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

專訪雷賢達:全球正歷經範式轉移 低通脹及平錢時代不再返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3-01-22
有「基金教父」之稱的雷賢達接受灼見名家專訪時稱,全球正經歷範式轉移,以往成功的經濟模式未必適合當下,而低通脹及平錢時代亦不再返。
專訪雷賢達:2022年全球罕現「股債雙殺」  對今年市況有何啟示?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3-01-20
2022年環球金融市場罕有出現「股債雙殺」,即同一年股市及債市都錄得明顯跌幅。有「基金教父」之稱的雷賢達接受灼見名家專訪,細說今輪股債暴跌的來龍去脈,對今年市況又有何啟示?
香港銀行率先減息 美國加息周期快完
作者:施永青2023-01-20
美息見頂後,香港的房地產市場有機會再度活躍起來。現時,樓價已扭轉之前的跌勢,開始有所反彈。至於能否重拾上升軌,則視乎經濟復常的速度。
從赤柱地流標 看政府的賣地取向
作者:施永青2023-01-18
有人批評政府,實際上仍在推行高地價政策,否則為什麼不按市場意願接受的價錢把赤柱豪宅地出售,任由其流標?
ESG vs 零工經濟
作者:大灣區碳中和協會2023-01-18
媒體常常傳出一種錯誤訊息,訪問高收入的零工經濟人士,令人把零工和高收入劃成等號。零工讓一些年輕人能賺快錢,因為多勞多得,但也因為沒有培養成長的機會,令其薪金也只可以原地踏步。
強人民幣
作者:陳文鴻2023-01-17
中國不需要學美國用強美元支撐負債經濟的泡沫,但有序增強的人民幣有利中國經濟內外循環的擴張,特別是像當前美國西方全力壓迫中國之時,有着巨大的戰略效益。
通脹中的政治立場
作者:曾國平2023-01-17
政治真的無處不在,連計算通脹都可以滲入偏見!無奈的是只看新聞標題的人居多,能察覺這種小手腳的絕無僅有,輿論民情就是這樣被暗中推動了。
為什麼ESG評級公司看法不一致?
作者:邵志堯2023-01-13
道德上的要求和硬蹦蹦的數字是不一樣的,財務數字容易量化,狀况評級也有客觀依據,企業內部或彼此之間很容易作出比較,大眾也相對較易受落;但ESG評級沒有絕對的標準,每間評級公司的方法、概念也不一樣。
亞洲金融論壇首次回歸實體 李家超:香港經濟長遠前景明朗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3-01-12
2023年亞洲金融論壇回歸實體舉行。行政長官李家超、財政司司長陳茂波在會上發言,介紹香港如何回到世界舞台中心,以及如何貢獻可持續發展。
2019社運救香港
作者:湯文亮2023-01-11
如果沒有大規模的移民,香港的專才計劃就不會出現,或者只是少量專才能夠進入香港。由於有大量精英離開香港,政府亦不得不宣布大量輸入專才,增加香港在國際競爭力,或者這就是塞翁失馬。
發展與規管 取捨與妥協
作者:胡孟青2023-01-11
副手梁鳳儀接任證監會第一把手,算是順理成章,談不上是意外。她具金融行業經驗,唯對證券市場規管經驗有待累積。
綠色溢價有什麼參考價值?
作者:大灣區碳中和協會2023-01-11
計算綠色溢價令我們知道,要達到零碳目標有多困難,需要較具體地想出解決方法。
房地產還能再度成為內地的支柱產業嗎?
作者:施永青2023-01-10
幾十年來,房地產行業從被視為「資本無序擴張」的行業,變成如今的國民經濟支柱產業。現在國家想再次借助房地產去拉動整體經濟,以修補在疫情期間經濟所受到的創傷。可是這樣做對現時的經濟環境真的有利嗎?
印中企業差異的溯源
作者:艾雲豪2023-01-09
印度的上市企業,在新冠肆虐期間,先跣後躍,而其彈跳的幅度,高於東方巨龍中國的企業。當中盈利和估值差異是源於什麼?
Elon Musk──天生的ESG惹火尤物
作者:邵志堯2023-01-06
馬斯克確是一個商業奇才,按照其成功的往例,Twitter和Neuralink取得成功的機率非常高,但站在ESG的角度來看,他的公司和普世價值卻是南轅北轍。
派發消費券 抗疫撐經濟好處有幾多?
作者:編輯精選2023-01-04
疫情期間,全球消費者都出現了消費疲軟和儲蓄增長強勁的情況,普惠財政刺激政策是否有效?對此,我們利用港版支付寶30萬用戶經過匿名處理後的詳細交易數據,評估了2021年香港特區政府推出消費券計劃成效。
2023亞洲金融論壇強勢回歸
作者:胡孟青2023-01-04
展望2023年,外圍環境依然複雜多變,相信市場仍然充滿挑戰,但有危便有機,配合中港通關的良好勢頭,香港應抓緊各種機遇,以2023亞洲金融論壇打響頭炮,重振香港國際金融中心的聲威。
利好因素多 今年樓市料大升
作者:湯文亮2023-01-04
作者認為樓市會升,除利息之外,所有因素都利好樓市,唔會再有業主賤賣,加價封盤已成新常態,估計有不少買家在冇樓睇的情下以開盲盒的心態買樓,出價仲會非常進取。
內地光熱電站投產 能否成為潔淨能源新出路?
作者:大灣區碳中和協會2023-01-04
2018年12月,內地敦煌「熔鹽塔式光熱電站」投產,項目總投資額達15.8億元人民幣,發電站佔地面積800公頃,每年發電量達3.9億度電,可減排二氧化碳35萬噸。
發展局副局長林智文:把握發展機遇 口岸經濟引擎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3-01-03
發展局副局長林智文今年12月20日出席灼見名家投資論壇時發表題為「把握發展機遇 口岸經濟引擎」的演講。他說,整個北部都會區發展料需時約20年,目前已在開發中。
印中企業的指標比
作者:艾雲豪2023-01-01
作為體現經營的主要指標,營業額、利潤率、市盈率和滙率,是國際投資者用以考量的主要參數。中印企業在這些方面有何區別優勢?
善意政策的意外後果
作者:梁天卓2022-12-29
即使主政者的原意是如何慈悲為懷,如果他沒有把人類只為自身利益出發的角度考慮在內,政策很多時都會有一定的反效果。
朱雲來:全球資產增加,收益率卻下降,我們還需要高經濟增長率嗎?
朱雲來指出,投資無法帶來產出的相應增長,反而導致資產的產出率不斷下降,質疑投資形成的資產意義何在,更引伸出全球經濟是否真的需要持續高增長的問題。
要求撤銷樓市辣招 令市場回復生機
作者:黃芳人2022-12-25
政府在10年前針對打擊炒樓而推出的一系列措施,是否應該作出撤銷,以令市民及發展商重拾對樓市的信心?否則樓價再持續滑落的情況下,物業估值亦相應下調,對本港金融體系構成衝擊。
黑田東彥臨別重擊 全球平錢時代一去不返?
作者:西奈山2022-12-24
日本11月通脹續創30年高位,面對全球緊縮貨幣政策的大潮,日央行很難再堅守其超級量寬,加息壓抑通脹只是時間問題。
恒大金融科技報告出爐 疫下顧客多用網上理財服務
作者:編輯精選2022-12-24
香港恒生大學ESG研究中心發布金融科技滲透率調查報告,顯示受新冠疫情影響,加上年輕顧客偏向使用科技化的服務,顧客會期望數碼金融服務有更多的互動,印證傳統銀行優化網上服務有必要。
小蠔灣 大發展
作者:胡孟青2022-12-21
近日港鐵宣布「小蠔灣」項目,反應熱烈,惹多家地產商參與競標。將打造「小蠔灣」成為生活配套完善的新社區,預計未來建成的公私營兩萬個單位。
碳捕捉丶利用和儲存
作者:大灣區碳中和協會2022-12-21
利用和儲存(CCUS)技術是捕獲燃煤發電廠等地方排出的二氧化碳,並對其進行再利用或儲存,使其不會進入大氣的過程。
灼見名家投資論壇今舉行 探討來年運程及投資大勢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2-12-20
灼見名家投資論壇12月20日(周二)假灣仔君悅酒店大禮堂舉行,匯聚各方專家展望明年投資大勢,大談地產市場、大數據、金融科技最新趨勢,以及兔年怎樣趨吉避凶。
印中股指虎步龍行
作者:艾雲豪2022-12-19
在金磚五國之中,印度近年藉人口紅利而蓄勢待發,也許是潛力最不容忽視的一塊寶石。摩根大通9月和10份幾份深度報告,「爬」出多樣的數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