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者由一人肩負學校支援工作到現在發展為接近10人團隊,服務十多所學校及300多名老師,惠及過千名學童。筆者希望各成員能合作無間,從多方面優化我們的幼教服務。
近些年中國大陸的教育政策既沒有實質提升教育總體品質,也沒有讓教育界展現出更大的內在公平性或社會適應性,反而人為地壓縮了中小學教師和學生的生存空間。
上海的普通高中課程設置,過去20多年間也努力地謀求多樣化和具選擇性。不過,目前為止,高中3年的課程範圍事實上限定死的。相比之下,M校4年的課程框架中,給予了學生大得多的選擇空間。
一般人會覺得日本幼師的英語能力未如理想,擔心他們能否在澳洲擔任幼教相關職務,其實筆者起初亦有類似的想法和擔憂,而透過了解幾位準備加入我們機構的日本同工,應可釋除疑慮。
過去5年,就讀國際學校的非本地生人數不斷下跌。未來國際學校的需求是不是這般高,以至於在學生數目不升反降的情況下,仍然需要增設兩所學校?
立德樹人,這裏面的「人」,也包括人才。而且是有社會責任、對社會有貢獻的人才。在現代不斷變幻的社會,而且應該是可以適應社會、擁抱挑戰、不斷成功的人才。
2023年最後一個揭盅的諾獎獎項「諾貝爾經濟學獎」,已頒授予美國哈佛大學經濟學教授戈爾丁,以表彰她在勞動力市場性別差距領域的開創性研究。她是有史以來第3位諾貝爾經濟學獎女性得主,及唯一獨得此獎的女性。
國際學生在決定選擇哪所大學出國留學時會考慮很多因素。大學排名幾乎對所有學生來說都是最重要的因素之一。但是,大學排名是什麼?它們對學生意味着什麼?它們對於學生最終決策的重要性有多大?
我們努力為同事建立良好的教學團隊,讓員工感到工作方面的樂趣。此外,我們亦會從事業發展和工作彈性方面維持教學員工的熱誠。
中國人往外地謀生,不管是潦倒抑或風光,卻總懷抱家鄉宗族情、國家愛的心中永恆的懸念,家庭教育傳承,自會叩問:「祖先是從哪裏來,魂的最終歸宿又往哪裏去?」這就是落葉要歸根。
升學,尤其是升讀大學,從來都是社會流動及提高生產力的重要途徑,好的學校學位稀少,能否進入優秀的學校就讀,對個人前途及人生都可起到深遠影響。一起聽聽香港科技大學經濟學系榮休教授雷鼎鳴對此事的評論。
作為來自香港的澳洲移民,本人深感到移民企業家在異鄉創業所面對的挑戰。我雖然看似一人在前,但實際上有數百名團隊成員在背後提供強大支援,多謝他/她們對機構的信任,亦感謝他/她們陪伴着我闖過一個一個的難關。
Arkki兒童和青年建築學院於1993年在芬蘭成立。Arkki計劃代表了芬蘭的核心價值觀:教育、平等、參與、創造力和創新。
批判性種族理論原來只是一種學術理論,是認為美國目前為了克服種族歧視的政策與措施,只不過是表面的招數。目前美國的建制其實在不斷加深種族矛盾;而種族矛盾的受害方,處境只有愈來愈不堪。
筆者來澳大約8年,創業(私立幼稚園)5年多,公司現時一共聘用了大約300多名員工,驚覺自己的公司原來已躋身大公司的行列,當中有什麼體會?在澳洲營商和管理有什麼要注意的事情?
校園調解機制對學生的成長有著積極的影響,既可幫助學生學習解決問題的技能和能力,又可培養學生公民素養,學會尊重他人、理解多元文化和社會責任感等,學校應該積極推行校園調解機制,以幫助學生成長實踐全面發展。
香港學校的評估發展,需要苟日新,若要真正實踐評估促進教學,而教學最重要是建立學生的全人發展,培養學生的家國情懷是很重要的一環,教育的評估內容,也要將中國文明元素加進,從而優化教育。
歷史引證了大學作為知識殿堂,具有靈活應變、引領全球變革進步的能力。面對人口老化、地緣政治等問題,亞洲大學之間應戮力同心,方可發揮高等教育的真正力量。
亞洲高等院校的研究正蓬勃發展,但正面臨人口老化、氣候暖化等挑戰。在中大舉行的泰晤士高等教育亞洲大學高峰會中,來自不同地區的大學領導層均表示,需要發展跨學科研究以應對未來的社會變化和挑戰。
世界各地的氣候危機正在為大學打造新的全球合作模式,這將給學校帶來更多機遇和挑戰。論壇通過分享校園可持續發展的實踐、學生作為變革者的作用以及與政府、企業的合作,為大學共同應對氣候危機提供新的方向。
新加坡國立大學校長陳永財教授表示,亞洲將面臨嚴重的人口老化、勞動力下降及過度都市化問題。他認為亞洲大學應攜手合作,共同制定研究戰略,為亞洲創建美好新願景。
香港城市大學專業進修學院與遵理學校於6月20日簽署一份合作同意書,支持遵理學校的中學文憑模擬考試考生,若附合資格將可獲國際學位基礎教育文憑或英國大學榮譽學士學位課程有條件取錄。
我們同為大千世界裏的芸芸眾生,亦是多元社會裏鮮活跳動的思想和生命。勿讓偏見蒙蔽了我們清澈的雙眼,勿讓流言侵蝕我們善良的本心。
郭位教授擔任城大校長期間訪談了全球30位著名高等學府和6位中學的校長。在這一集,郭位教授將從大學的社會職能、全球化、教研合一和政教分離這4個範疇,總結並分享他對高等教育的理念。
直到現在,我還會吟誦崇基學院學生會會歌「鞍山蒼蒼,吐露洋洋」,還有院歌「漫漫長夜,屹立明嶝,使命莫辜負。學成致用,挽救狂瀾,靈光照寰宇」,這些至今仍是我在持守的精神。
愛因斯坦曾經說:「遊戲與玩樂是最高形式的研究方式。」兒童在長大過程中會透過許多方式了解原本不懂的事情,可能是透過觀察、觸摸、思考或創造來達到目的。
本周節目,香港城市大學校長郭位教授到訪法國的巴黎文理大學。大學創立於2012年,是由11所專業學院所組成的綜合型大學。這11所學院各具悠久歷史和研究專長,為法國培育了無數專業人才。
筆者在澳洲經營十多所幼教中心,除聘用大量本地教學人員外,亦吸納了數十名來自香港及日本的幼教老師加入我們的機構,她們在澳洲的教學體驗歷程也各有不同。因此,筆者希望撰寫一篇短文分享她們的教學生活點滴。
近年內地的民辦(私營)學校,經歷着震撼性的政策變動。一些「民辦公助」的學校,被認為是假民辦而停辦;不少以盈利為實質的學校,也要關閉。藍潤卻是一所民辦學校。算不算幸存?現狀如何?前景如何?
私營系統和公營系統的學校作出良性競爭,能促使教育素質進一步提升。近年香港出生率、學生人數不斷下降,政府應該加強力度,為業界開拓海內外生源,優秀人才來港工作,子女也可以接受較高水平的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