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下社交少了,但與家庭成員卻深交了。有些形容這是「困獸鬥」,這形容詞也有趣。就讓我們因疫情而進步,繼續為孩子提供溫暖的家庭,以身作則,去優化家庭氣氛。
不少家長為子女選學校而憂心,要考慮學校校風,又要考慮學校等級。英華小學前校長林浣心認為,一間學校出色與否,關鍵在於老師的熱誠與愛心。一起聽聽林校長如何說。
雖然托管導師的入職條件不高,但他們的實際工作卻有一定的難度。家長雖然不難找到媬姆或鄰居協助照顧孩子,但那些有特殊學習需要的孩子,當他們有學習或情緒上的困擾時,即使是有專業教學資格的教師都感到棘手。
我認為中國式家長便是這樣,無須西方的虛偽家長什麼都誇張的假亢奮,她氣餒我自會安慰,她沒有氣餒,我也不用安慰。
羅乃萱分享如何用Edward de Bono的六頂帽子教導孩子,自小引導他們樹立正面價值觀。
我們不要因孩子不聽自己指示而妄下判斷,甚至否定自己,以為他們討厭自己,也要留意他們鬧情緒時的場合和對象是否只有自己。筆者用兩種方法教家長脫離非黑即白的想法。
教育者應該主動地去尋找和開拓那些屬於他們的浩翰天地,但怎樣才可讓人進入心流狀態,獲得最優的學習體驗?
品德教育、價值教育、正向教育乃全球教育工作的核心議題,不可不認真思索推動之方法,從小把真、善、美的種子,透過優秀有趣的繪本是一個好方法。
媽媽一輩子的叮嚀何止千言萬語,說不完、寫不盡、載不動。兒童散文舉重若輕,給孩子展現光明、希望和愛,輕巧而明快,親切而溫暖,一如這本《我媽說》。
人老了,浪漫的要求不再重要,節日的慶祝,就留給我那條狗和她媽吧!
孝是自自然然的事,無需刻意做作!父母都是自己最需要感謝的人,沒有他們,便沒有你的一切。人生的健康壽夭難料,行孝要及時,避免「樹欲靜而風不息,子欲養而親不待」的遺憾。
不少家長為子女選學校而憂心,要考慮學校校風,又要考慮學校等級。英華小學前校長林浣心認為,一間學校出色與否,關鍵在於老師的熱誠與愛心。一起聽聽林校長如何說。
婚姻已死,但還有世間錢要斤斤計較,有彼此的DNA製造出來的兒女,要互相妒忌、詆毀、質疑家教方式。
不少家長望子女成為人中龍鳳,又望他們心地善良,無形中給了很多壓力子女和自己。到底對於子女而言,什麼才是最重要?羅乃萱分享育兒之道,並提到換位思考如何幫助到雙方關係。立即聽聽。
早前,震驚香港的5歲女童虐殺案被告判刑,終結了這齣悲劇。香港兒童權利委員會主席雷張慎佳女士敦促政府仔細跟進和深入了解幾位施虐者的成長路上經歷了什麼,並設立機制防止悲劇再上演。
這些日子的屢戰屢敗,孩子沒挫敗感,多得那永遠的第四,沒有旗仔,沒有獎牌,只因為比第三名少1分,於是自命第四,每年又再回來!
讓孩子分擔家務並不是「他們幫助父母做家務」,家中的事務應該是家中每個人的責任,孩子作為家庭成員,從小應該有意識盡自己的責任,習慣分擔一些能力所及的家務,是成長的黃金機會。
爸爸告訴Grace游泳冠軍、音樂家、畫家都懂得恆心,恆心就是不放棄,堅持下去,繼續努力,直到達到自己訂的目標!
香港新聞博覽館於周六(4月17日)繼續舉辦疫情資訊講座,會上討論長者及學生在疫情下的生活問題,行政會議成員林正財醫生及英華小學校長陳美娟女士各自提出他們的看法及解決方法。
因着經濟的進步,全球的教育水平增長,科技的發展,生活的節奏已經不容許我們堅持繁文縟節,不少傳統、儀式一再簡化、刪除,到最後只剩下外在的形式軀殼,離開事物的本質愈來愈遠。
繪本是一道橋樑,連繫父母和子女的心。愛和陪伴是親子關係的核心價值!
我們為每次閱讀做好準備,閱書時盡量令讓幼小孩子把自身感受與文本結合,感同身受,孩子才會投入其中。我們經常強調,世上沒有不愛閱讀的孩子,只有用錯方法讓孩子離開閱讀。
從「包容性語言」引發起的性別平等運動,其目的並非引入真正的男女平等,而是顛覆人類多年以來,有關兩性地位以至隱私權的既有認知和傳統。
岩石山這個小島蛻變成世外桃源,驚歎大自然的奇妙,神的大能。
人不是孤獨地活在荒島,人能感通他人才能與人溝通,建立關係;親情,友情、師生之情、上司下屬之情,不只是愛情。
父母可以在教導過程中,給孩子做最好的榜樣,到底如何教會孩子甘心樂意地分享呢?
幼年時孩子的閱讀訓練,讓他們能透過閱讀認識了不少基本詞彙,亦知道詞彙在文章或故事中的應用。因著這種互動,從閱讀中學習語文的過程,才能事半功倍。
孩子的成長過程需要不斷被肯定,只要在簡單的事情裏獲得肯定,自信就能逐漸建立,成為一個有責任感的人,自然也有助建立良好的人際關係。
師生的情誼可以是很疏離的幾年,之後不再延續,但也可以親如家人,彼此關心,終其一生。
復活節假期正是在家親子閲讀的好時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