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

百歲人瑞陳福坡
作者:廖書蘭2021-07-29
陳福坡出生在狼煙四起、炮火連天的時代,他卻能從顛沛流離的流亡生涯中,活出自己一道壯麗的彩虹;而今期頣百歲,身體仍然健康,心中仍有夢想!
陶傑:極左放水陋習吹襲英國
作者:編輯精選2021-07-29
雖然英國大學市場日漸商業化,需要中國來的留學消費者繳學費,但太過遷就來自東亞的「教育財神」,又會令英國的大學教育水準被拖低。
沈常福馬戲團
作者:鄭明仁2021-07-23
沈常福馬戲團50年代已享譽東南亞和台灣,60年代初在香港組班。現年76歲的周滿堂就是在那個時候作處女登台表演,他表演「炮彈飛人」,觀眾拍爛手掌。
「西九故宮」明年中開幕 傳統藝術互動新體驗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1-07-23
2020年是北京故宮博物院成立95周年、紫禁城600周歲,2022年中則是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開幕的大日子,這間與北京故宮博物館遙相對望,同樣肩負弘揚傳統中國藝術文化的重責,任重而道遠。
陳煒舜細訴女仔館興衰 透視香港女性及雙語教育歷史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1-07-20
香港曾有一所「女仔館」,與拔萃男、女書院的關係千絲萬縷。這所在香港歷史上存在了僅僅9年的學校,對香港後來的教育模式產生了不可低估的影響。中大中文系副教授陳煒舜日前便於書展座談中分享發掘到的史料。
著名學者倡閱《香港志》 :翔實記載古今香港 助港人認識身份源流
作者:編輯精選2021-07-20
《香港志》記述範圍上溯公元前5000年新石器時代的先民活動,下至2017年7月1日特區第五屆特區政府的成立,橫跨7000年的歷史變遷。編修《香港志》是香港歷來最大規模的史學工程。
最重要的三個字
作者:編輯精選2021-07-20
王心帆的《粵劇藝壇感舊錄》內容豐富,相信可與麥嘯霞《廣東戲劇史略》等戲曲專著,產生互補、互見、拼合或比較的作用,為粵劇史編撰工作或粵劇研究工作,提供更多有用的材料。
李焯芬:活好當下 人忙心不忙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1-07-19
配合今年香港書展「心靈勵志」的主題,李焯芬教授以「活好當下,心安自在──瘟疫、天災和人類社會的成長」為題,指出過去一年半以來,新冠病毒疫情影響全球,他期待不久將來疫情受控,大家可以恢復正常生活。
疫情下全港小學中文問答比賽龍爭虎鬥
作者:文灼非2021-07-19
「腹有詩書——全港小學校際中國語文常識問答比賽」歷時3個月的激烈競賽終於落幕,舉辦這個有意義的比賽,只希望為孩子帶來一個趣味學好中文的難得機會。
「覺醒年代」才覺醒
作者:張建雄2021-07-19
在香港長大的戰後嬰兒,大多如筆者一樣, 對清亡後的歷史一無所知,這就是當年的殖民地教育。 直到最近看了《覺醒年代》連續劇,才真的覺醒自己的無知與錯覺。
香港古蹟知多少?陳天權為你細數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1-07-16
深水埗主教山配水庫早前險遭清拆,因有「羅馬式」石柱及紅磚圓拱,獲古物諮詢委員會確認為「一級擬議歷史建築」而保留下來。香港有數以百計的法定古蹟、數以千計的歷史建築,到底是如何評級的呢?
傳理系老爺張國興
作者:鄭明仁2021-07-15
1968年,張國興應浸會學院傳理系主任余也魯邀請到浸會任教,筆者在三年級和四年級都上過「老爺」的課,深刻體會這位資深新聞工作者的厲害,他博學多才、人脈網絡廣闊,常邀得世外高人到校演講,學生受益不淺。
林鄭月娥:閱讀提升正能量 後疫情時期減壓良方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1-07-14
2021年香港書展從14日(周三)一連7日在灣仔會展中心舉行,今年有逾760家商戶參展。第三屆香港出版雙年獎頒獎典禮亦於同日上午舉行,行政長官林鄭月娥出席,並發表講話。
《何者魯迅》觀後感:初心不改餘一卒 戰士荷戟獨彷徨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1-07-13
綜觀《何者魯迅》舞台劇和魯迅生平,筆者認為魯迅「改變中國人精神」的初心始終未改,他堅持獨立思考,因此與同時代考慮政治多於考慮思想的文人顯得格格不入。
香江情懷,光影百年
作者:林準祥2021-07-13
今年香港書展,林準祥推出新的香港歷史圖冊。當中不乏重要的歷史影像,不少圖像更是源自當年的玻璃投影照片,屬首次展示,萬勿錯過。
《何者魯迅》觀後感:血薦軒轅醫科生 何以放棄柳葉刀?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1-07-12
負笈東瀛的魯迅,有一次觀看日俄戰爭幻燈片,見到中國人麻木地圍觀即將被處決的同胞,遂認為要救中國,首先必須改變中國人的精神,因此決定「棄醫從文」,這是魯迅在《吶喊》自序記述的往事。
東京奧運真能改寫日本國運嗎?
作者:張建雄2021-07-12
有問日本在疫情衝擊,經濟衰退,國力下降,人口老化之下, 國運如何?
《何者魯迅》:舞台劇演繹偉大文學家精神世界
作者:編輯精選2021-07-10
2019年是「五四運動」發生100周年,國史教育中心投票推選出魯迅為年度歷史人物。2021年7月9日起一連三天,由學生聯同專業演員共同演出《何者魯迅》舞台劇,紀念魯迅先生及這個意義非凡的愛國運動。
令譽污名之間,怎一個「秦」字了得!
作者:許志榮2021-07-10
將子孫黎民的榮辱安危,都以保家衛國之名收納在軍法管治的條文裏,真是長治久安之道嗎?當權者不諉過於人,敢於面對敗績而承擔責任,是收拾人心,轉危為機至關重要的前提。
中華新書香港情懷 見證時代療癒心靈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1-07-08
潮流興懷舊,今屆香港書展,中華書局亦重點推介與昔日香港有關的書籍,如《香江情懷‧光影百年》、《圖說香港歷史建築 1946-1997》、《時代見證:隱藏城鄉的歷史建築》……等,帶您先睹為快!
香港掌故之王
作者:鄭明仁2021-07-08
今天集中介紹香港掌故之王魯金。魯金原名梁濤,從事新聞工作50多年,曾在省、港、澳的報紙擔任編輯和撰述工作,抗戰勝利後來港定居,專注研究香港歷史,對於香港的民間風俗以及歷史掌故知之甚詳。
平反歹角
作者:黃珍妮2021-07-03
有沒有歷史學家分析一下,女性當家,當時社會是否盛世,治理得好嗎?一味說是篡位,但改朝換代的事經常發生,亂世總有因由,女人便說是禍水,男人便是奪權英雄。我們中國歷史也要來一次平反了。
回歸24年啦!
作者:廖書蘭2021-07-01
什麼是愛?不是只靠嘴巴說說而已,要看站立的腳跟在哪裏?我的立足與紮根之地是香港,我愛我的家園。
遇洋大人要學孟子不學孔子
作者:張建雄2021-07-01
Be Yourself就是「做回自己」就好,「堅定自信,據理力爭,不必退讓」,對美國人就要如此。
香港打吡大賽:四歲功名.一生一次
作者:編輯精選2021-06-30
香港打吡大賽可說是馬王誕生的搖藍,自1977至1978年度開始評選香港馬王以來,先後有多匹打吡冠軍在同一季度榮膺香港馬王,而獎金也曾經是全球第二高。
廖書蘭:黃世仲《黨人碑》的故事 比《十月圍城》更精彩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1-06-29
在11次推翻滿清的起義中,只有1895年10月的乙未廣州起義是孫中山策劃、指揮,雖然最後失敗了,但為什麼這次起義仍然有重要的意義呢?
古代香港的採珠業
作者:編輯精選2021-06-26
常尋的香港風景,也有着深遠的歷史,下次經過吐露港,不妨再回想這段採珠業故事,或許海底尚有珍珠等着你的發現。
殖民地的手段
作者:蔣匡文2021-06-25
因為不信任本地廣府人,英國便在印度及山東招募警察管港人,就是利用各地人的生活語言隔膜,以方便英國人從中管治。
疫症不分國界︰1968年香港流感
作者:編輯精選2021-06-24
戰後香港影響最大的疫症,應是1968年7月在香港首先爆發的新型流感H3N2,俗稱「香港流感」。當時在美國,更有牌面寫上「香港流感是非美國的!」為什麼?
施仲謀:活學經典顯文化力量 唐端正:仁義道德也要有護法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1-06-23
西方自從出了「進化論」,便相信「強存弱亡,優勝劣敗」的道理,不相信「天下一家」、「天下為公」;中國人「講道德,說仁義」,可是西方列強「不吃這一套」,是否講道德說仁義「沒有力量」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