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n Mar 30 2025 09:55:59 GMT+0000 (Coordinated Universal Time)

楊佩珊

教育博士(教育管理),香港大學理學士,主修數學;香港城市大學計算機科學碩士。早年執教電腦及數學科,並推動資訊科技發展及升學就業輔導等工作。現任仁濟醫院羅陳楚思中學校長。香港浸會大學學校領導課程兼任導師,並擔任學校領導課程同學會副主席。曾任知識產權處學習軟件管理委員及製作委員、聯校資訊科技學會司庫、教育局課程發展處中學電腦科教科書評審委員、優質教育基金計劃評審員;初中數學多元練習、《香港中學會考資訊科技科教材套件》及中學電腦科教科書作者。也曾擔任《教協報》及《學校與家庭》資訊科技教育專欄作者。

七習慣實踐篇(二)──要事第一
作者:楊佩珊2021-03-03
讓自己走出舒適區,改變自己的時間運用習慣,抱着習慣一主動積極的精神,忠於自己第二習慣中的使命宣言,以終為始,拿出勇氣走進勇氣區,讓你的潛能展現。
七習慣實踐篇──以終為始
作者:楊佩珊2020-12-28
以終為始,即為通過創造明確的願景而激發內在的成就動機。通過實踐這個習慣,能夠幫助人對自己的目標更加明確,從而達到成功。
七習慣實踐篇──主動積極
作者:楊佩珊2020-10-23
七習慣的第一個習慣是「主動積極.Proactive」,它是七個習慣之母,如你不能做好習慣一,其他的六個習慣你也不能做好。習慣一是讓我們學習情緒的管理,學會為自己的生活負責。
定向——失向——重新定向
作者:楊佩珊2020-08-31
當你處於挫折或困難時,你會選擇讓自己困於失向生活中的不安與困苦,還是嘗試尋找第二次轉折的機會,讓自己重新定向?
「疫」境中華麗轉身
作者:楊佩珊2020-06-29
環球疫情過後,我們如何轉危為機,如何利用這個特別短的暑假重新裝備自己,迎接新時代的降臨呢?我們需要3R來讓我們可在「疫」與逆境中華麗轉身。
起來!重新出發!
作者:楊佩珊2020-05-26
5月27日一個充滿着期待的日子即將來臨,同學們都懷着興奮的感情重返闊別多時的校園。在開學前的一天,讓我們以三個「起來」一同攜手重新出發,開展新的一頁。
在疫境下富起來
作者:楊佩珊2020-04-22
行動上富起來的人,他們會利用這段時整理自己所學,透過在家沒有課堂的時間,利用網上的資源作更深入的探知,利用因為疫情而免費開放的學習資源,探究自己的興趣,探索自己的生涯規劃。
活在疫下
作者:楊佩珊2020-03-18
活在疫下想增強免疫力,嘗試將焦點放在白色畫紙,為它填上色彩,每天都保持心情開朗,發放正能量,這能治己也能利人。
從一所個案學校看創科與教育的現況
作者:楊佩珊2020-02-17
要在課程中達至綜合知識,學以致用,協作解難,發揮創意的目的,現在只是展開了小成功的一步,學生還需要更大的空間發揮他們的創意與潛能。
七習慣與成功的學習生活──雙贏思維、知彼解己、綜合統效、不斷更新
作者:楊佩珊2020-01-13
要成為一個成功的領袖,就要懂得如何使團隊的成功。七習慣中的習慣四︰雙贏思維;習慣五︰知彼解己,以及習慣六︰綜合統效,正好是使團隊的成功的重要習慣。
七習慣與成功的學習生活──主動積極、以終為始、要事第一
作者:楊佩珊2019-12-09
筆者常與學生說笑能養成首三個習慣的同學,大多是老師與家長心目中的好學生。首三個習慣分別為習慣性一︰主動積極;習慣二︰以終為始;習慣三︰要事第一。
學習原來如此多「分」
作者:楊佩珊2019-11-14
家長或同學們不要硬將別人的一套學習策略卻加於自己身上,擁有不同的學習風格類型的同學,會有各自的有效學習策略。
讓自己快樂
作者:楊佩珊2019-09-27
要讓自己快樂,先要由自己做起,再將快樂傳播出來,你就會得到快樂的回報。
河南遊記──豫‧重遇
作者:楊佩珊2019-08-30
今次重臨河南,終能得償所願到訪中國文字博物館,在到訪前更有幸能跟文字大師上了一節課,使我在參觀文字博物館時能有更深刻的體會。
六月天──慶祝端午節和父親節
作者:楊佩珊2019-06-24
對於莘莘學子而言,6月正是考試月。其實每年還有兩個節日會在6月發生,它們就是端午節和父親節。
學習的只是學生,止於課室嗎?
作者:楊佩珊2019-05-24
改變不單只在於學生,更要着眼在老師。老師若只守在課室及書本內,視覺變得狹隘,知識的內容和教學的技巧都追不上也配合不到走在資訊高度公路上的學生。學習的不止學生,也不止於課室。
清明節和復活節與數學的關係
作者:楊佩珊2019-04-16
每年的復活節都是在3月至4月間,但每人年的日子也不相同,時在3月尾,時在4月初,今年更在4月中旬後。究竟背後不解之謎是什麼呢?
教育新景象 助學生成長
作者:楊佩珊2019-03-12
新一屆政府上任後,新增資源如雨後春筍。小學的中層人員分工、中小學的行政工作分工,輔導及特殊教育需要的支援等新增資源的運用,都對現行學校的運作及生態有着莫大的改變。
金豬獻瑞
作者:楊佩珊2019-02-01
在現實生活中,人們常將豬和懶惰、愚笨聯繫在一起,認為它們只喜歡吃和睡,終日無所事事。但豬實情是一點也不笨,還天生異能。
不可能的2018
作者:楊佩珊2018-12-31
聖誕前夕和2018年結束前,我看到孩子將不可能化成可能。
非同凡響
作者:楊佩珊2018-11-22
期盼電影《非同凡響》能喚起社會人士對特殊教育學生的需要與支持的同時,也能喚醒社會人士對學生、學校、老師、校長的需要與支持,讓教育回歸本質。
香港電子煙與加拿大大麻的命運
作者:楊佩珊2018-10-24
今天我們面對電子煙的挑戰,最終是有限度規管或是全面禁止、經濟利益先行或是市民健康為首,這每一步及每一點都要思慮清楚。
減壓攻略
作者:楊佩珊2018-09-12
在平日繁忙的工作及學習裏,我們總可以找到方法紓壓放鬆。筆者在此跟大家分享一些減壓攻略。
新高中公路上的出口
作者:楊佩珊2018-07-23
在此寄語當局,在檢視及重整新高中課程時,請着眼在如何騰出空間,讓學生能學以致用,將知識化作創新意念,擴闊學生視野,那學習才會有趣味和意義。
泰山氣勢雄 青島風光好
作者:楊佩珊2018-06-04
若要到認識山東儒家文化,那曲阜一定是不可錯過的遊覽之地。
新高中公路上的支路出口
作者:楊佩珊2018-05-10
提升應用學習的認受性,減低應用學習科目的標籤及次等化的效應,有助學生利用應用學習科目成績作升學用途,成為他們在新高中公路上的一個支路出口。
老師你回不回來
作者:楊佩珊2018-04-06
台灣爽文國中的王政忠老師的教育路上曾迷失,但孩子的成長、改變和真誠,再加上地震的催化,讓王老師的教育初心重燃。今天,我們的初心還在嗎?
傳承師德 燃亮生命
作者:楊佩珊2018-03-02
作為啟導老師,除了傳承經驗外,也是一個生命影響生命的過程,「傳承師德,燃亮生命」可說是香港教育大學啟導計劃的精神。
清華大學文化與國情專題研修課程
作者:楊佩珊2018-01-08
早前30多位師生參加了由北京清華大學舉辦的文化與國情専題研修課程。除了講座、體驗式的學習外,更與清華大學的學生交流,是寶貴的學習體驗。
京港校長交流及協作計劃(二)
作者:楊佩珊2017-12-27
最令筆者深刻印象是北京學生的「活」,以往內地學生的表現總給予人一種死板的感覺,但在周會內他們熱衷發問及回答主持的問題,那份自信及自主是我意料不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