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 Apr 14 2025 11:26:26 GMT+0000 (Coordinated Universal Time)

陸觀豪

退休銀行家,曾任本地上市銀行常務董事,具30年實務經驗。退休後從事金融研究,最近與中文大學教授合作,研究大中華金融發展,並在《信報》及《信報月刊》定期發表文章。

財政預算蕭規曹隨 未能因時制宜
作者:陸觀豪2021-03-15
兩年以來,香港先後經歷社會動蕩及瘟疫洗禮,元氣大傷,而且餘波未了。新舊經濟交接之際,也是新舊常態轉捩點,除逆境自強,更應未雨綢繆。蕭規曹隨,難以應對前所未見之變局。
恒生指數何必隨波逐流?
作者:陸觀豪2021-01-21
恒生指數又擬大幅改革,目標卻欠明確,歷史數據之延續性,也嫌語焉不詳。歐美日市場指數歷史更悠久,面對基金洪流而擇善固執,箇中自有道理及學問,值得香港認真反思,隨波逐流是否明智?
股市沒全能指數 只有務實指數
作者:陸觀豪2021-01-14
指數是統計學之冷門課題,理論簡單卻博大精深,變化多端故易懂難精,尤其應用於股市實務。
現鈔數碼化消弭儲值便利風險
作者:陸觀豪2020-12-09
數碼現金面世,無疑是貨幣金融革新,可以消弭非銀行儲值便利之先天缺陷及風險,簡化多重監管,降低營運成本,發行商、零售商及消費者三方皆蒙其利。
數碼法定貨幣之迷惘與現實
作者:陸觀豪2020-11-19
中央銀行發行的數碼貨幣並非新形態,而是實體貨幣(鈔票)的交替,發行程序不變,具有同等地位及法律效力,與比特幣等數碼商品,有天淵之別。
香港是國家經濟內外循環之交接橋
作者:陸觀豪2020-11-17
香港位居華洋商貿要塞,向來是國家經濟內外循環之交接橋。假若轉入國家內循環,變成與內地各都市(如深圳、廣州、上海等)直接競爭,本身「亞洲國際大都會」(Asia’s World City)之優勢何以發揮?
深港粵創新地帶 名列全球第二
作者:陸觀豪2020-11-05
千禧新紀元,新興科技產業落戶,受惠貿易開放及金融改革而壯大。現今深港科技創新地帶成熟,成績屢獲國際認同,殊非僥倖。
抗疫摸石過河 總結經驗克難
作者:陸觀豪2020-10-12
若環顧全球其他地方抗疫,可謂有得有失。手忙腳亂沒做好應對者,事倍功半;不慌不忙能緊抓抗疫關鍵者,事半功倍。
失業待業數據落後 如何對症下藥?
作者:陸觀豪2020-10-07
瘟疫肆虐,抗疫防疫從嚴,甚至封關閉城,引發環球經濟危機,讀者心中有數,不用多言。其實有人歡喜有人愁,百業可歸納為四大情況,相應就業失業狀況亦有異。
經濟破舊未立新 歐美摸索香港愁
作者:陸觀豪2020-09-24
環球抗疫防疫,各地疲於奔命之餘,也惆悵經濟基礎轉變,破舊而未立新,傳統理論過時,探索復元之路,猶如摸着石頭過河。
百業水深火熱 救助還看精準
作者:陸觀豪2020-09-02
政府應對疫情的措施反映對當下經濟困局認識未深,以為不外傳統衰退,可是大家的出行習慣慢慢改變,開庫濟眾乃權宜之計,不治標,也不治本。筆者認為,政府在面對疫情不同階段,需要有不同政策和具透明度。
數碼貨幣百駿競走 香港兜圈坐失良機
作者:陸觀豪2020-08-31
據悉內地自2014年着手開發數碼人民幣,歷時6年之久,跳級越過傳統銀行同業清算系統,工程看似簡單而實際複雜。期內,香港金融科技開發成績又如何?
屋漏兼逢連夜雨 走資困惑虛還實
作者:陸觀豪2020-08-25
屋漏兼逢連夜雨之際,中美交惡,外交對碰接二連三,金融、科技成為爭奪關鍵,不但令香港科技交流未卜,影響香港作為國際經貿、金融、創新中心前途,更掀走資困惑。
非典型衰退 非傳統復原
作者:陸觀豪2020-07-07
新型冠狀病毒肺炎來勢凶猛,瘟疫肆虐半年,環球經濟陷入衰退。原以為各方反應過敏,待形勢穩定,經濟自當反彈,甚至先於疫症完結。不料曠日持久,實出乎經濟學家意料之外。
中美交惡 港元聯繫匯率備受考驗
作者:陸觀豪2020-06-17
今回大國再三交鋒,且是有備而來,香港處境夾縫,左右為難,勢殃及池魚,而聯繫匯率又樹大招風,相信衝擊投資信心不少。
去或留:豈止政治考慮咁簡單
作者:陸觀豪2020-06-03
要離開香港這個自小成長的熟習環境,移居一個陌生地方,另起爐灶,無論家居、事業、鄰居朋友圈等都要重頭開始,實在談何容易。
封關防疫礙復原 劫後重生變數多
作者:陸觀豪2020-05-26
香港經濟屬外向型,金融貿易航運是命脈,各地封關鎖城隔離愈久,經貿損傷愈深,民生影響愈大,復原時間愈長。
門庭依舊人事全非 議政功能不進反退
作者:陸觀豪2020-05-07
福兮禍所倚,禍兮福所依。當前內務委員會主席難產,適逢立法會換屆,何不趁機現代化監察施政及審議法案制度?
抗疫從嚴失經濟 財赤復蘇路漫長
作者:陸觀豪2020-04-24
香港是外向經濟體,環球經濟不景氣,怎可獨善其身?新冠肺炎情況嚴峻,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疫症似延續至秋季,甚至年底始消退。即使最樂觀估計,全面復原也需待明年,百業難免進入嚴冬。
十年一覺加息夢 空餘樓價未跌情
作者:陸觀豪2020-04-10
10年以來,特區3屆政府着力解決房屋問題,卻徒勞無功。癥結是以壓抑需求為本,寄望美元掉頭及加息解困。如今十年一覺,美息打回原形,疫症肆虐,環球經濟陷衰退邊緣,倘不知變通,讓監管從寬,香港不易跨過難關。
紓困洞明有學問 派錢練達見真章
作者:陸觀豪2020-03-12
新一份《財政預算案》提出全民派錢10000元,並非純粹政治考慮,也有實際需要。去年下半年以來社會動盪,是非功過得失,還待歷史公斷。不過政府一念之差,經濟受挫民生受苦,始終難推卸責任。
大灑金錢挽民生 更要撥亂穩金融
作者:陸觀豪2020-03-02
特區政府大灑金錢,穩定民心,催谷經濟,短期自然入不敷支,財政盈餘滾存縮減,外匯儲備流失更是在所難免。長期可否收支平衡,回復量入為出,則屬未知之數。
重溫風險管理思政府抗疫得失
作者:陸觀豪2020-02-26
疾病風險管理三條防線(檢疫、抗疫、防疫),環扣環互動互補。如今最前方檢疫防線失守,抗疫防線不勝負荷,防疫也倍感吃力,醫護夢魘或許成真。
全球化年代英美離群之衝擊及思考
作者:陸觀豪2020-02-20
撇開意識形態及選票政治等,英美兩國改弦易轍並非無迹可尋,說到底還是經濟利害作祟。
立法需求同存異 百變也不離其宗
作者:陸觀豪2020-02-11
政治乃求同存異,立法不離三大共識:政治有共識、政策有共識、程序有共識。
武漢肺炎肆虐 特區坐失兩制良機
作者:陸觀豪2020-02-07
倘若時光可以倒流,特區政府能看透局勢,巧妙活用「一國兩制」之利,及時實施臨時入境管制,減少中港跨境人流,形勢也許完全改觀。春節後市民盲搶口罩及食品行為,應不會出現;醫護人員之抗疫疑慮,只是杞人憂天。
經濟共榮圈:五大條件缺一不成
作者:陸觀豪2020-01-30
當前所謂「顏色經濟圈」只以政見掛帥,又對非其圈內採取攻擊破壞的暴力手段,而非源於本身較為突出的競爭力或生產力,五大條件自然難成氣候。
動盪困局的走資疑雲
作者:陸觀豪2019-12-03
聯繫匯率制度下,若港元長期偏軟,貼近7.85承兌下限,顯示有走資現象,但未足以遽下結論。其實,走資尚有三大統計現象,須同時出現始可確認,否則容易以偏概全。
政策欠協調 推廣電能車容易顧此失彼
作者:陸觀豪2019-11-26
推廣電能車是環球大氣候,不過香港政經形勢特殊,獨步單方稅項減免鼓勵置換,實難完全奏效。
《施政報告》蕭規曹隨 怎解深層矛盾
作者:陸觀豪2019-11-06
剛發表的《施政報告》蕭規曹隨,未見亮點新猷,實不難理解。當前社會動盪不安源於政治訴求,民怨是病徵而非病因。政治訴求不可能以政策解決,紓民解困不是萬應靈丹,往往事倍也無功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