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u Apr 03 2025 08:07:50 GMT+0000 (Coordinated Universal Time)

彭智華

香港註冊教育心理學家,從事教育31年,擁有中外教育及教育心理學碩士學位,現為香港香港大學輔導碩士課程實習工作坊導師。同時,亦為香港小學學生輔導專業人員協會榮譽顧問、香港幼兒教育人員協會榮譽顧問。 於2005年成功研發《9S®全腦開發九攻略》,讓教師及家長更能為學童提供全方位的感官刺激,特別為有特殊學習需要的學童提供多元化的學習途徑,更能奠下良好的基礎。於2009年,《全腦開發九攻略》論文更獲第二屆中華婦幼健康大會評爲優秀論文一等獎。

品德與EQ
作者:彭智華2016-02-15
在21世紀,大家需要揉合不同文化,以不同角度共同思考解決問題的方案,偏向其中一面都是不健康的狀態。
讚讚孩子?挑剔孩子?
作者:彭智華2016-01-27
每個孩子獨一無二,都有獨特個性、不同能力,家長絕不能一本通書睇到老,以此心態制訂讚彈準則。事實上,不論讚賞彈劾,的而且確乃是學問!
面對學習能力差異,教師應該先教還是先問?
作者:彭智華2016-01-13
現在教師需要面對孩子的學習程度的差異,就算家長面對自己的子女,也不一定準確捉摸他們的程度。我們一般在教學時,不論是家長或教師,都有機會使用「問」的方法……
學校不能沒有集隊
作者:彭智華2015-12-28
學校的集隊有如團體的步操,若磨練團隊精神的重要過程,參加者可能當時並不知道自己有什麼真正的得着,但參與那無形的群體氣氛是學習的一個環節,成長中是不能缺少的……
居安思危 求生應變
作者:彭智華2015-12-13
假若我們能夠具備多一些處理生活突發意外的意識及技巧,對自身安全有很大益處,也令我們有更健康的心理素質,面對人生中有形或無形的災害。所以,我們要強調「居安思危」……
治療自娛自我發展的藍圖
作者:彭智華2015-11-24
現在仍有些人誤會有特殊教育需要 SEN 的學童,會對家庭、學校及社會大眾構成精神及經濟上的重擔。其實,問題關鍵是能否讓社會大眾真正認識 SEN 的學童,為他們做好生涯規劃,不再浪費他們的潛能。
SEN 生涯規劃的重要性
作者:彭智華2015-11-10
一般人就業後,仍需持續進修才能夠與社會發展同步;但有特殊教育需要的畢業生,即使真能獲得就業機會,仍難尋找合適持續進修的空間!
求學主角的逆轉
作者:彭智華2015-10-20
以前「求學的主角」是兒童,是學生;時移勢易,現時「求學的主角」有時變了是家長,是教師,兒童並不着急於學習,更不熱衷於在學校的學習,因為學校不再是他們求學的唯一途徑,還有五花八門的媒體引導他們在網絡世界天天去「求玩」,都可能將學校教育比下去!
制服團體的謎思
作者:彭智華2015-09-15
究竟是什麼元素可以刺激學生參加制服團體,而令他們有所得着呢?原來核心是制服團體的最後兩個字……
家長與學校的磨合
作者:彭智華2015-08-23
以前的孩子,的確可能受到教師不合理對待,受了屈辱未能平反。反之,現今也有家長的申訴,是不合理的。子女犯了錯誤,仍要千方百計維護,掩飾過錯。究竟應該採取什麼態度、怎樣做才能找到平衡點呢?
現代科技與特殊教育
作者:彭智華2015-06-17
我們必須承認,資訊科技的發達,確實可以改善的我們生活的效率,令溝通更暢順,更可改善有學習障礙或先天殘障學童的學習機會,提升他們的學習表現。
不修不補,後患無窮?
作者:彭智華2015-03-17
孩子在這種的生活環境下成長,很容易習慣無憂無慮地享受這些資源;不愁吃、不愁穿、更不愁沒玩具玩,總之未玩厭之前已經有新的,這一代的兒童比起前一兩代在物質上真的是幸福多了,但究竟對他們的心理成長有什麼影響呢?
麻煩與方便
作者:彭智華2015-03-03
教師可以營造麻煩給學生,假若每名學生只有一枝顏色筆,但教師要求學生完成一幅彩色的圖畫,這些煩惱可以令他們思考怎樣處理資源不足或如何向人請求;要求學生寫計劃書才給予他們期望的資源或協助,也是為他們添麻煩,而對他們的學習是有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