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

專訪張五常:文化修養和語文學習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3-09-20
作爲百科全書式的學者,張教授對於傳統文化有着濃厚興趣,更充滿感情。他認爲最好的國民教育就是學好中國文化。而文言文,則是進入文化殿堂的重要工具。至於如何學好古文,他認爲最好的方法就是背誦。
香港專上學府校長大換班
作者:文灼非2023-09-20
香港高等教育出現的新氣象,值得社會各界關注與支持。
滕錦光教授續任理大校長 明年生效至2029年
作者:編輯精選2023-09-20
香港理工大學校校長滕錦光教授獲續任5年,新任期由2024 年7月1日至2029年6月30日。校董會主席林大輝博士讚揚其帶領大學成為創新型的世界一流大學。
專訪郭少棠:從自傳式民族學角度 看中大校董會事件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3-09-20
紛紛擾擾了兩個月,中大校董會事件暫時冷卻,畢竟此刻JPEX亂象炒得更熱,與中大同行27載的歷史學家郭少棠教授想問大學:捲入政治漩渦時能否跳出漩渦看事情?是否還記得大學的社會角色?記得教育的本質是什麼?
學習:微觀與宏觀
作者:程介明2023-09-15
學習是因人而異的,因此,人類學習的走向,必然是逐漸離開工業生產流水線的模式,脫離劃一化的「讀書」模式,也就是離開眼前的正規學校模式。「教育」的下一步發展,不會是加強劃一性、可控性。
中大醫學院40周年慶 藝術珍藏拍賣支援醫學教研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3-09-12
香港中文大學(中大)醫學院慶祝成立40周年,傳承醫術醫德、創新醫學科研,全心關顧病患的精神。其中一項網上拍賣會,由多名教授和校友捐出藝術珍藏拍賣,所得善款將用於促進醫學院教育、研究和社區服務。
張仁良教授:擔任教大校長10年 教師培訓制度有何革新? 怎樣總結香港教育的偏差與改進?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3-09-11
本社獨家專訪將於8月底卸任的香港教育大學校長張仁良教授,他從金融學者的角度,怎樣看香港的教育問題及如何改革、年輕人移民潮導致教育人才流失對香港影響,如何利用ChatGPT加強學習等都有他獨特的見解,以
泰晤士高等教育世界大學影響力排名
作者:黃顯華2023-09-09
過去數十年,在世界大學排名中一直名列前茅的,一直是耳熟能詳的數十間。為什麼在2023年泰晤士高等教育影響力排名中,全球排名最高的大學是澳洲的西悉尼大學?
19間川港院校簽署行動綱領 為職業教育開創先河
作者:編輯精選2023-09-08
「川港教盟」的首批創始成員一共有19間川港院校,包括川方13所學院,覆蓋工業、師範、工程、建築、交通、文化、信息、郵電、紡織、財經和航空產業等,跨越領域非常廣泛。
港大亞洲環球學人計劃 邀18位環球精英來港交流研究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3-09-06
香港大學亞洲環球研究所連續第六年舉行亞洲環球學人計劃,旨在培育具國際影響力的環球領袖,致力於幫助未來領袖和決策者,以亞洲視野深入了解全球政策議題的獨特平台,促進學人建立和發展與亞洲各地的長期聯繫。
唯有擁抱變革 方能引領創新──專訪香港科技大學校長葉玉如教授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3-09-05
作為香港最年輕的大學,香港科技大學(科大)充滿活潑思維,校長葉玉如是香港第一批站出來提倡支持全員使用ChatGPT的學者,她堅信擁抱前沿技術,激發創新思維,推崇跨學科是未來趨勢。
團結香港基金獻策 倡內地與香港高級文憑資歷互認
作者:編輯精選2023-09-05
團結香港基金9月4日發表政策倡議報告,推出多項建議,將香港打造成國際教育樞紐,包括推動內地與香港更多資歷互認,提高非本地生收生上限等。
嶺南大學校長秦泗釗教授履新 透露招聘世界知名學者計劃
作者:編輯精選2023-09-04
秦泗釗教授9月1日履新嶺南大學校長及韋基球數據科學講座教授,向教職員、學生及校友發信,透露計劃在未來幾年招聘更多世界知名學者。
李子建教授接任教大校長 發信展望教大課程改革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3-09-04
香港教育大學校長李子建教授9月1日正式接任校長一職,他表示,教大首份《策略發展計劃》將於2025年完結,初步計劃在下一個六年計劃中拓展教育科技、開辦多元課程,以及推廣師德及價值觀教育等。
李家誠捐贈恒大2000萬興建人文館 設獎鼓勵年輕人持續創新
作者:編輯精選2023-09-04
李家誠博士透過李兆基基金捐贈2000萬港元,支持恒生大學的校園和學生發展。是次捐款將會用於支持恒生大學興建「創意人文館」,以及設立3個不同的學生基金。
理大「青少年研究指導計劃」圓滿舉行  培育中學生成為科研人才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3-09-04
香港理工大學素來重視青少年的全面發展,致力培育新一代創科人才,以應對社會的急速發展。為提升中學生對科研的興趣,理大成功舉辦第三屆「青少年研究指導計劃」,擴闊學生的眼界,為未來升學及就業做好準備。
雷鼎鳴:美國大學取錄的平權制度長期不公平?中國、香港的收生制度更合理?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3-09-01
升學,尤其是升讀大學,從來都是社會流動及提高生產力的重要途徑,好的學校學位稀少,能否進入優秀的學校就讀,對個人前途及人生都可起到深遠影響。一起聽聽香港科技大學經濟學系榮休教授雷鼎鳴對此事的評論。
做老師要高EQ、擁抱新科技──香港教育大學校長張仁良教授臨別專訪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3-08-31
香港教育大學校長張仁良教授臨別贈言,希望新一代繼續創新,不要阻止他們使用創新科技。老師也應該有迎接新科技的態度,考慮怎樣令到下一代更加適應新的科技,這樣的國際都會才是成功的。
生活的四個範疇:再思教育工作
作者:紀治興2023-08-31
這四個範疇可以分為橫軸左端的「成就」及右端的「重要的他者」,及縱軸下端的「喜好」及上端的「傳承」。要建構一個成功及豐盛的人生,應該同時處理好生活的四個範疇。
外行人總結香港教育的偏差與改進──香港教育大學校長張仁良教授臨別專訪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3-08-30
張仁良教授做了10年校長,上任時做了一個問卷調查,問所有中小學的校長,覺得新老師的哪些品格是最重要的。校長們答覆,前四個最重要是正面的人生觀、正面的工作態度、溝通能力、語言能力,第五個才是學術能力。
理大成立「趙元任語言科學獎」表揚傑出語言科學學者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3-08-29
香港理工大學8月28日宣布成立「趙元任語言科學獎」,趙教授是公認的傑出語言學家、詩人、作曲家、翻譯家和教育家,其影響力遍及中國、亞洲以至全球各地。
城大將頒授榮譽博士學位予四位傑出人士
作者:編輯精選2023-08-28
香港城市大學(城大)將於10月6日頒授榮譽博士學位予四位傑出人士,以表彰他們對教育及社會福祉的重大貢獻。
金耀基:後《國安法》時代社會穩定 不應「狙擊中大」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3-08-23
中大前校長、著名社會學家金耀基罕有地評論時事,唯中大校董會改組茲事體大,他認為校董會組成、大學管治並非不能改革,但不應用如此政治方式,應該理性討論,引導和協助院校自主改革。
嶺南大學校長鄭國漢教授:在香港辦博雅大學有何機遇與挑戰?香港高等教育如何更趨國際化?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3-08-22
相隔9年多,嶺南大學校長鄭國漢教授再次接受灼見名家專訪,透過多年校長經驗,再思辦博雅大學的機遇與挑戰,以及自評在嶺大有何建樹。一起聽聽鄭校長的分享。
段崇智當選APRU主席 冀大學攜手應對全球挑戰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3-08-18
香港中文大學校長段崇智教授當選環太平洋大學聯盟主席,他表示,地緣政治緊張局勢正威脅國際間及人與人之間的團結合作,面對種種嚴峻的問題,各大學必須更緊密合作。
青年人才如何融入香港在國家新發展格局的戰略定位?
作者:顏雋2023-08-17
青年宜放眼大灣區的區域協作可能,及早融入大灣區建設,從而提升自身的競爭力與經濟實力。
都大何陳婉珍粵劇研藝中心進一步推廣粵劇文化──專訪都大人文社會科學院副教授陳家愉博士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3-08-17
香港都會大學(都大)何陳婉珍粵劇研藝中心將於8月19日成立,志在進一步推廣粵劇文化,未來將透過與香港粵劇藝術團體的合作,推動粵劇發展。本社特別專訪都大人文社會科學院副教授陳家愉博士暢談成立過程。
現在是香港科研環境30年來最好時刻──專訪香港科技大學校長葉玉如教授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3-08-09
30年前,葉玉如成為香港科技大學生物系講師,當年香港的科研環境相對落後,氛圍不足,科研政策及資助跟不上,但今天葉玉如校長滿有信心,「年輕人投身科研一定大有可為,因為現在的創科條件是30年來最好的。」
學校收生應否分數決定一切?
作者:雷鼎鳴2023-08-05
升學,尤其是升讀大學,則從來都是社會流動及提高生產力的重要途徑,好的學校學位稀少,能否進入優秀的學校就讀,對個人前途及人生都可起到深遠影響,也會牽動着每一個相關家庭的情緒。
改組校董會,為何中大比港大慢了20年?
作者:趙炳權2023-08-04
立法會議員和校友評議會欲維持其影響力本是無可厚非,但若每個組織都這樣看,就變成互相角力,已忘記了眾人的共同理想就是維護大學的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