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

盧麗華博士:理大推動知識轉移 涓滴之水匯聚成洋
作者:本社編輯部2017-05-19
理大多年來一直秉承「讓科研成果惠及社會」的使命,盧博士形容:「這是理大獨有的DNA」。
作育英才燃希望  深層學習迎競爭
作者:凌羽一2017-05-18
大學教育應燃點年輕人希望之火,改變人的心智與生活,追求有靈魂的卓越
社會新鮮人該學一學的人情世故
作者:洪 蘭2017-05-12
婉拒是在不傷人自尊心之下,堅持自己的原則,它需要高度智慧。
教大學者醉心粵語研究 以懷舊電影創建網上語料庫
作者:本社編輯部2017-05-12
近年香港開始興起保育粵語的運動,要追根尋源,就應先了解粵語過去到現在的面貌及其演變。
金聖華:翻譯之道雖苦猶甘
作者:本社編輯部2017-05-12
文學翻譯似易實難,不但外語通,還要母語精,若非長年累月浸淫其中,則難成大器。
善於思考勇求變 勿忘初心尋價值
作者:凌羽一2017-05-10
「人是要對自己有要求,有誠信責任感,有人文素養」
美國三四線大學困境
作者:程介明2017-05-08
美國的家長和學生,已經警覺到沒有一張大學畢業文憑,就很難有前途。
理大校園綠色無間 坐言起行
作者:本社編輯部2017-05-05
理大積極以創新意念和安排合適的設施,提高理大社群的珍惜資源和源頭減廢意識,強化校園的回收文化。
教大十年藍圖 領導創意教學——專訪張仁良校長
作者:本社編輯部2017-02-23
香港的教育議題備受關注,教大校長張仁良教授也當仁不讓,開下良方,展開教大未來的「十年計劃」。
馬斐森:全球大學面對院校自主挑戰
作者:本社編輯部2017-02-22
花費公帑,理應為其分配和運用負責;但這不是表示隨時歡迎對院校自治權的侵犯和介入。
中大工程系未來新發展 開拓工程創業、金融科技
作者:本社編輯部2017-02-20
「金融科技」課程旨在培養精通金融業及工程學知識的人才。
公大興建新大樓 拓展健康及護理學課程
作者:本社編輯部2017-02-16
現時公大有超過9,500名學生修讀全日制學位課程,佔全港大學本科生人數約六分之一
理大新四年制課程成果豐碩 創新教學模式再開先河
作者:本社編輯部2017-02-16
畢業生要成為領袖,不僅須展示領導能力,同時要具備備道德品格、社交能力和關懷愛心。
城大獸醫學學士課程 60人爭1名額
作者:本社編輯部2017-02-15
城大共接獲600多個獸醫學學士課程申請,95%申請者為本地學生。
何順文:望恒管於明年獲批正名大學
作者:本社編輯部2017-02-13
何順文校長指出,料最快3月向政府提交院校自我評審報告,假如一切順利,明年內可獲行會批准通過正名申請。
陳繁昌:香港有能力研發下一個 Google
作者:本社編輯部2017-02-13
陳校長指,香港有很多優勢不熟其他地方,如谷歌搜索引擎這類技術,香港是應該有能力研發的。
張仁良:拓展研究範疇 提升知識轉移承諾
作者:本社編輯部2017-02-12
在未來十年,教大專注教育領域的研究、發展及創新,並進一步加強教大在亞太地區及以外的先導地位。
錢大康:浸大發展合辦學位 創出高等教育潮流
作者:本社編輯部2017-02-12
錢大康校長認為未來高等教育的發展將是邁向國際化,他希望與世界一流的博雅學院結盟合辦課程,創出潮流。
馬斐森:港大工作「永不沉悶」
作者:本社編輯部2017-02-09
回顧任內表現,他表示最困難的就是剛上任便遇上佔中,但當時與學生在金鐘對話的晚上令他畢生難忘 。
沈祖堯:卸任後將重投醫學院工作
作者:本社編輯部2017-02-07
沈祖堯表示約滿離任後,會到世界各地醫院觀察學習,冀認識更多醫治癌症技術。
馬斐森向港大校委會成員交代辭職因由
作者:本社編輯部2017-02-01
馬斐森於今天下午向校務委員會成員發信,內容解釋自己辭職原因。
錢大康:大學生應為公義發聲
作者:本社編輯部2017-01-24
校園政治化是必然的,我覺得學生應該討論政治;政治化沒有問題,但表達手法則要檢討。
航空業人才短缺 理大成立航空工程學學部
作者:本社編輯部2017-01-19
到了2030年,機場第三條跑道及擴建工程完成後,從事航空相關工作的人數將達至141,000。
從高考失敗到博士中醫師:我在中大東華的成長與蛻變
作者:本社編輯部2016-11-08
中大東華學習期間,除了令我更積極面對英語能力不足的弱點,更重要是讓我遇上中醫啟蒙老師——姜元安教授。
理大紡織及製衣系陶肖明教授:智慧紡織引領衣服新時代
作者:本社編輯部2016-10-23
過去十多年,紡織及製衣學系畢業生人工都沒有增加過,社會卻一直通脹,作為老師是件心痛的事。
文効忠教授:香港機場背後的經濟效益達58%GDP
作者:本社編輯部2016-10-19
估計至2033年,亞太區將有13,000輛新飛機,佔業務37%,歐美則分別只佔20多%。
獨闖澳洲七年 回憶香港中文大學東華三院社區書院
作者:本社編輯部2016-10-17
當下我正身處澳洲的栢斯,在這裏已隻身闖盪七年了。……而這一切,似乎都是當年中東種下的種子。
象牙塔外另一番風景——歐陽偉豪
作者:本社編輯部2016-10-11
收到電視台邀請在節目上談粗口語法,我也考慮了59秒。Ben Sir道。那剩下1秒作甚?當然是答應啦。
在港大校委會9年的深刻體會
作者:文灼非2016-09-30
我參加了校委會後,自知身份敏感,一直都嚴格遵從保密原則,做到滴水不漏,因為我的嫌疑最大,所以自己服務的報社幾乎拿不到校委會絲毫新聞。
專訪沈祖堯:創新科技不是「今天說,明天有」
作者:本社編輯部2016-09-24
最大的工業是房地產,令香港的人才對創新科技不大感興趣,大學能保持現有國際的大學排名好不容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