樓價相對其他資產價格來說,已是不升反跌;只是貨幣的購買力跌得更快,所以用貨幣來表達的樓價並沒有跌。
政府手上有大量的土地資源,只是城市規劃做得不好罷了。
想不到近年在香港亦有人以一個人的階級出身,來判斷一個人的忠奸,以及是否應成為社會鬥爭的對象。這種取態,並不符合文明社會的普世價值。
地產商收地要依法,設計要依法,建築要依法,賣樓要依法,管業也要依法,條條框框多如牛毛。地產商早已被這些條例馴服到謹小慎微,哪裏還會有氣場行使霸權。
香港社會突然冒出了一股民粹主義思潮,把社會上的種種不幸,都歸咎於無良商人,尤其是地產商。他們為地產商扣了一頂帽子,稱之為地產霸權。
地產商無疑是高地價環境的主要得益者,但高地價環境是政府政策導致,並非地產商自己弄出來。
社會上經常有聲音指地產商囤積居奇,寧願讓手上的土地曬太陽,也不建屋改善港人生活。目的是人為地製造供不應求,以方便抬高樓價。
業主將單位建築面積發水,令到租客以為租到平樓,其實條數都是一樣,表面上是「銅銀買病豬──兩家偷歡喜」,其實是業主搵自己老襯。
私人遊樂場契約用地建屋一項,包括收回粉嶺高球場位於粉錦公路以東32公頃土地作房屋用途,餘下的140公頃土地,政府表明無計劃改變用途。
在多項樓市稅項辣招下,舊樓收購意欲已大大受打擊,因發展商併購舊樓需預先支付合共三成樓價的款項,鎖死部分資金。
美國又一次量化寬鬆,會否推高通脹呢?因通脹率推高得快的話,實質利率再次變回負數了,那便會推高樓價。
回顧過去十多年歷史,每次疫症過後,翌年的私樓入住量均大增,但在供應緊絀、「明日大嶼」遙遙無期下,政府可考慮以獎賞機制或拆牆鬆綁幫助發展商加快市區舊樓重建,以增土地供應。
從我老友一個例子中,因為印花稅加辣而買賣雙方都有着數,損失反而是政府或者香港市民,他們應該盡快撤銷印花稅而非投資者。
第1期帝御·金灣最快下周開放示範單位,以及公布價單,有機會本月進行首輪銷售。
香港或者已不再一樣,既然如此,政府在土地及樓市政策上,也同樣應該用不一樣的方法處理。
交稅多即是收入多,社會地位又高,移民之後不但收入減少,而且地位會大幅下降,分分鐘由總經理變總務,那些人點捨得移民?
位於清水灣的獨立洋房項目玥廬,每座洋房均設有獨立私人升降機、私家車庫、泳池及花園。
灼見名家帶大家參觀清水灣新盤,玥廬。一起去參觀玥廬室內設計以及其他設施。
樓市雖然受到社運及新冠疫情影響,但賣樓的業主並不多,但地產商則減少投地,減慢建樓速度,打算買樓的人知道未來的樓宇供應只會繼續減少,供應少樓價自然會上升。
曾將哥本哈根改造成最宜居城市的丹麥建築大師Jan Gehl講過,提倡步行、享用公共空間是構成規劃的主要部分。香港如果可以做到哥本哈根的十分之一,於願足矣。
香港中大經濟學系副教授莊太量分析現時雖然樓價仍然高企,但租金下調幅度比較大。他提醒有意投資香港樓市人士別盲目相信大行報告,因為當中或多或少含有政治或機構利益因素。
有資格賣樓的人其實不多,就算暫時沒有國內需求,二手樓供應量亦未能滿足到本土需求,樓價又怎會大跌。
香港人口增長持續放緩,而且本地人口將於2043年後出現萎縮,加上,未來30年的平均住戶人數輕微下降,所以未來住戶數目淨增長也隨着時間放緩,甚至出現負增長。
香港中文大學經濟學系副教授莊太量博士為你分析樓市難以大跌的原因,以及什麼物業值得考慮入市購買。
在宴會中,有人問我點睇香港樓市,我話講大家亦未必會信,香港樓市即將出現大陽春!問我的人當然唔信,佢話過去幾個月,根本沒有內地人在香港買樓,樓市又點會出現大陽春?
財到老細手,一去冇回頭?事實上,市場力量擋不住,即使政府把補貼直接給員工,競爭下薪金會自然調整到一個水平,結果與政府把補貼發給僱主沒分別。
就算一張廁紙,都有佢本身嘅用處,更何況一幢樓房。不是囤積居奇,亦不是非理性炒賣。香港的房屋問題,從來也是供求問題。
叫咗政府取消所有租約,是政府不願意做,而不是他不為民請命,倘若老施去競選立法會議員,而對手又是建制派的話,老施的勝算很高。
新冠肺炎肆虐令全球經濟受創,香港亦不能倖免,本港樓市會否因而崩潰,香港浸會大學財務及決策系副教授麥萃才博士為大家詳細分析。
10年以來,特區3屆政府着力解決房屋問題,卻徒勞無功。癥結是以壓抑需求為本,寄望美元掉頭及加息解困。如今十年一覺,美息打回原形,疫症肆虐,環球經濟陷衰退邊緣,倘不知變通,讓監管從寬,香港不易跨過難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