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着新世界積極拓展粵港澳大灣區,鄭志剛表示將為下一代創造一個更潔淨的未來出一分力,期盼全球更多企業能夠加入減少碳足跡、保護環境的行列,為所有持份者創造共享價值,攜手為氣候變化作出改變。
耐克的創始人菲爾·奈特(Phil Knight)指出,「1972年5月1日,我們自立門戶,因為鬼冢虎炒了我們魷魚,在我們的屁股狠狠的踢了一腳。就這樣,耐克誕生了。」
溢達與中國推行改革開放政策同一年(1978年)創立,由專注生產襯衫,到今天發展成一家知識型創新企業,40多年來非常重視環境保護及員工關懷,其成功經驗向中國及世界展示未來製造業的革新標準。
「灣區公關傳訊全面睇」座談會由香港公共關係專業人員協會(PRPA)及灼見名家合辦;大灣區共同家園青年公益基金贊助。
許多人喜歡跟着前人的腳步,走相同的路線,以為這樣比較容易成功,其實不然,因為他必須做得比前人更好,才能有所超越。
我闖進內地市場的切入點,是以商業與文化並重,既談生意,也談文化學問;既介紹西方的資本市場及金融財務手段,也探討傳統中華文化的現代通用性,更視之為經商智慧的資料庫。
香港公司治理公會會長李俊豪(執業資深會計師)對公司應採用哪種治理方法抱有深刻見解。他闡述他為何希望能擴大公眾對治理專業人士職能的認識,以及他們如何透過與會計師合作,從而推動可持續發展。
常有公司同事或年輕學生,希望我談談未來的趨勢。其實我的看法很可能是錯的,因為未來根本不可預測,否則我就去炒股了。
有人話「電車佬」馬斯克口不對心,剛剛話經濟唔好要裁走10%員工,但立刻表示要請更多員工來迎接經濟復甦;其實,馬斯克這樣做也是逢三退一,唔裁走一些冗員,又點會有空缺給予新人?
大紫荊勳賢、菱電集團創辦人、港協暨奧委會名譽副會長胡法光博士,上周六(6月4日)逝世,終年98歲。他上世紀長期熱心參與公共和社會服務,行政長官林鄭月娥及署理民政事務局局長陳積志均表示深切哀悼。
年輕人應該對「改變」感到高興,因為如果沒有改變,那些工作經驗豐富或居高位的人,將永遠都是贏家。
超媒體控股周四(6月2日)舉行投資者及媒體分享會,集團創辦人、董事會主席兼行政總裁邵忠透露,集團未來發展的其中一個重點,是與百度集團「強強聯合」,共同打造一個虛擬生活平台「元邦」。
天下文化今年已屆40周年,多位企業領袖一直都是天下文化的傳主,吳敏求正是其中一位。他不僅擁有多項「第一」,更有不少「唯一」的榮耀,且讓我娓娓道來他的成功之路。
心裏真正富足的人,正正便如曾博士一樣,不追求華麗的表面,卻是為自己認為真正有價值的事付出和奉獻。這條路,曾博士一路走來,靠的便是勤奮刻苦,體驗了「書山自有石徑,學海豈無彼岸」。
以筆者多年的觀察及個人親身經歷,Bernard是一個能將「人本領導」思維落實的卓越領導者。他待人處事經常展現着富人情味的「人本思維」,他不以人的職位及權力高低而決定擺什麼款。
工作40年來,我從沒有問過老闆:「我的權限在哪裏?」我總覺得為公司做事,該做就去做,不需要等老闆授權。
在贏得立法會會計界功能界別選舉後,黃俊碩(執業資深會計師)講述監管改革、會計行業的可持續性,以及他會如何提升會計師的整體利益和提出所關注的事項。
中電控股有限公司集團總監阮蘇少湄當選新一屆香港總商會主席,接替已服務兩年、宣布卸任的王冬勝。安永香港及澳門區主管合伙人陳瑞娟連任理事,並獲選常務副主席。
數十年的職場經驗讓我觀察到,做事專注的人,往往成功的機率也較高。
團結香港基金總裁鄭李錦芬女士身兼多職,雖然已屆退休年齡,但她認為退休後的自由生活缺乏意義,最後決定重投商界及社會工作,希望接觸新的知識和年輕人。
「眼下香港不是沒有機會的。」容永祺強調,看到有年輕人就業得很好,有年輕人創業成功,只要裝備好自己,年輕人一定有機會的。他指出,年輕人發展需要具備兩個條件──知識和心態。
哲學家伯克說,出錢相助是富人向天才致敬的方式,在今天已經過時。倒不如說出錢相助使知識更普及,是富人對社會的責任。
香港上海大酒店有限公司董事總經理兼行政總裁郭敬文分享如何帶領公司渡過新冠疫情危機,以及如何在集團內建立公平和具透明度的企業文化,從而塑造一支忠誠團隊能呈獻廣受讚譽的服務之餘,也可以克服所有挑戰。
作者:
香港專業及資深行政人員協會2022-04-27
香港專業及資深行政人員協會慈善信託捐贈抗疫禮物包予東區醫院醫護人員及捐款香港單親協會購買防疫用品及支援確診家庭,疫流送暖。
因為我不只是刻板地接受命令,主管叫我做什麼就做什麼,而是先去理解做這件事的目的是什麼?了解主管的動機之後,我可以想出很多方法達成他的目標,再無趣的工作都因此變得很有挑戰性。
從西方對俄羅斯制裁中可看出,香港的確是全球最安全的一個金融中心。因此如何保護好香港的全球金融中心的地位,重要性遠遠超過經濟層面。
疫境期間林崇綏博士並沒有因為自己的成就而遺忘矜貧救厄的使命,反而身體力行,活出了真正南丁格爾的精神。
「原來,早不一定好!7點之前,客人可能在刷牙或處理事情,7點才準備妥當,這時送上早餐,一切銜接妥善,才是真正的貼心服務。」
如果說過去的50年,中美關係的發展以及中國的改革開放為今天的繁榮奠定了基礎,那麼未來的50年會是什麼樣子?
很多人以為只要跟着老闆的方法去做,即使錯了,自己也沒有責任。一開始就存有這種推諉的心態,事情怎麼可能做得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