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保護兒童會轄下的童樂居發生虐兒案,本來是保護兒童的地方變了對兒童施虐的地獄,實在令人髮指。今集《冷思熱話》蔡國光校長與鄭家寶校長提出,社會福利署應為監管失職負上責任。
大自然雖然深不可測,但也有其善良和可接觸的一面,我們不妨從小養成孩子對大自然的興趣及感情,讓他們既可以享受上天賜給我們的寶貴禮物,也學會珍惜和愛護它。
現時的疫情固然帶來不少困難和不如意,但也讓我們更意識到,健康是多麼的重要。在長期在家的時刻,大家不妨動動腦筋,發揮創意,構想各種有趣好玩的在家運動。
對於溺愛,司馬光的看法是,「為人母者,不患不慈,患於知愛而不知教也,愛而不教,淪於不肖,陷於大惡,入於刑辟,歸於亂亡,非他人敗之,母敗之也」。此論鞭辟入裏,道出為人父母,必須養教結合,不可溺愛的道理。
當我們成人能以身作則,便可成為孩子的「品德教練」,讓孩子從我們的身教言行中,知道何謂禮貌,學懂如何待人以禮、知錯能改和勇於承擔了。
「繪畫是伴隨兒童健康成長必不可少的培育歷程」,所有孩子都有繪畫潛能,但家長可以運用某些「教育策略」去激發它。
教導孩子收拾的方法很簡單,不收拾就要承擔後果。但是不要矯枉過正,孩子一不收拾就盯着他,這樣培養不了自律。孩子需要時間學習,包括從錯誤中學習。
香港是「校本發展」的福地,如何對待考試,完全是在於學校。保護學生的好奇心,煥發好奇心,為好奇心創造空間,學校、教師、家長,責無旁貸。
家長需要學習保護子女的哲學,珍重子女如璞玉,同時掌握打磨的過程,使子女成材。
放在元宇宙的世界裏,系統沉浸就是你和該平台的合作和平台給你的回饋有多緊密。這種沉浸感亦不一定要在元宇宙的世界才能領略, 我們身處現實世界,經常會感覺到自己和周圍環境的關係。
「看動畫、悟生命、學品德」生命教育項目以動畫呈現歷史人物的事蹟,讓中小學生學習高尚德行情操,潛移默化,建立正面的價值觀。
美術教育主要通過想像和形象思維,用有趣、新奇的刺激,啟發和誘導幼兒去感知事物的外形、結構。
故事中小熊一家節日過得簡單而快樂,家庭的和樂,無關節日,是來自失而復得,來自懂得感恩珍惜,來自愛和關懷。
只要父母給予孩子良好的教導,就能幫助孩子健康快樂地成長。從出生開始,家庭教育隨時隨地都存在,父母的言行舉止對孩子的影響深遠。
一切教育也是由愛開始,你回想自己當年最喜歡的科目與成績最好的學科,是不是也是由一個喜歡的老師開始?當我們的心貼近,我們的一言一行便會格外有力。在愛中成長的孩子,有良好的自我形象與自信,同時也樂於受教。
通過「看電影、愛生命」的教學活動,讓學生有機會探討生命議題,建立正向的價值觀,創造自我生命的意義,協助孩子順利適應實體課程和校園生活,從懷抱夢想切入,提升心理健康和「情緒免疫力」,茁壯成長。
我勸勉有心做好家長的父母,千萬不要丟下0至6歲的幼兒,以為在其6至12歲時可追回之前的時間,即使追到,也要用上雙倍努力。故在孩子0至6歲時,多些陪伴在旁,就是教養子女的最好準備。
建立任何良好的生活習慣都要從小培養,理財知識與行為也是一樣。
今集「冷思熱話」請來資深學校圖書館主任倫雅文老師與程志森老師,大談如何培養中小學生的閱讀習慣,從中認識不同知識。另外,家長在家中又如何透過陪伴子女看書,培養他們的品德價值?
價值觀教育的成敗關鍵在於是否能做到全社會總動員,而家庭教育、公眾教育與及社會風氣的樹立,都同樣重要。
今集「冷思熱話」邀請到即將退休的黃冬柏校長分享,他一生從事教師生涯,並且提出對學生升學及未來發展的一些建議。同樣作為校長的黃智華亦分享對現在教學環境的看法。另外,他們又如何看待家長與子女的關係?
聯合國兒童基金香港委員會(UNICEF HK)周日(11月29日)為慶祝成立35周年,發布《獻給兒童的35道彩虹》周年紀念書冊,當中收錄35位來自香港不同背景的幕後英雄的故事。
世界上有樣兩種人:一種人總是去做自己認為正確、有益的事;另一種人則是尋找理由不去做這樣的事。
無論她是普通的家長、有進行胎教的家長、還是相信有前世今生的家長,都應緊記一個重點,就是:接受、原諒和寬恕。
家庭、學校和社會是支撐國家的三個樑柱,不但缺一不可,而且是骨牌反應,一個倒,連帶倒。與其抱人大腿、看人臉色,不如爭氣,努力去贏得別人尊敬。
對於無理的要求,我認為不一定要滿足孩子的需要,但我們可以理解孩子的情緒,給予愛的支持。我曾經試過,孩子一邊大哭,我依然拒絶孩子無理的要求,同時一直抱着孩子,一直聆聽孩子的心聲。
什麼時候我們的孩子能享有一所專屬於他們的博物館呢?如果我們的心裏沒有「孩子優先」這份對幼小者的愛護, 我們的文化和歷史如何得以傳承、發展和延續?
家長為子女選校時,須緊記一個大原則,就是將合適的魚放在適當的水中,即是家長應選擇適合自己教學理念,以及真正能分憂的學校。
這些「距離任務」是指由家長以好奇的態度向孩子發出提問並鼓勵孩子回答,孩子們可能很容易就回答到,但當他們表示有困難時, 家長可以調教一下提問的字眼、具體的程度、甚至提問的語氣。
最怕的是,當子女願意受教時,我們因忙碌而不願花時間去教,或他們願意學多一點,老師卻看輕其潛能,以為不是時候去教,結果拖慢學習進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