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

學術包裝與學術偽裝
作者:曾國平2021-05-05
比學術包裝次一等的,是學術偽裝。內容是錯的,又或作者根本不知道自己在說什麼,為求充撐場面蒙混過關,就隨便找一些專有名詞數學符號穿鑿附會,有意無意地誤導大眾。
港大愧對蔡元培
作者:劉銳紹2021-05-04
港大的行動預示未來的一個結果,就是間接激勵出一些未來的社會活動家。當年的港大學生、立法會前主席曾鈺成,就是被港英政府打壓而加速投向左派陣營的。
終審法院前首席法官馬道立 出任中大法律學榮譽教授
作者:編輯精選2021-04-26
香港中文大學委任香港特別行政區司法機構終審法院前首席法官馬道立博士大紫荊勳賢為法律學榮譽教授,任期由2021年4月1日起生效。
香港人工智能教育課程與學習
作者:林桂光2021-04-24
在香港,編程科技和AI關係密切,雖然仍未有清晰人工智能教育概念和課程框架,已多被打造成中小學及幼稚園「未來教育」的學習課程,反映了背後的潛在機會。
倪明選教授獲委任為港科大(廣州)創校校長
作者:編輯精選2021-04-19
香港科技大學(科大)周一(19/4)宣佈將委任倪明選教授出任港科大(廣州)創校校長。
明德格物
作者:陳家偉2021-04-16
港大的校訓是「明德格物」。「明德」和「格物」兩詞均早自《大學》,分別是三綱領和八條目之首,反映學習的過程是有明確次序:知之為始,能得為終。
教師表現評鑑的本事:為什麼、評什麼和怎樣評?
作者:鄒秉恩2021-04-16
“No one size fits all”一個能適用於海外或他校的教師評鑑制度,未必就適合自己學校使用,但願本文能提供一個教師評鑑制度的參考模式,透過評估過程,讓評鑑者與被評者都感覺有用、有意義。
段崇智:吸引海外華裔學者 服務粵港澳大灣區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1-04-15
香港中文大學校長段崇智之前談到,中文大學是香港最早在粵港澳大灣區開展學術、科研合作的香港高等院校之一,並回顧了中大跨足大灣區的歷史、現況,今期段校長繼續前瞻中大今後在深圳的發展。
段崇智校長:中大在大灣區發展 有互利共贏機會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1-04-14
香港中文大學是香港最早在粵港澳大灣區開展學術、科研合作的香港高等院校之一,校長段崇智認為,在此刻仍有許多人等候進入大灣區的時候,中大在大灣區無疑已有了自身的位置。
中大語言學教授黃俊文研究語言演化 榮獲2021年古根漢基金獎
作者:編輯精選2021-04-12
黃俊文教授是傑出的語言學及認知神經科學家,目前擔任中大大腦與認知研究所所長,研究範疇相當廣闊,包括:生理及文化等因素對語言及認知發展的影響、基因與語言演化的關係等。
段崇智校長:香港中大為大灣區引進外國大學資源 趁西方反華浪潮搶先吸納傑出學人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1-04-12
西方出現反華浪潮,中大校長段崇智教授認為,有危有機可趁此機會搶先吸納傑出學人,另外為大灣區引進外國大學的資源。一起聽聽段校長分析。
感恩?
作者:陳家偉2021-04-10
人不是孤獨地活在荒島,人能感通他人才能與人溝通,建立關係;親情,友情、師生之情、上司下屬之情,不只是愛情。
內地人工智能教育課程與學習
作者:林桂光2021-04-10
近一年,可以看到中國各省中、小學校,都發布了地區或校本特色的人工智能學習課程。本地AI教育研發及藝術學習應用上有什麼可以借鏡?
專訪黃玉山教授:迎變、應變、求變
作者:編輯精選2021-04-08
2014年就任校長,黃玉山教授帶領大學變革求新,耕耘建設。今天細意回想,時光荏苒,七載歷程宛若晃眼消逝,卻又記憶猶新。
段崇智校長:香港中大最早闖進大灣區建發展平台 有志者想創業創新須走出舒適圈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1-04-08
中大校長段崇智教授表示,中大是最早踏足大灣區的,早在2006年中文與中國科學研究院和深圳巿成立了中國科學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未來會有一連串的拓展計劃,年輕人有志想創業創新須走出舒適圈,一起聽聽。
敬悼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中大博文講座教授蒙代爾教授
作者:編輯精選2021-04-06
被譽為「歐元之父」、1999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兼香港中文大學博文講座教授蒙代爾教授(Professor Robert A. Mundell),4月4日於義大利離世,享年88歲 。
歷史夾縫裡的危局思考
作者:許志榮2021-03-27
「時勢造英雄」抑或「英雄造時勢」,歷史舞台上的情節無人能懂。悲觀地說,成者為王,敗者為寇,草芥之民只得追隨左右,然後安慰自己──桃花源?當下即是,或者,就在我心?
教大中國語言學系十周年──承傳與創新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1-03-24
香港教育大學(教大)中國語言學系慶祝成立十周年,系主任施仲謀教授表示,學系過去十年致力推動中文教育的國際化及現代化,基本實現了成為亞太地區中文教育研究樞紐的願景,期望未來在教學及研究更攀高峰。
大灣區和香港教育互動趨勢
作者:曹啟樂2021-03-23
大灣區對大學來說,這是可以擴大版圖的難得機會,也可以藉此提高自身的教學和研究的實力,把影響力輻射到其他地方。而對學生來說,是有更多的選擇,特別是內地每年高考生達1000萬人,需要更多的大學本科學位。
張仁良:大學普及化令競爭延至職場 籲教師入行前慎重考慮
作者:編輯精選2021-03-18
香港教育大學校長張仁良3月17日出席香港恒生大學訪談節目《恒傳感言》時表示,時代改變令老師不再擁有往昔的權威,令教育工作的挑戰更形巨大。他寄語老師要肩負培育學生品格的責任,不能抱住「打份工」的心態。
福島事故10周年 城大合辦論壇倡研核能安全
作者:編輯精選2021-03-12
3月10日,城大聯合主辦論壇上,匯集了世界一流的專家和學者討論相關策略和新技術,對維持地球健康踏出了積極的一步。
潘燊昌博士贊助英國精算師學會「思維領導力計劃」及高等院校精算系學生獎學金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1-03-12
灼見名家傳媒主席、利承昌慈善基金主席潘燊昌博士慷慨解囊贊助英國精算師學會兩項重要活動,希望藉此對致力提升精算影響力及培育未來精算菁英貢獻心力,為全球化社會帶來積極正向的改變。
東華學院陳慧慈校長:護理課程須配合社會需求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1-03-12
東華學院新任校長陳慧慈接受本社專訪,闡述學院開辦的護理課程如何配合社會需求,培訓具專業資格的護理人員,以及學院爭取升格成為私立大學的策略和發展方向。
香港教育中身份認同的多重糾纏
作者:沈旭暉2021-03-11
從2017年《施政報告》首次提到「國家觀念、香港情懷、國際視野」,可見不同層次的身份認同,在香港教育發展中形成多重的糾纏。到底教育局如何處理這些問題,才導致今天的局面?
雷鼎鳴:中大校方為什麼要與學生會劃清界線?違法達義令年輕人誤入歧途《灼見政治》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1-03-09
早前發生中大學生會內閣「朔夜」當選後總辭。香港科技大學經濟學系榮休教授雷鼎鳴認為,主要是中大校方用強烈方式與學生劃清界線 ,並指出違法達義是否具道德高地得到支持?大學生需要醒覺多別人溝通 。
香港中文大學劫後再出發
作者:文灼非2021-03-08
香港的政治大氣候出現巨變,學者根本不能抵擋這股強大的衝擊力量,所有大學都面對同樣的難題,不必對各校校長過於苛責。
段崇智:學生須學習負責承擔 校園戮力多元共融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1-03-06
香港中文大學自前年歷經社會運動衝擊,直至近日學生會幹事會內閣政綱涉嫌違法,並於3月1日集體請辭事件,一直是公眾注目焦點,校長段崇智2月下旬學生會辭職前接受本社專訪談談他對近兩年事件及對大學治理的看法。
港大醫學院:新冠病毒感染力強 疫苗難全面保護
作者:編輯精選2021-03-05
港大醫學院最新研究指出,即使在接種疫苗後,仍需要保持戴口罩和清潔雙手的習慣,才能有效阻止病毒傳播。
嶺大研發消毒機械人 服務大型室內場所
作者:編輯精選2021-03-05
嶺大設計了專為大型場所而設的智能紫外光消毒機械人,冀望為減輕新冠疫情貢獻,長遠或考慮成立社企,收益將投入改進機械人。
QS大學排名:港72學科列世界50強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1-03-05
QS智庫高級副總裁Ben Sowter表示,排名結果反映香港仍然是「世界級的高等教育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