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n Apr 27 2025 11:32:40 GMT+0000 (Coordinated Universal Time)

陸觀豪

退休銀行家,曾任本地上市銀行常務董事,具30年實務經驗。退休後從事金融研究,最近與中文大學教授合作,研究大中華金融發展,並在《信報》及《信報月刊》定期發表文章。

銀行難分虛與實 科技革新非革命
作者:陸觀豪2019-10-02
必須認識的是,虛擬銀行並非金融革命,彼所能者,實體銀行也能;反之,實體銀行能者,虛擬銀行卻未必能。
騷亂止於斡旋制於民心
作者:陸觀豪2019-09-03
若果我們明白當前局勢難以一時三刻解決,而過去的歷史教訓是,持久戰和消耗戰不利運動的發展,因為香港經濟命脈雖不受打擊,但必然殃及那些只想過和平安定生活的普羅市民、打工仔,那肯定不是抗爭者願見的局面。
認清社會運動歷史與現實
作者:陸觀豪2019-08-20
本文想藉過去多場社會運動的發展與結局作出一些分析,進而指出當前運動的死局與出路。
缺乏政治互信 爭拗容易小事化大
作者:陸觀豪2019-08-09
是回修例小事化大,引起軒然大波,觸碰多方政治底線,動搖社會安定基石,說到底是政治互信極為薄弱之故,唯這方面的修補在社會嚴重撕裂且十分政治化下,卻極為不易。
評級不是審批信貸唯一標準
作者:陸觀豪2019-06-20
香港所沿用資料庫,其實先天條件及後天操作追不上市場發展,現時更出現保安漏洞,讓個人私隱岌岌可危。
凝聚三政共識 立法利民益彰
作者:陸觀豪2019-06-11
香港社會長期難以凝聚「三政」共識,缺乏政治信任,大小法案討論必然寸步難行,更不要說招引外力為己助威,容易令香港掉進大國博弈狹縫,這些均非香港之福。
智慧時代資訊多 考驗官民大智慧
作者:陸觀豪2019-05-07
智慧大時代,互聯網發達,資訊氾濫。事故底因有待調查,傳媒以至社交網卻急不及待,不旋踵「權威」消息及「專家」評論充斥,彷彿已掌握來龍去脈。
港美息差久分未合 熱錢來去如幻似真
作者:陸觀豪2019-04-03
客戶外幣存款則存放境外同業等資產照應,外幣及港元存款掉換,資金實際未流出銀行系統,卻造成外資進出假像。
「一帶一路」五年回顧:基礎建設的分析
作者:陸觀豪2019-03-26
「非路帶經濟」與「路帶經濟」之間的基礎建設指數變化,很可能與中國大力推動區域內建設有關。
新官場現形記:沙中線剪不斷理還亂
作者:陸觀豪2019-03-20
涉事三方原來合作無間,現各自修行,扭盡六丑脫身。官場十字真言:「推、側、閃、避、卸;懵、傻、戇、痴、呆」,嘆為觀止。
公私營屋改7:3 港效星有神無髓
作者:陸觀豪2019-01-10
特區政府師法獅城,但似未悉箇中奧妙,措施自相矛盾。左手殷切覓地建公營住房,右手放行流入私樓市場,供求永無平衡之日。
強積金年金貪免稅 慎防先甜後苦
作者:陸觀豪2019-01-08
政府正陸續實施2018年度預算案稅務寬減,尤其提高強制性公積金(強積金)自願供款免稅額至每年6萬元,且惠及延遞年金供款。政客喜出望外,稱讚官員從善如流,惟未知他們有否了解強積金及年金皆私營,是盤生意。
《延禧攻略》揭企業傳承 女性擔要角
作者:陸觀豪2019-01-03
在欣賞劇中人爾虞我詐的「宮鬥」之餘,我們覺得更反思當中帶出的一個重大社會現象:相對於男性在「前台」──如沙場、商場或政壇上的刀來劍往、生死相搏;居於「後台」的女性,在後宮之中的勾心鬥角,同樣激烈非常。
無手足世代降臨的人口結構新挑戰
作者:陸觀豪2018-12-27
若我們不能從較根源性入手,例如化解遲婚問題、居住空間狹窄問題、工作欠保障收入卻停滯不增問題等等,則出生率必然如聯合國經濟與社會事務部所指「沒有回升的迹象」,這樣必會窒礙未來經濟發展,動搖社會穩定基石。
中美科技競爭趨勢比較和思考
作者:陸觀豪2018-12-25
近年來,美國對中國科技發展卻表現得忌憚三分,是否真的反映中美之間的科技發展差距已經收窄,甚至到了可以爭一日之長短的地步呢?
陷阱止於智者:中美關係何處去?
作者:陸觀豪2018-12-19
在全球化年代,又處於經濟衰退時期,中美貿易、生產、投資,甚至人民交往又相互糾纏的年代,大動干戈的結果必然是「殺敵一千,自傷八百」。
釋放一帶一路競爭力 發揮香港金融優勢
作者:陸觀豪2018-12-11
中國與路帶倡議沿線經濟淵源非淺,五通皆備,何須香港穿針引線?不過,資金需求龐大,並非一國能獨力承擔,須集腋成裘。而金融正是香港所長,填補內地不足,何必捨長取短?
大橋交通混亂與「轉數快」欺詐 源於官僚思維
作者:陸觀豪2018-12-07
若政府能心領神會,官僚身體力行,大橋港方口岸交通混亂、轉數快系統百密一疏等問題應可避免,撥亂反正也不難。相反,若政府思維因循,官僚責不在我,不但於事無補,更節外生枝。
轉數快──沒有免費午餐
作者:陸觀豪2018-11-06
「轉數快」人人可免費即日收付,而非用者自付,大錢包商補貼客戶之餘,還補貼競爭同業,顯然乖離商業原則,違背自由市場規律。
新瓶舊酒──施政報告未解置業難困局
作者:陸觀豪2018-10-26
《施政報告》提出「明日大嶼願景」,開宗明義填海造地,也未雨綢繆儲備土地,留交新世代發展。前事不忘後事之師,未知政府有否汲取西九文化區之教訓?
藍籌紅籌競艷 指數取捨兩難
作者:陸觀豪2018-10-05
一國兩制下,香港經濟自主,倘若股市全由紅籌主導,無異變相內地的離岸市場,既有失本來設計與發展原意,亦不能更好地支持國家多元發展,長遠而言實非國家之福、香港之福,社會及業界值得深刻思考。
共享經濟:有誰快活有誰愁
作者:陸觀豪2018-10-02
一言蔽之,虛擬商貿共享經濟背後,仍是實體經濟,就算交易方式革新,結算方式革新,也跳不出貨銀兩訖這五指山。
房策苦學獅城 不如鬆綁二手市場
作者:陸觀豪2018-09-24
近年,受樓價屢升不跌的影響,社會對新加坡模式趨之若鶩,林鄭從善如流,推出「娥六招」呈現新加坡身影,銳意擴大資助置業。可是依樣葫蘆只有其形不具其實。
居屋轉售管制變相「期」貨可居
作者:陸觀豪2018-08-08
或許政府不願見居屋流失,新猷變相與出租公屋看齊,轉手居屋奇貨可居,實自相矛盾。
安得廣廈千萬間 住房政策公私抉擇
作者:陸觀豪2018-07-19
新加坡以公屋為主,從福利擴展至商品;香港以私樓為主,從商品伸延至福利,兩地政策起點有別,定位不同,但殊途同歸。
將錯就錯:再論析住房空置稅利弊
作者:陸觀豪2018-07-03
古諺云:「一法立,一弊生」,香港實行自由市場經濟,奉公開公平公正為臬律,政府不應輕言干預。
金融科技毋忘聯繫匯率制度初心
作者:陸觀豪2018-06-26
先進經濟奉行浮動匯率,而且設有中央銀行,無論儲值便利或虛擬銀行,皆可置於傳統銀行體制外,不影響貨幣金融穩定。香港獨善其身,實施固定匯率,不能依樣葫蘆。
銀行金融虛似實時實也虛
作者:陸觀豪2018-06-19
銀行無虛實之分,服務方式則可虛實兼行。若政府擬借道虛擬銀行拆解小存戶小商戶困惑,無異掩耳盜鈴,捨本逐末。他朝歷史重演,難道又還原監管?
認清增闢土地建議的虛實抉擇
作者:陸觀豪2018-05-18
正本清源,公屋私樓供求錯配,源於私樓市場失效,而後者源於辣招過猶不及。
熱錢十年來又去 港息扭曲理還亂
作者:陸觀豪2018-05-10
是回港元匯率急跌至臨界點,是外資撤離或港資外流表象,但同業拆借市場寬鬆,下游港美息差未收窄,步伐不一致,應是虛驚錯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