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的社會必須不斷問清楚自己,究竟有否善待兒童?不要只是被動的希望監察、避免虐兒事故,反而應正面地思考如何提供更好的環境給他們。
協青社周六(10月8日)舉行YO Dancical協青街舞劇2022《一念之間:不!可能》首映禮,期望能夠帶出積極面對生活挑戰及邁向正向人生的訊息,讓青年人重拾初心,即使面對更多挑戰,仍堅持夢想。
現正開始接受報名
服務學習是令學生學懂關懷別人,又可以發揮自己長處的良機。學生的成長和學習有賴社區和學校攜手合作。獨樂樂豈及眾樂樂?
在學校的生活,年輕人應該是「快樂,其實分分鐘把你等,只要你識得點去諗」。努力學習、恪守校規應難不到同學呢!
筆者建議把近期閒置校舍改建成孵化基地及人才公寓,以最低的成本、最快的速度、最高的效益協助青年創業,以務實有為的支援推動香港產業多元化。
過去留在內地1000日的,至今仍然耐心坐困家中,為着接受香港學校教育,繼續做網中人,上好網課,學生及其家長們,是何等愛國愛港。但是,坐困1000日的苦惱,誰幫他們紓解呢?
還看今天教育現場,我們如劇中的情節一樣,面對很多教育生態的困擾,世界好像變得很灰,但你有《明日戰記》中主角的3個「信」嗎?
當全世界文明先進的城市,早已盯緊最重要的基建──人才,都想盡方法,用盡策略,在搶、在留、在育的三路並進,實踐人才大計的時候,香港必須跳出框框,以結果為目標。
價值教育的關鍵始終在於教師和學生的關係,多和學生溝通,多關心學生,多恰當地讚賞學生,也當適時給予改善的意見,學生總會感受到教師的溫度。
大家對於國安教育統籌主任的工作定位都各說各的,起跑線模糊不清,以至於該職位的專業發展更難有清晰方向,隨時出現職能錯配、權責不清等亂象,反而為中層管理添煩添亂。筆者嘗試列出幾點建議,希望建立一個願景。
香港的老師,基於他們的學習背景,對中華文化的認識和體驗,只停留在習俗活動的層面上,配合教育局對中華文化教與學的政策,看來要他們要「研中華文化以訓世,說祖國故事而為師」了。
佩洛西訪台引發極大爭議。何漢權校長、鄭家寶校長認為,這次是開展國民教育的良機,老師應該與學生分析國安重要性。一起聽聽他們的分析。
只扶貧,最終也只會「復貧」。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所以扶志比扶貧更重要。
教學育人,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無論新手老將,以下點滴,在開學之初,既是勉勵,更多的是自我提醒。
語文推廣會(GAPSK)榮譽顧問彭楚夫與國史教育中心校長何漢權大談香港推動普通話學習為什麼滯後,以及民間力量怎樣帶動風氣。
學校要「以人為本」方式,以用家為主導的態度發展系統的功能,以員工的需要作為出發點以鼓勵同工彼此間多交流分享,他們就會有需要使用相關系統儲存、交流及分享資訊。否則,相關系統只是閒置而沒有人主動使用。
筆者認為由教育局主動提供正確的硬性資料,作為學界進行高質量國安教育的養份,能有效減省學界憂慮,同時提升教學效能。
以興奮的心情面對開學日,珍惜實體上課的日子,讓孩子享受及喜愛學習。
去年女兒代表學校參加第一屆「腹有詩書」比賽,時隔一年,我再次坐在台下觀賽。當日會場内嘉賓雲集,學生竭盡所能,比賽氣氛相當熱烈,讓我們經歷了一次很有意義的文化之旅,也令我對本地古文教育有一些觀察與感想。
不輕言停止面授,積極鼓勵家長為子女注射疫苗,以及多做運動,保持身體健康,才是最有效及有利的方法。
香港DSE雖不至於歲月靜好,但相比之下,縱使在疫情最嚴峻的時候,也沒有停辦過一屆,只取消了若干口試及曾延期舉行。入大學的一戰對學生來說,最重要的是穩定、透明與公平。
若處於實體的面授課,插班生的工作是班主任和輔導老師熟練的工作,但網絡世界如何照顧他們?如何使插班生與其他同學熟絡?如何令他們於課堂中能產生親切感而投入學習呢?
傳統的「正規教育」與「非正規教育」的劃分,已經不頂用,因為兩者基本上都是課堂傳授。筆者目前的認識,廣義的教育,體驗學習將會逐漸佔一個重要的地位,尤其是社會體驗。這也是人類回歸到學習本質的方向。
教師要按事實向學生解說,國際政治的風雲色變,美英列強與日本的橫蠻,挾台灣而害中國統一的劣行。佩洛西竄訪台灣,這是重要的國民教育時刻,是大是大非,價值教育的堅持。
筆者希望共創明Teen計劃在試驗階段後,能將計劃恆常化和擴大受惠對象,持續地扶持學生至成年為止。政府宜對受助的學生作長期的追蹤、跟進和研究,檢視在扶貧方面的成效,這樣才能發揮計劃最大的優勢和作用。
我們教學生創意解難,希望新政府也要打破舊思想、打破以往的諸多限制,以新思維行事,為香港創造一個新的局面。
可能出現的殺校策略,多以家長選擇為由,以非專業力量扼殺辛苦營建起來的專業事工,那是至為愚蠢的浪費。
香港青年史學家年獎得以年年舉辦,默默耕耘,教學百忙中,持續提名並指導中六學生參與的老師們,是學生愛上史學的緣由之一,筆者由衷敬佩。
一個理想的校長不只是處理校務、執行由上而下的教育政策、監督學校是否達標,而應該更加高瞻遠矚,追求卓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