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

戴健文:細說香港早期廣播歷史──1928年至1940年
作者:本社編輯部2017-05-19
當時節目委員會幾乎清一色是外國人,只有一名華人Chan Heung Pak(音譯:陳香柏)先生。
羅恩惠:在高位者逃避責任 少年犯獨力承擔
作者:本社編輯部2017-05-19
鬥委會有這麼多人坐在權力的高位,有沒有講過一句公道的說話?
元朗鄉村教堂見證天主教傳教歷史
作者:陳天權2017-05-16
香港開埠不久,天主教傳教士已在港島以外的地方傳教。
羅恩惠導演:吳荻舟是香港的恩人
作者:本社編輯部2017-05-15
當你看到這些檔案,看到歷史被篡改,看到人命被踐踏,不會無動於衷,是這種感覺讓你鍥而不捨。
地震後的夢魘
作者:李歐梵2017-05-12
災難之後,各種後遺症必定層出不窮。
天下印章之冠也
作者:張五常2017-05-10
印章文化與壽山田黃皆中國獨有,我希望把本卷的印章放進一間博物館去。
基督教在新界西的傳教足印
作者:陳天權2017-05-09
英國接管新界後,傳教士隨之而來,開闢新天地。
崇禎登基 氣象一新
作者:楊興安2017-05-06
崇禎是明朝亡國之君,他是個怎樣的皇帝呢?
聽他們道來那些已被遺忘的碎片
作者:本社編輯部2017-02-18
口述史的意義不僅在於提供歷史事實,更在於呈現歷史參與者的個人理解及感受,重新喚起被遺忘的人物及細節。
高崗、饒漱石到底錯在哪裏?
作者:本社編輯部2017-02-16
對當年的結論重作考證,對當年的不實之詞予以澄清,對長期被作為指導黨內鬥爭的理論重作思考,十分必要。
絲路行者——歐亞大陸的前世今生
作者:本社編輯部2016-11-10
是次展覽除了介紹沙漠絲路的圖片之外,更設有絲路生活區,重塑當地民族的生活、社會、宗教面貌等。
過客眼中的香港寫照:1839─1945
作者:本社編輯部2016-11-06
「我於何時及如何而得革命思想及新思想是也。我之思想發源地即為香港。」是孫中山先生親口說的。
丁新豹:旁觀者清──過客眼中的香港
作者:本社編輯部2016-11-03
不同人眼裏的香港是完全不同樣的,將它們合在一起可以看到一個圖畫,那圖畫可能就是香港的「正式」模樣。
資深記者 Mark O’Neill——細談故宮博物館歷史
作者:本社編輯部2016-08-14
圍墻外的知識分子爲了避免本國文化遺產落得完全毀壞的下場,希望可以學習外國成功保存文物的例子。
歷史求真、求善、求美
作者:霍韜晦2016-06-19
真、善、美的價值,皆立足於人自身之性情:人要成長,自當求真、求善、求美。歷史既然是人成長的紀錄,其中當然也有求美的部分,而且是不可分割的部分。
我們為什麼要讀歷史?
作者:霍韜晦2016-06-12
我們不要光陷入歷史的悲慘中,這很容易使你失去志氣,你必須從歷史的悲慘中看到人的努力、人的可貴。
天安門見證百年富強夢
作者:金耀基2016-03-27
毛澤東時代結束後,中國進入了一個新的歷史行程。中國清明地走出意識形態的迷陣,轉向實踐理性為主導的發展。
成也革命 敗也革命
作者:金耀基2016-03-19
《百年天安門》這本攝影集,以照片書寫中國百年的歷史。1911那一年之前,那一年之後,有意無意所攝取的一張張黑白與彩色的照片,如泣如歌,生動而形象化地演繹了中國「三千年未有之變局」的現代中國的大故事。
後鴉片戰爭時期 海盜橫行香港水域
作者:唐俊2015-05-14
鴉片戰爭以後,香港島周遭的海盜活動愈演愈烈。引致海盜橫行的原因,除大清水師在中英衝突中全覆沒外,更主要是受日益活躍的鴉片走私等不法活動的鼓勵,以及對香港新財富的垂涎。
中文報刊與華人社會
作者:本社編輯部2014-12-13
以《華僑日報》70年的報業歷史和報紙內容為線索,探討華人社會的現代化歷程,是很重要和有意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