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u Apr 17 2025 11:03:28 GMT+0000 (Coordinated Universal Time)

邱國光

英國布理斯托大學博士,主修教育行政及語言教育。現為「仨文教育」首席顧問,積極推廣glocal education(本土全球教育),致力培育具本土情懷、國家觀念、全球視野的世界公民。亦為國史教育中心(香港)行政總監、「中華歷史文化獎勵基金」總幹事、「同心教育基金會(香港)」學術顧問、灼見名家專欄作家及「香港東坡詩社」副會長。研究興趣包括教育政策及管理、香港教育史、語言規劃、英語教學等。最近著作及編著作品包括:《三盞青燈:香港‧北京‧巴黎》、《香港青年政策何去何從》、《人間天堂──毛里求斯服務研習之旅》、《風采心·情·志──風采十五周年的故事》、同心一生一師系列《廣西越南篇》、《廣西越南續篇》、《大灣區柬埔寨篇》、《校長也上課》等書。

教育,不只是今天,更是明天!
作者:邱國光2022-07-07
教育可令孩子儲蓄內省能力,以不變應萬變,找出自己的人生理想,為人生重新定位,陶鑄生命的意義。教育,始終充滿希望!
浪漫之城──珠海
作者:邱國光2022-06-02
珠海在80年代改革開放之前只是一個邊陲小鎮,人口不足6000人,但是近代卻名人輩出。除了留學教育的先驅,更出產不少大買辦商人。
地靈人傑話中山
作者:邱國光2022-04-29
中山建市始於1925 年(民國14年),是為紀念世紀偉人孫中山先生,把時為「香山」縣易名「中山」縣。中山在近代發展產出無數名人,如神話般的城市,身為中山人、珠海人乃至與中山市毗鄰的香港人也與有榮焉。
佛山──不只是佛的山
作者:邱國光2022-03-24
佛山自晉唐以來,文士輩出,文脈綿延昌盛;有陶藝之鄉、武術之鄉、美食之鄉、粵劇之鄉、嶺南成藥之鄉、獅藝之鄉等美譽。
認識惠州──以情切入
作者:邱國光2022-02-22
家國情懷是引領學生增強國家認同,培養學生對家庭、民族、國家、社會責任感的上佳切入點。惠州就具有這方面的優勢。
心聯通──僑鄉文化話江門
作者:邱國光2022-01-17
江門素有「中國第一僑鄉」之稱,目前生活在海外和港澳地區的五邑人竟多達380萬人。全廣東省居於海外的華僑約有2000萬人,江門已佔約1/6,比例頗高;而按不完全統計,每5個香港人,就有1個是祖籍五邑。
大灣區機遇的鑰匙
作者:邱國光2021-12-15
年輕人對大灣區發展仍裹足不前、欠缺信心,不是在理性上的不認識,而是欠缺一種感情。國民教育的根本在國史教育。同理,要打開大灣區發展的大門,歷史正是一條恰當的鑰匙。
在大灣區其他城市升學如何選擇?
作者:邱國光2021-11-12
大灣區發展方興未艾,不少港人也希望盡早趕上這趟高速列車;但在人生事業拼搏之餘,子女教育不容忽視!多點理解,早點籌謀,日後就會減少後悔抉擇的機會!
李雲迪風波:干卿底事?
作者:邱國光2021-10-27
為何社會大眾對李雲迪的性生活顯得那麼關心?是吹趨一池春水,庸人自擾?是八卦心理作祟?還是站在道德高地的審判?
如何預防學童自殺?
作者:邱國光2021-10-15
早幾年,美國Netflix推出電視劇《13個理由》,這種戲劇表達手法,無疑把自殺者光榮化、英雄化、浪漫化、淒美化。政府似乎有必要對新的傳媒訂立新的遊戲規則。
教育改革重點是考試管理
作者:邱國光2021-09-23
百年前,五四青年追求科學、民主、自由。21世紀的今天,我們需要的是要擁有正面人生價值、懂得思考、有創造力的年青人。
談內地翻天覆地教育新政策
作者:邱國光2021-09-08
學校課後服務結束時間原則上不早於當地正常下班時間。以香港為例,上班一族工作時間多是朝九晚六,即孩子們離校時間最早也是黃昏六時。
柏林宣言:世紀教育大改革
作者:邱國光2021-06-29
「改變世界」是願景,能否落實端賴我們的願力。前路是艱辛的,但只要目標明確,齊心協力,必有所成。
可持續發展教育不只是環保教育
作者:邱國光2021-06-10
「可持續發展教育」是一個新的概念,是透過教育讓每一個人掌握相應的知識、技能、價值觀和態度,成為促進可持續發展的變革推動者。
把歷史文化帶到現場
作者:邱國光2021-05-27
過往一學年,夥伴學校囿於疫情,需間歇性停授實體課,老師們仍各出奇謀,設計不同活動以激發學生學習歷史文化之心,誠屬難得。
國史 vs 中國歷史
作者:邱國光2021-05-10
國學大師錢穆先生在《國史大綱》中的名言:「溫情與敬意」,正好道出了本國史與他國歷史在本質上的不同。
風雨飄搖百年國史教育
作者:邱國光2021-04-26
近幾年國史教育在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加上民間組織亦積極配合,國史教育的發展似有陽春之勢;但殷鑑不遠,國史在香港戰後的發展始終反覆無常。
逆境是人生的正常經歷
作者:邱國光2021-04-08
逆境是人生的一個正常經歷,是上天賦與人類一個機會,把精神生命提升至另一層次。
學童自殺,不是社會的錯!
作者:邱國光2021-03-22
要幫助學童成長,認清生命的本質、人生的意義、用行動履踐正向的生命,蓄積源自內心的喜悅,聚沙成塔,自能長養孟子所謂的「浩然之氣」。逆境只是人生的一個正常經歷,生命的秘密就在於此。
重思香港專上教育的發展
作者:邱國光2021-03-04
40年內香港大學生數目增加了六倍,增幅不可謂不驚人!我們的社會能承受這麼多的大學生嗎?社會愈趨動盪、年輕人愈趨激進,專上教育欠缺清晰發展方向也可能是一個主因。
海外留學:五眼聯盟以外的選擇
作者:邱國光2021-02-18
五眼聯盟國向來是港人及內地父母為孩子選擇留學的主要目的地,但隨着中美關係緊張、一些國家歧視華人以亞裔人的事例不斷增加,父母對送子女到這些國家學習自有戒心。其實,除此之外還有哪些好選擇?
國際教育日真的全無新聞價值?
作者:邱國光2021-01-29
老百姓困於生活,又疲於疫情,不留意、不關心,亦情有可原;唯專業前線、教育研究者、政策制定、執行者,卻完全罔聞,情況令人費解。教育要有願景,身為教育工作者,實要三思!
Western Education is Sin?
作者:邱國光2021-01-15
若從Boko Haram是恐怖主義組織角度出發,Boko Haram的翻譯應是「西方教育是罪惡的」(Western education is sin),而非「博科聖地」!
2021年學校教育可做什麼?
作者:邱國光2020-12-29
於學校而言,新冠病毒爆發期間,最嚴峻的莫過於停課停學。據聯合國教育、科學及文化組織推算,全球因此而全國或局部地區停課的國家超過190個,受影響的學童達16億!這樣大規模的停課,前所未有,自然大受關注。
「非常態」的境內考察活動
作者:邱國光2020-12-10
疫情嚴峻,社交距離、限聚令陸續出現;國與國、地區與地區之間的實體交往關卡重重,境外交流已變成不可能。窮則變、變則通,境外不可以,境內又如何?
難過的一年
作者:邱國光2020-11-26
短短兩年,整個社會變化之大,前後對比,不禁潸然下淚……但傷心有用嗎?
怎樣重建價值?
作者:邱國光2020-11-12
反思,是內心對外境挑戰的一種回應,這些回應若是積極的、正面的才可說是反思;若是消極的、負面的,非但不可獲得反思的效果,且會對挑戰的外境有一個不正確,以至錯誤的認識。
學生喜愛歷史科還是科學科?
作者:邱國光2020-10-27
在當前的香港,若問學生歷史和科學較喜愛那一科,多數學生應會選擇科學學科。但在英國,新近發表了一個有關科學教育的調查報告,答案卻是與我們想當然的答案截然不同。
價值失序的社會
作者:邱國光2020-10-12
知識工廠基金會預計社會價值將會失序,社會各項事情變得反覆無常、難以預料、錯綜複雜及晦暗不明。應諸近來世界乃至香港的發展,基金會的預測,真的不幸言中。
疫情下海外留學的強弱機危(SWOT)
作者:邱國光2020-09-22
本文以「強弱機危(SWOT)」模型分析這問題,讓家長在現今全球疫情仍然嚴峻下,對送子女海外留學有一個較全面的思考角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