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3年,孩子已經習慣對着屏幕學習,因此,他們能在沒有老師規管的情況下自主學習。筆者建議可利用資訊科技,讓學生繼續混合式學習(Blended Learning)。
人們對分享知識有一種與生俱來的恐懼。身為機構管理者需要體諒及明白,不要操之過急,趁機鼓勵同工間多分享,才能建立分享知識文化及信任的氛圍。
教育局質素保證分部推出「優化學校發展與問責架構」一系列措施,回應社會訴求。但在原有自認為良好的基礎上小修小改,可以預見措施很難獲得業界有很大的迴響。
教育局為小學提供了40篇經典詩文名曰「建議篇章」,對教育下一代有什麼影響?當中又反映了多少中華文化的道德底蘊?
當學校有清晰的共同目標,全體老師也為之奮鬥,努力各司各法去為學生建造成功的經驗,建立一間充滿關愛及培育學生充滿自信的學校。彼此步伐一致,才能追求成功。
香港防疫措施比全世界緊,一些孩子已形成不良心理,例如事無大小都檢測、無需要也強迫自己洗手等,對小事情容易焦慮,甚至過度恐懼疾病和死亡,失去探索的衝勁。
一本英文書不要只看一遍,每次均可解讀不同的生詞,問孩子不同的問題,然後又念一遍,將這些生詞變成常見詞,像儲錢一樣,日子久了,小朋友便累積了很多詞彙。
文物教育可以揉合不同學科,成為一個跨學科教育平台,讓學生從不同角度深入了解文物背後的歷史文化與工藝美術,成為國民教育的創新嘗試。
前國家領導人江澤民逝世,莘莘學子收到指示低頭3分鐘,並靜靜坐着站着默默「參與」追悼儀式,孩子心裏在想着什麼?教師有沒有引導同學了解儀式背後的意義?
梁百忍董事認為,香港未來應加快融入內地,彼此多接觸、多了解,進而建立互信的合作關係。面對世界各地的人才競爭,香港更應運用優勢,促進中港交流與發展。
靜觀修習在近年備受關注,因爲有大量的研究證明它能夠緩減焦慮、抑鬱等心理疾病,提升身心健康。其實千百年來,不同宗教、哲學或靈性修養傳統的先賢都在漫長的探索中,發展出自家的靜觀修習。
古典名著,作為延續中華民族的生命,提高下一代生活能力和文化承傳的創新與反思,內容以知識、道德、民情、風俗,編造有意識的故事,這些故事,應在小學階段作為特定的學習材料。
多年來積極推動海峽兩岸及港澳地區教育發展的田家炳基金會,將於12月13日假香港會議展覽中心舉辦教育論壇,邀請朱經武、李焯芬教授進行主題演講,並邀請香港9間大學校長、副校長進行專題討論。
香港教育大學中國語言學系系主任梁源博士表示,第七屆國際漢語教學研討集合世界各地從事漢語教育的專家學者共同參與,為教育學界的搭建學術交流平台,促進和推動國際漢語的發展。
全日制本來就是小學上課的常態,理應受到各個持份者包括家長的肯定才對。然而在家長群組及傳媒報道中,可以發現家長對此反應不一,肯定與反對者勢均力敵,當中不少家長對於恢復全日上課抱着質疑的態度。
「教育從來都不是立竿見影的事,因此我們不能操之過急,亦不必一步登天。」田家炳基金會董事阮邦耀接受灼見名家專訪,暢談他與田家炳博士相處的點點滴滴及在田家炳基金會的教育推廣工作。
在資訊共享過程中,關鍵不是所交流分享的資訊內容有多少,而是有沒有建立分享文化及信任的氛圍,鼓勵大家分享及交流,以及更強大的橫向和縱向溝通,知識管理才能落地生根。
法治教育不只是傳授法律知識,更在於教導一套值得身體力行的價值觀,當中不止灌輸守法觀念,更着重公民意識,包括傳授權利與義務、互相尊重和調解衝突的基本概念。
美育在香港受到重視嗎?在美育發展上,學校是否已有相應的配套安排?當中的課程內容是否夠全面?美術室和音樂室的設施是否足夠?課時是否合理充裕?
教訓欺凌者的行動,百分百是以牙還牙。這是否我們想教育子女的方式?是否我們希望建設的社會價值?
疫情持續近3年,網上學習已發展成常態,師生逐漸適應於線下與網上混合模式的教學方式。或許網上學習面對著挑戰,但也因此讓我們看到在疫情中學校和教師艱苦得來新的收穫。
校園狗狗大使除了為學生帶來樂趣外,也的確帶給我很多新的體驗,以及讓我了解學生生活及想法的機會。
老師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即使毫不經意,都會在學生的生命當中留下永不磨滅的印象。那種光輝歲月、溫馨的情景將不斷在該學生心中浮現,默不作聲地導引着他們,啟發他們的心志,為他們訂定未來方向!
明白到閱讀教育為什麼、做什麼、怎麼做,對圖書館主任來說固然是責無旁貸的。但別忘了,對身在其他崗位的教育工作者,甚至對家長而言,這些對於他們幫助孩子的學習和成長,也有很大的好處。
當線上教學愈發普及,線上線下混合教學模式變成常態,來自弱勢家庭的學生與家庭背景優越的學生之間將出現更大的學習差距。科技教育也潛在類似問題。
香港推行的STEAM教學,強調不是獨立成科。而創科教育也不只培養科學家,是教導學生創意、探究和解難,這些思考訓練,就算他們長大後從事其他工作,求學時期的所見所學,對他們來說也是沒有白費的。
近年全球教育模式近年急速轉型,漸趨數碼化,「學與教博覽」踏入第12屆,今年博覽將聚焦元宇宙於教育的應用、身心靈健康、價值觀教育、人工智能與運算思維教育、數碼技能與素養等。
學校領導及教師均認爲提供專業發展和其他促進機制的校本策略以增強電子學習效能、學校協作文化和社區支持,均屬幫助學校應對新常態挑戰最有效的方法。
期盼往後能讓一班在疫情下付出努力的前線人員看到支援政策的由零到有,幫幫前線的教育工作者將煩惱及困局「動態清零」。
在香港的統戰工作,除了聚焦於香港市民外,還需要善用香港一國兩制的優勢,對外輸出國家軟實力,擴大知華友華的群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