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

孫中山致函謝纘泰善後
作者:楊興安2018-07-07
尢列所著《楊衢雲略史》贊詞中有句云:「公何易而彼何難,公何優而彼何劣,公何巧而彼何拙」,以見衢雲,勇、仁、智之概,非其他領袖所可及。
金庸的佛教情結
作者:編輯精選2018-07-07
多數人認為《天龍八部》是金庸主力寫佛法與人生的領悟,其實早在寫《射鵰英雄傳》時已經用佛學理念創作小說。
走進射鵰場景 細數梁思成、林徽因的故事
作者:編輯精選2018-07-06
金庸是把電影與舞台劇的場景模式套用在小說劇情上,其中最明顯的,在曲三酒館的密室療傷一幕內。
梁思成、林徽因幻身郭靖黃蓉
作者:編輯精選2018-07-05
柯大哥最初反對郭黃相愛,更用「小妖女」來稱呼黃蓉;現實中,思成母親和姊姊亦對徽因嫁入梁家曾有異議。
管仲立「法」與人權保障
作者:曹鴻輝2018-07-05
當時低下階層受着政權財權兩方面雙重侵害人權,這便是管仲所面對的社會。管仲立「法」保障人權,實現出來,就是「以正治國,以奇用兵」。
金庸穿越時空救梁任公
作者:編輯精選2018-07-04
怎麼查先生會去到前兩個甲子的戊戌年去營救梁啟超,又將其後會發生的歷史事情向任公述說?查先生在一個甲子之前的戊戌又有什麼感悟啟發他去寫一部史詩小說《射鵰英雄傳》?
人文精神之傳承
作者:許曉暉2018-07-03
人文精神的一脈相承,讓各書店力守以好書服務大眾,此堅持在現今激烈市場競爭中,尤顯可貴。
我參加第一次保釣運動的經過
作者:王耀宗2018-07-03
在1971年2月20日,我首次參與保釣運動示威。我在首次示威後,心情頗為複雜;對警察,我卻不大有恐懼,不過細視自己之性格,卻不是行動型。自己的長處是在思考及理論學習,所以自己也不大想參加以後的示威了。
袁世凱的善後大借款,錢從哪裏來?
袁世凱是非常有爭議的歷史人物,尤其是他短暫稱帝的故事。而後人關於他善後大借款的爭議也很多,為什麼會這樣呢?
李明逵:大館那些年
作者:編輯精選2018-07-02
「你係咪李Sir?你好有型呀!」與李明逵走進大館,猶如明星出巡,沿途市民興奮大叫、手機對準狂影,竟成了百年歷史建築以外的「活景點」。
先烈楊衢雲 成就革命功業
作者:楊興安2018-06-30
楊衢雲一生為革命事業奔波,先是於香港百子里創立輔仁文社,再與孫逸仙携手設興中會,共勷革命大業。
解密射鵰各路英雄 探索金庸政治抱負
作者:編輯精選2018-06-29
一直以來,不少文人學者從多方面研究查良鏞怎樣構思小說人物情節。綜合多年研究成果,一眾金學專家都驚嘆金庸歷史文學知識淵博。
名演員王丹鳳 人生94年旅程
作者:丁望2018-06-29
40年前的「實踐觀」與「兩個凡是」大論戰,形成反極左的政治生態,許多人走出「死神陰影」,電影界人士則「重回舞台」。
東院創院總理死後寄住義莊112年
作者:鄭明仁2018-06-28
儘管謠言止於智者,但義莊久不久便有鬧鬼傳聞,也有大膽之徒在月黑風高之夜闖入義莊尋「殭屍」,但都是失望而回。
「上兵伐謀」之「正奇」篇
作者:曹鴻輝2018-06-26
謀利可以有多種途徑,有直途,有迂途。「以正治國」就是直途,戰爭就是迂途。就是「以正治國,以奇用兵」,可以不用戰爭而達至各方面都得益,諸侯得益,人民亦得益。
香港廣播90年
作者:鄭明仁2018-06-23
再過一星期,就是香港有電台廣播以來的90周年,亦即是香港廣播事業誕生90年。
生存vs征服:中西方兩種哲學及其結果
作者:鄭永年2018-06-21
「仰望星空」好像只是西方哲人的權利;「仰望星空」就是探索宇宙、自然、人類社會等是如何形成、運作、變化的,即馬克思所說的「解釋世界」,其目的是如何「征服」它們,相當於馬克思所說的「改造世界」。
從集團內外透視郭鶴年經驗──《郭鶴年自傳》評析(五之三)
作者:編輯精選2018-06-19
坦蕩蕩的把家族見不得光的事告白天下,相信不易在名人自傳中出現。郭氏毫無保留地在《自傳》中揭露家族醜事,用以警惕世人,絕不要因財而傷了家族和氣。
《信報》易手的前前後後
作者:本社編輯部2018-06-19
當年要是真的那樣立法,我們感到言論自由便很有問題,洩露國家機密的界說也觸目驚心,讓人不知所措,那是與媒體工作有切身關係的問題,所以林先生不止在文字上提出質疑,他和我還是唯一一次跑上街頭表態反對。
龍船快,好世界
作者:彭家發2018-06-18
屈原的悲憤自殺,使他成了後世端五節最為人所熟知主角。屈原投江四百二十一年後,東漢安帝時,民女曹娥又同端午扯上了關係。
八、九十年代政經評論舉足輕重
作者:本社編輯部2018-06-18
英國人決定撤走,我們唯有接受現實,希望延續近乎英治時期的行政制度和管治。
未食五月糉,寒衣未入櫳
作者:彭家發2018-06-17
「玉粽襲香千舸競,艾葉黃酒可驅邪。」農曆五月五日,原是一個曆訂全民僻疫驅邪日子,日久成俗。幾位傳奇人物附麗,使節日更加波瀾壯闊,深植人間。
走進中亞三國──尋找絲路的故事
作者:馮珍今2018-06-16
在異國的草原上,雖然看不見汗血寶馬奔騰騁馳;也未能目睹絲路駝隊熙熙攘攘,但我仍然聽到羌笛羯鼓在古城裏響起,幽怨悲涼;也可看到胡旋舞女仍為遠方的來客翩翩起舞,左旋右轉不知疲……
麥理浩時代《信報》忠言逆耳
作者:本社編輯部2018-06-15
據我們多年的觀察,英國人的管治,特點就是他們有足以專制、專橫的條件一意孤行,斷然行其所是,但優秀的是,他們往往會在最後關頭順從民意民情,不走極端。
夫妻籌辦《信報》的艱苦歲月──專訪駱友梅
作者:本社編輯部2018-06-14
「《信報》開辦一年左右,那是最艱難的時期,籌備階段訂購的印刷機器運到港要付錢,香植球先生在大跌市中賣股票幫我們。」
經典重現:《國民性十論》中的日本人
作者:潘文慧2018-06-13
《國民性十論》是日本人論日本國民性的百年經典,作者芳賀矢一其實是日本明治、大正時期的日本語言學家。
一箭定江山的小學會考
作者:楊興安2018-06-09
小學會考重要之處是決定一生的前途,因為只准考一次,使人生成敗得失際遇迴異。
香港人母語學英文
作者:鄭明仁2018-06-08
第一任港督Henry Pottinger的官方中文譯名竟是「煲顛茶」,廣東味十足,看來是廣東佬翻譯有意「過佢一戙」,暗示他是「癲佬煲茶」,亦只有廣東佬,才能用上如此啜核的中文。
禍害真能活千年嗎?
作者:張建雄2018-06-06
從十大奸臣的結局看「禍害活千年」——活得長命,還是活得罪惡?
貧乏而富足的年代
作者:楊興安2018-06-01
我愛看連環圖,在街頭小檔租書。因為怕母親買餸菜見到,總是躲到福壽里的一條樓梯頂看,有人上落時便挪身相就一下,真是其樂無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