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在利他利己的精神下,我們才能實踐生命無上的價值,才能體現萬物皆能共容、共用、共榮的價值。
在邁向可持續未來的過程中,供應鏈的角色不容忽視。商界有責任在這關鍵領域引領方向,為可持續發展的經濟創造有利條件。
阮重文形容,達騰工業是一家家庭式企業,視員工為重要資產。他表示:「自從我入職以來,管理層一直非常重視人情味,並採取人性化的管理方式,這讓員工對公司產生歸屬感。員工對公司來說,就像家人一樣。
能羅致和留住優秀人才為公司效勞,是企業主管工作的重中之重,尤其在知識為本的商業世界,人才爭奪已成常態,各地各業都着力佈陣奮戰。就我看來,能培養人才的「三心」,是箇中關鍵。
中聯辦副主任祁斌的發言強調了香港在國際市場中的重要角色,並為大灣區的上市公司提供了寶貴的發展建議。未來,企業需要更加積極地探索國際市場,利用香港的優勢,實現可持續發展。
美國大選塵埃落定,特朗普大權在握、重返白宮,供應鏈出路何在?大中華區的企業面臨挑戰,如何做對應對措施?為什麼解決「牛鞭」帶來的供應鏈問題有其必要性?現代供應鏈管理之父李效良教授與您真誠分享。
財政司司長陳茂波表示,香港在大灣區企業國際化進程中能夠創造更大的價值和機遇,主要體現在提供國際化、高品質和綠色的籌融資服務,香港是全國企業出海首選基地,以及積極深化與東南亞等新興市場關係三方面。
氣候轉型規劃在各種自願披露框架中已存在多年,監管機構正逐步開始或計劃要求企業強制披露這類規劃。2024年行政長官《施政報告》將綠色金融列為重點,顯示其重要。
對某些公司而言,中國戰略依然代表着如何在中國做好生意,但對更多的公司而言,中國戰略將代表着如何與中國做好生意,我更喜歡稱之為「以中國為核心的全球戰略」。
香港在地緣政治的影響下,企業走出去拓展海外市場的經驗與挑戰,特別是香港企業在面對國際市場的官僚化和政治風險時,如何應對挑戰?一起聽聽富衛集團主席兼獨立非執行董事、前商務及經濟發展局局長馬時亨的分析。
只有訂立好持續穩實的規章制度,以及有效的日常運作及檢討系統,才能讓變革表裏和合,達到真正內化。
「希望你選擇來我們學校。我們相信,你可以跟其他錄取者,組成一個理想的團隊。」那通電話,偶爾在夢中響起。那電話中的聲音似乎在提醒我:人終究是孤獨的。人能在世上找到最大的財富,就是一個,理想的團隊。
在中國新一輪「出海」浪潮中,中型企業將成為主力?眼下,中國外部環境惡化、內需又未完全發揮,產業大轉移帶來了什麼機遇?香港在其中扮演了什麼樣的角色?一起聽聽馮氏集團主席馮國經的分析。
第39屆原劉素珊紀念講座暨「2024最佳管理培訓及發展獎」頒獎順利舉行,特別邀請了李寧先生擔任主禮嘉賓,他分享了從運動員成功轉型為企業家的經歷,特別強調培訓和發展對於個人成長和企業成功的重要性。
初出茅廬的新人最大挑戰是如何「做好份工」,也就是在職場上投入工作並做出成績。下面提出幾個用心做好本分的要素,給新人幾點温馨提示。
大企業真的可以走向綠色嗎?樂觀主義者會說,當巨人開始銷售有機嬰兒食品或環保洗髮水時,地球就有救了。畢竟,大公司擁有深厚的資金和實力,可以大規模創新,對嗎?
在今天,我看到普華的情況,腦海中浮現了兩道彩虹的交錯。如果是有「如果」的,如果博斯不出售自己。今天我們的業務,特別在中國的業務會做成怎樣呢?
日本人不願生小孩,如今又加上通脹和加稅,營業稅又加至10%,老人只能幹到不能動,百年老店就終結了。
聯合利華在收購B&J的談判中,同意了一份獨特的協議,這份協議成為企業如何在收購中維護自身使命的範例。
SHEIN、遊戲科學及其他中國內地的科技公司正在證明,只要你明確自己的目標並掌握專業知識,同時不懼困難,願意付出耐心和專注,就有實現成功的途徑。
價值驅動的商業實踐和高品質產品的結合,使B&J能在高度競爭的雪糕市場中佔有一席之地,並建立了忠誠的客戶群。然而,曲高的另一面,就是和寡。
只是教導組織或課堂成員要保持成長心態已經不夠,以成長心態行事不再只是個人的責任。現在,組織或課堂的領導人也有責任創造成長心態的文化。
善經濟的最高目標是促進萬物共生共榮,明白個體與群體之間互相依存,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才能超越源於恐懼意識的零和遊戲,從集體共善到集體共榮。
經緯青年商會日前頒發第四屆飛越品牌大獎得獎企業,大會從23間參與企業中嚴選出19間得獎企業及企業領袖。
為使企業更全面考慮氣候變化的影響並採取相關措施,多個國際標準都對此提出要求。企業亦應同時把握時間,為減碳增韌做好充分準備,以實現可持續發展:減緩、調適和增韌是應對氣候變化的三大關鍵。
大灣區作為中國經濟發展的重要引擎,需要強大的法律支援體系來支持企業的發展,唯在處理跨境爭議時,往往欠缺相關人才。香港須從四方面培養更多跨境調解人才,提高香港在國際舞台上的調解服務能力。
香港科技大學環境及可持續發展學部首席發展顧問陸恭蕙女士,榮獲本年度的ESG翹楚大獎,一起聽聽她細說香港在ESG工作方面有什麼進展和更上一層樓的建議?
在本文中,我們探討了一些正在重塑中國新能源汽車領域的關鍵變革力量,這些創新展現了以消費者為中心的創新和科技進步如何快速推動中國汽車工業發展。
灼見名家x恒生大學第三屆ESG大獎主題為「低碳經濟 開創香港綠色新機遇」,共有5位業界精英、19家企業和機構獲得嘉許,得獎者及代表逐一上台發表獲獎感言。
現今大數據、人工智能和物聯網等新興技術,正日益滲透到各行各業,無疑讓我們擔憂這些新技術的測試及監管措施是否足夠,以及在技術更新和系統維護方面,如何確保安全性和穩定性。政府又應該擔當什麼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