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u Apr 17 2025 11:44:41 GMT+0000 (Coordinated Universal Time)

鄭宏泰

現任香港中文大學香港亞太研究所社會及政治發展研究中心聯席主任;香港大學香港人文社會研究所名譽助理教授。於2003-2011年任職香港大學亞洲研究中心研究助理教授之職。主要從事華人家族企與港澳社會政策等研究,近期著作(或合著)包括:《香港華人家族企業個案研究》、《香港身份證透視》、《香港米業史》、《香港股史》、《香港大老:周壽臣》、《香港大老:何東》、《香港將軍:何世禮》等。其次,亦合編了《華人家族企業傳承研究》、《澳門社會實錄》及《澳門特區新貌》等書,並在國際期刊及區域期刊上發表相關論文十數篇。

生財聚財:全球慈善基金中心的發展之本
作者:鄭宏泰2024-05-08
要打造香港作為全球慈善基金中心,須從生財與聚財的根本入手,根本固則枝葉茂。雖然現時香港經濟增長有待提升,但是底子壯、生財能力強,前景向好,金融市場的基本因素亦十分穩固,潛力尚未完全發揮。
把香港打造為全球慈善基金中心
作者:鄭宏泰2024-04-30
若能把香港建立成全球慈善基金中心,可帶來如下多方面效益。如直接效益方面,慈善資金在香港落戶設立,必然投入股票、債券、地產等投資產品之中,因此能「激活」相關產業,壯大香港金融力量。
思考陳松青現象的教訓
作者:鄭宏泰2024-04-23
巧遇以陳松青藍本的電影《金手指》上映,觀影後發覺在現實中,佳寧事件無論主角配角的人生經歷、收購合併、幕後黑手等等,均比電影更精彩,也更荒誕,亦因這些精彩荒誕有血有淚的故事,構成了一個時代的歷史。
資本流聚與香港的過去、現在和未來
作者:鄭宏泰2023-10-24
若細心回顧香港資本市場的發展歷史,不難發現,最為可靠且較易吸引的,其實是海外華人資金,這一方面是因為海外華人經濟實力不容低估,資本雄厚,且需尋求多元出路,香港資本市場長期均屬他們多元投資的重要一環。
經濟轉型與香港的過去、現在和未來
作者:鄭宏泰2023-10-20
綜合香港百多年經濟發展與轉型的前途軌跡,不難看到那種「時勢造英雄」的影子。香港社會與經濟已非昔日吳下阿蒙,發展動力已非成長期般巨大的問題,各經濟層面相互糾纏,不易單憑內部產業變革帶動經濟轉型。
為中醫藥產業發展藍圖提供落地建議
作者:鄭宏泰2023-01-10
業界對政府的中醫藥政策頗有微言,而每當談到有關政策,無不搖頭歎息又或恨鐵不成鋼,正是對專業的執著,而行政長官在首份《施政報告》內對中醫藥發展亦着墨不少,反映雙方正朝着同一方向去。
為《施政報告》中藥產業發展藍圖補上一筆
作者:鄭宏泰2023-01-03
為了更好統籌中醫藥事務包括推廣工作,行政長官表示會強化醫務衞生局中醫藥處職能,開設中醫藥專員,這點我們是贊同的,不過要提的是專員一職應由熟悉中藥人士出任,而非繼續現在由西醫為管治中醫藥業的班子。
建立誠信體系 強化香港及內地中藥品牌
作者:鄭宏泰2022-12-26
「香港製造」讓人食得安心,建基於長久以來建立的誠信體系,從各方面為品質把控,建立誠信可靠的品牌形象。那麼應如何加以利用這誠信優勢,為中藥產業開拓發展空間,並強化香港及內地中藥品牌?
為設廠規範及藥品註冊「折牆鬆綁」
作者:鄭宏泰2022-12-21
香港生產的中藥品具品牌優勢,可是政策僵硬拖其後腿,政府有必要「拆牆鬆綁」減少政策掣肘,為發展創造條件。
中藥國際化策略,由香港拉動東盟市場
作者:鄭宏泰2022-12-13
以質優見稱的港中藥在內地受到歡迎,且與洋中藥對撼也毫不遜色,這品牌優勢除了建基於中藥品質量,當然還有香港的制度保證,現在正是中藥業「發圍」的大好機會。
中藥國際化:港商與美國磋商中藥標準化的啟發
作者:鄭宏泰2022-12-06
由人文視野及國際網絡視之,雖然中國大門趟開多時,相比港商與國際市場進行貿易及接觸的歷史仍有距離,這點讓具國際視野的中醫藥港商大有優勢。
以中藥品牌優勢為港爭氣,區域經濟融合何懼之有
作者:鄭宏泰2022-11-29
兩地業界並不是競爭對手,開放內地市場予港藥,夥拍共同做大做強,立足內地放眼國際。
港中藥力壓洋中藥脫穎內地市場
作者:鄭宏泰2022-11-22
香港中藥享負中外,榮耀實應歸於企業自身努力,不過單靠個別企業,難以把整個業界做大做強,亦無從帶領香港開拓新經濟發展領域。
說了20年,香港中藥業還能「發圍」嗎?
作者:鄭宏泰2022-11-15
在中西藥體系接軌,以及藥物質量話語權上,香港在釐訂藥物標準及推動國際化上可扮演什麼角色?
把中醫藥業發展為香港支柱產業
作者:鄭宏泰2022-11-09
香港有很雄厚經濟實力,但本身缺乏天然資源、土地匱乏,着力發展創新科技,實在是無可厚非的選擇,唯我們卻長期忽略另一極具潛力的產業──中醫藥業。
男性勞動力參與率連年下滑之謎
作者:鄭宏泰2021-09-29
香港是外向型開放經濟,積極參與國家經貿發展之際,也不應忽視外圍環境轉變。鼓勵女性兼顧家庭與事業,也要深入了解男性勞動力參與率連年下跌之啟示,避免此消彼長,互相抵消,始能保持社會生產力。
劫後重生 接種疫苗 復原可期
作者:鄭宏泰2021-07-15
香港是外向型自由市場經濟,必須面向全球,外圍影響向來直接而深遠,難以獨善其身,亦無從閉關自守;應對之道,莫過於借鏡新加坡,及早全民接種疫苗治本,始為上策。
通脹重來幻似真 科技創新效益增
作者:鄭宏泰2021-07-06
維護國際金融中心,商貿樞紐、航運中樞等舉足輕重地位之餘,更應全力推動高科技發展,為各行業提升效益與生產力創造有利條件,讓香港發揮競爭潛力。
考驗香港貨幣金融之三大困擾
作者:鄭宏泰2021-04-16
香港金融成就與政治體制無必然關係。關鍵是市場公開、公平、公正,受到各方認同。一國兩制及兩幣乃相輔相成,貫徹自由資本市場,延續香港國際金融中心傳奇,發揮人民幣離岸中樞功能。
抗疫因時制宜,得失一念之差
作者:鄭宏泰2021-02-06
預防疫苗面世,帶來曙光及希望,是形勢轉捩點,也是對政府之考驗。特區政府能否痛定思痛、亡羊補牢,且拭目以待。瘟疫有後遺症,社會須面對家庭破碎等現實。即使傷痕有朝癒合,傷痛烙印也永難磨滅。
文咸街里:「貨通南北、金融東西」的起點
作者:鄭宏泰2020-11-15
文咸街與周邊社區,乃至於東西南北商業貿易活動,以及連結南洋、新舊金山,甚至全球的多方網絡始於何時?是怎樣逐步形成的?當中又有哪些鮮為人知、起落跌宕的傳奇故事?
何鴻燊百歲人生的十點經驗總結和思考
作者:鄭宏泰2020-06-04
對於何鴻燊的傳奇人生,以及其家族的故事,由於大小傳媒常有報導,相信海內外華人社會均耳熟能詳,本文扼要介紹其人生經歷,再總結其成功經驗,並提出一些思考。
「扶梯」直上看風雲變
作者:鄭宏泰2019-08-21
在我們心目中,最吸引我們視野,驅動研究好奇的,是曾經在電梯系統四周的大街小巷與各式建築物中生活的不同人物或是曾發生的故事。
辣招失靈自有因 正本清源解困局
作者:鄭宏泰2017-01-31
正本清源,應大刀闊斧改弦易轍,讓轉手市場重拾主導。
電子錢包方興未艾 正視衍生槓杆效應
作者:鄭宏泰2016-12-21
按照新法例,銀行兼營電子錢包,儲值等同客戶存款,直接算入貨幣統計,而獨立營運商之儲值,則間接算入,造成「一數兩制」於理不合。
「樓換樓」官司是否反映施政議政退步?
作者:鄭宏泰2016-11-09
問題根源應該是法律草擬及審議過程欠嚴謹,百密一疏。
美國加息逼在眉睫 香港金融應對之道
作者:鄭宏泰2015-10-12
財金當局幾個應變假設,明顯與事實不符,讓人有與現實脫節之感。可以大膽地說,期望游資撤離實乃不切實際的一廂情願,而銀行流動資金及儲備受壓的機會亦不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