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ue Apr 01 2025 09:28:04 GMT+0000 (Coordinated Universal Time)

文灼非

現任灼見名家傳媒社長及行政總裁。曾在《信報》服務超過20年,先後出任日報政治評論版編輯、助理總編輯、《信報財經月刊》總編輯。香港大學文學士,香港中文大學哲學碩士(政治與行政)。1994年獲獎學金赴美國佛羅里達洲The Poynter Institute for Media Studies修讀傳媒管理課程。2000年同時獲選為哈佛大學尼曼新聞學人(Nieman Fellow)及史丹福大學奈特新聞學人(Knight Fellow),當年決定赴史丹福遊學一年。2011-12年獲花旗獎學金入讀清華大學EMBA媒體班。

2007-2016年擔任香港大學校務委員會委員兼校董。2006-2010年任香港大學畢業同學會會長。曾任香港大學畢業同學會教育基金副主席。其他公職包括:香港新聞工作者聯會副主席、嶺南大學中文系顧問委員會主席、香港教育大學人文學院發展顧問委員會委員、香港恒生大學企業傳訊諮詢委員會委員、香港書展顧問委員會成員、北部都會區諮詢委員會推廣及公眾參與小組委員會委員等。作品有《香江百人志》、《名家論中國》、《中國采風》、《香港情懷》、《採訪心影錄》、《同學@香港》等。2016年獲頒香港大學名譽大學院士。2019年12月獲香港恒生大學頒發君子企業家獎。

理大滕錦光校長看香港創科產業的前景
作者:文灼非2022-01-17
香港理工大學的校訓是:開物成務,勵學利民, 創校以來創科碩果累累,相信在香港的新時代會有更好的發揮。
我們同期都辦新媒體──悼念新聞前輩江迅
作者:文灼非2021-11-15
江迅1994年移居香港,加入《亞洲週刊》擔任資深特派員,以他在內地文化及新聞界的深厚資歷,很快就嶄露頭角,闖出名堂,很多獨家報道挖出鮮為人知的內幕消息。
香港下一個5年是關鍵時刻
作者:文灼非2021-10-28
過去四分之一世紀香港歷盡經濟蕭條、金鐘佔領、修例風波、世紀疫情⋯⋯最後都能夠化險為夷,香港氣數未盡,下一個五年,我們將有新的機遇、新的發展,走出困局。
百年香港大學學生會往何處去?
作者:文灼非2021-09-06
港大最近因爲一批不成熟的學生代表犯了嚴重錯誤而不承認學生會的地位,變成校外組織,終結過百年的夥伴關係,是否過於草率?一間排名世界前列的百年學府失去了學生自治的機制,將來會培養出怎樣的人才?
30年河東,30年河西:我對中美國運的一點體會
作者:文灼非2021-07-28
中國古老的智慧:30年河東,30年河西,在中美兩大陣營這30年的表現充分反映出來。兩個國家一個古老,一個年輕,沒有世仇,優勢互補,鬥則兩敗,和則互利,但願兩國領導人的智慧可以化危為機。
疫情下全港小學中文問答比賽龍爭虎鬥
作者:文灼非2021-07-19
「腹有詩書——全港小學校際中國語文常識問答比賽」歷時3個月的激烈競賽終於落幕,舉辦這個有意義的比賽,只希望為孩子帶來一個趣味學好中文的難得機會。
東華學院新人事,新使命,新挑戰
作者:文灼非2021-06-09
東華書院新校長是土生土長的陳慧慈教授,陳校長擁有豐富的大專院校管理及行政經驗,在出任東華學院校長前,為澳洲紐卡素大學副校長(新加坡分校),期望帶領東華學院在5至10年內升格成為大學。
大灣區新藍圖、新機遇
作者:文灼非2021-05-27
第三屆財經峰會幾經波折,一延再延,終於在2021年5月7日順利舉行。今年以「大灣區新商機」為主題,邀請了十位涵蓋政、學、商界的領袖翹楚擔任演講嘉賓,從政策規劃、金融科技、人才流動等多方面進行深入探討。
香港中文大學劫後再出發
作者:文灼非2021-03-08
香港的政治大氣候出現巨變,學者根本不能抵擋這股強大的衝擊力量,所有大學都面對同樣的難題,不必對各校校長過於苛責。
滕錦光銳意提升香港理工大學的創科力量
作者:文灼非2021-02-16
滕錦光教授出任香港理工大學校長一年半以來,首次接受本社文灼非社長專訪,深入詳盡的分享了他對理大發展的願景及對香港推動創科的看法。
舉辦腹有詩書──小學中文常識問答比賽的意義
作者:文灼非2021-01-06
今年初我們構思一個有趣學中文的活動,腹有詩書──全港小學校際中國語文常識問答比賽是一個面向全港小學的文化教育計劃,鼓勵小學生增加中文閱讀,提升他們對學習中國語文和中華文化的興趣,以達致推廣中文的目的。
我看香港大學遴選兩名副校長的風波
作者:文灼非2020-12-23
香港的院校變得愈來愈政治化,會令一些國際學者卻步。港大也應汲取教訓,如何在一開始便在公關方面做好危機管理,是一大考驗。
新冠疫情為我們帶來的危與機
作者:文灼非2020-11-27
轉眼之間,灼見名家周年論壇已經踏入第六屆。今年由於疫情持續,慶典究竟辦與不辦,我們掙扎了好一陣子。堅持舉辦需要很大的勇氣,天時地利人和更缺一不可,六周年論壇最終能順利進行,非常感恩。
真正了解一國兩制的精粹——悼念摯友國世平教授
作者:文灼非2020-11-16
9月底傳來噩耗,幾乎不敢相信深圳大學國世平教授突然因急病撒手人寰,英年早逝,離我們而去。國教授是中國少數真正了解一國兩制精粹的學者。
民國政要傅秉常90年前創立香港大學校友會
作者:文灼非2020-11-03
香港大學校友會年慶祝成立90周年,我對它的歷史很感興趣。會所內有一個紀錄歷任會長名字的牌匾,創會會長原來是民國時代的要員、國父孫中山先生十分器重的傅秉常。
香港大學中文學會九十年滄桑
作者:文灼非2020-08-17
我在1983年11月出任港大中文學會的出版幹事,負責學會所有出版事宜,包括編輯年刊《友文》,由約稿、編輯到找印刷廠及廣告商,幾乎是一腳踢。沒想到,這一年的出版經驗,為我日後從事新聞出版行業埋下了伏筆。
字旅喜相逢 疑是故人來
作者:文灼非2020-07-18
馮珍今新作《字旅再相逢》中收錄12個人物專訪,受訪者全是香港文化界的中堅分子,來自不一樣的領域,有文學、藝術、歷史、電影、戲劇、音樂、宗教等。
錢大康對香港高等教育的貢獻
作者:文灼非2020-07-16
香港浸會大學校長錢大康將於今年8月底五年任期屆滿後退休,頗令人感到意外。離別在即,錢校長最近開始邀請各界朋友聚會,陸續餞別。
守護港大學生會四十載——悼念呂君發先生
作者:文灼非2020-06-22
5月初從香港大學學生會前幹事得悉,我們敬重的發叔──港大學生會前經理呂君發先生於4月因病去世,歷屆幹事友好都覺得很突然。
香港大學走在抗疫最前線
作者:文灼非2020-05-06
社交媒體發達,每天手機都充斥着很多虛假信息,無從查證核實,香港很需要一個權威的資訊平台。《港大抗疫最前線》網站可謂來得及時。
袁國勇教授的敢言實幹
作者:文灼非2020-04-02
3月初一個下午,走進氣氛肅殺的香港瑪麗醫院旁袁國勇簡樸的辦公室,聽他分享早前在武漢考察的所見所聞。
大學校園新學年難復自由開放
作者:文灼非2020-02-10
大學需要加強本科生的教學及學生事務工作。這次修例風波警察拘捕的數千人當中,有為數不少的大學生及中學生,他們為什麼會無畏無懼的走上街頭,甚至做出各種破壞行為?香港的教育百病叢生,在這次風波充分暴露出來。
周年論壇政經學界名家發揮重大影響力──灼見名家傳媒5周年回顧
作者:文灼非2019-11-22
5年來香港換過兩任特首,社會發生過兩次重大運動,灼見名家同仁認認真真的努力耕耘,為大時代留下一點印記,為社會貢獻一些改革良方。
為大時代留下一點印記──灼見名家傳媒5周年回顧
作者:文灼非2019-11-21
幾經斟酌研究,我們把公司願景定為:建立一個優質媒體平台,在大中華地區發揮影響力;使命有三:一、為讀者搜羅優秀作家;二、為優秀作家提供理想寫作平台;三、為社會長遠發展貢獻真知灼見。
香港中文大學校園劫後寂寥
作者:文灼非2019-11-18
周日(17日)返母校了解日前的校園衝突究竟有多嚴重。美麗的中大校園需要一段時間休養生息,才能回覆舊觀。
反修例運動與大學生角色
作者:文灼非2019-09-02
在反修例運動中,大學生擔當重要角色,走在最前綫,但這次與之前不同,沒有明顯的領導,泛民議員發揮不了什麼作用,學界領袖也只是參與者。
香港大學校長張翔的考驗
作者:文灼非2019-08-22
張翔上任校長一年,與學生仍未建立深厚關係,建議他在新學年開始後,定期與學生代表在官邸茶敘,聆聽年輕人的心聲。
大灣區高等院校的分工與挑戰
作者:文灼非2019-08-08
過去30多年,香港高等教育有長足發展,走上國際化的路,老牌大學實力愈見雄厚,新興大學進步快速,在多個國際排名有突出表現,成績有目共睹。香港成為大灣區重要一員後,厚積多年的高等教育優勢可以發揮重大作用。
社會撕裂危機四伏 急需大和解
作者:文灼非2019-07-20
特區政府的青少年政策需要做根本的改革,讓年輕人看得到未來的出路。教育界也任重道遠,如何讓學生裝備好迎接不確定的未來,每位老師都有一份重要的使命。
華為有能力與美國抗衡嗎?
作者:文灼非2019-06-27
華為汲取中興的教訓,加大力度發展自家品牌的晶片製造技術。華為及旗下海思半導體分別以內部信件的方式通知員工,指公司早有防備。且看這家中國通訊龍頭企業如何度過這個難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