自由理應在自律、理性、客觀和平和的環境中進行,是要以知識和道理先行。
新加坡的中學根據本身所具備的條件發展應用學習計劃,做到每間學校都有其特色。
有人說,教師的角色介乎學術與娛樂之間,幼稚園的娛樂色彩最重,大學的學術味道最濃。不過,人間總有例外,還望頭戴某種光環的學者珍愛自重,在大學閉門授課的時候,「作業」不要太深!
敬師日當天,各新舊大小媒體的頭條,以大篇幅報道教育局副局長的長子墮樓身亡,聞者心傷。
快樂學習難度很高,相反來說讓學習有成果,使人感受快樂,卻容易得多。穿衣服要量體裁衣,學習何嘗不是?
老師最重要是向學生灌輸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使學生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質和心理素質,而並不是與學生硬拼。
新政府提供了長期承擔,推出ITSSG為學校增加資訊科技支援人手,有助加強學生關懷和促進教學效能的政策。
日本政府仍然打着反戰旗號,於南中國海域四周,不停聯絡美國及東南亞各國圍堵壓迫中國。
一個新學期的到來,老師又要面對一班新的面孔,要建立良好的教學質素,老師分享教學心得。
校長退休潮對全球構成嚴重校長人才危機,21世紀的校長,他/她必須擁有哪些領導素養特質?
子女人生路走了錯誤方向,可以上流不成,調轉過來變了向下流動也未可料。抉擇能不慎哉?
香港和內地的師範教育和教師專業發展的活動,大部分都是閱讀和聽講的過程,效果如何,請各位讀者自行判斷。
有不少害怕「死亡之卷」的學生選擇放棄DSE而放洋留學,看着這些人才的流失,有關方面不是要慎思明辨嗎?
自從教育局的官僚管理得不到家長信任,有能力者大逃亡往國際學校去。
通識教育和中史科的相關研究、教學、教材,必須尊重事實,讓學生了解真正的歷史,並建立獨立思考能力。
自教改以來,教育界的亂象,非外界所能想像,是時候給教育來個埋單計數了!
今天「3322」的入大學門檻規則,實在有必要改變。免得扼殺各科的發展,最後落得文不成、理不就。
像教師行業,工作量重,而且責任大。薪酬高不高,不是單看數字,還得看其職責,才能看出薪效是否掛鈎。
五年一任的特區政府,身處一國兩制之下,面對固化的教育體制,如何領航這片重中之重的教育施政?
在1913年香港制定第一條教育法例之前,香港教育發展很自由,你想開所學校的話,只要掛個牌子就可以了。
香港成功的故事很多,很多時要找的,是一條看起也許平平無奇但明顯適合自己的道路。
把官津教師和直資教師來比較,根本就是不倫不類,因為兩種體制,權利和義務根本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