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 Apr 14 2025 10:59:12 GMT+0000 (Coordinated Universal Time)
×
政局
香港
中國
台灣
國際
教育
親子
幼兒教育
小學
中學
高等教育
國際教育
文化
文學
歷史
藝術
語言
影視
音樂
財經
投資
地產
金融
生活
心靈
潮流
飲食
旅遊
健康
中醫
西醫
保健
運動
商業
企管
創業
領袖
科技
科研
科普
影片
名家榜
灼見活動
關於我們
政局
香港
中國
台灣
國際
教育
親子
幼兒教育
小學
中學
高等教育
國際教育
文化
文學
歷史
藝術
語言
影視
音樂
財經
投資
地產
金融
生活
心靈
潮流
飲食
旅遊
健康
中醫
西醫
保健
運動
商業
企管
創業
領袖
科技
科研
科普
影片
名家榜
灼見活動
關於我們
首頁
名家榜
李芝蘭
李芝蘭
城大公共及國際事務學系教授,專攻中港政治研究,期望能夠從多元的社會環境中,找出不同持份者中的共同點,推動社會進步。
再思·香港
新的黎明抑或十字路口?孟加拉政權更迭中的地緣政治平衡
作者:
李芝蘭
2024-09-18
孟加拉在南亞具有重要的戰略意義,本文旨在探討孟加拉在強鄰中國和印度之間,以及與西方國家──尤其是美國──之間的外交關係中,謹慎而微妙的地緣政治平衡。
再思·香港
香港再工業化需要更清晰定位
作者:
李芝蘭
2020-01-23
我們認為「再工業化」這個概念需要有更清晰的定位,並且相信一套在不同產業界別及相關專業團體共同參與下制訂的準則,可以令「再工業化」的政策含義更明確清晰,從而令政策更可持續及具操作性。
再思·香港
大灣區要素流動的新思考方向:超越對等與非對等
作者:
李芝蘭
2019-10-25
不要單純以經濟發展視角來看待大灣區,並應摒除傳統區域合作中,追求要素在政策「對等」或「非對等」中流動的視角,客觀地檢視雙方的優勢以及需要改進的地方,互相引進及補足。
再思·香港
教育與人口政策脫鈎 建設大灣區高等教育樞紐
作者:
李芝蘭
2018-09-06
要鼓勵香港本地院校吸納及培養更多本地的高等教育人才、形成良性循環、令香港知識型經濟的基礎更牢固,就必先要解除目前非本地生「來港入讀高等教育課程」幾乎等如可以「移民香港工作」的聯繫。
再思·香港
遏止居屋流入私營市場 轉售價格宜與入息掛鈎
作者:
李芝蘭
2018-07-31
居屋轉售機制新方案有助壓抑炒風、打擊套利,但在斬斷居屋市場與私營部門市場的力度依然略嫌不足。透過實施四項措施,可以避免私營部門樓價影響居屋市場,真正達致「居者有其屋」。
再思·香港
填海造地用途應設監管機制
作者:
李芝蘭
2018-07-24
目前,香港對填海所得土地用途的監管十分有限,這個問題從審批工程到項目竣工之間一直存在。
再思·香港
各國領事與業界領袖研討一帶一路多國商機
作者:
李芝蘭
2018-06-05
在「連結.香港專業服務.一帶一路」專題研討會上,各國領事與香港專業界別領袖就一帶一路機遇提出不同觀點,內容涵蓋眾多角度,意見鞭辟入裏。
再思·香港
國家認同的關鍵在於信任
作者:
李芝蘭
2018-03-28
當我們面對及處理「身份認同」這個問題時,我們不應把「國家身份認同」與「地方身份認同」放在一個對立位置,重心應放在處理國民身份認同度下滑,而不是去攻擊港人對香港這個家的強烈歸屬感。
再思·香港
國家認同與地方認同並不相悖
作者:
李芝蘭
2018-03-21
當我們在談及身份認同時,應力求避免簡單地使用單項分類指標。
再思·香港
香港軟實力與大灣區城市協作的初步思考
作者:
李芝蘭
2017-08-04
香港作為一國兩制憲制模式中的第二制,給內地提供了多元化的視角去審視國家的治理和發展。
再思·香港
應對國家新形勢需善用香港一國兩制
作者:
李芝蘭
2017-07-28
自1978年以來憑藉廣東的低成本以及香港的國際化,兩地便形成了一個「前店後廠」的格局。
再思·香港
從超越利己角度看香港參與一帶一路
作者:
李芝蘭
2016-12-16
但要達到自身經濟發展的效果,關鍵在於香港能否發揮超越利己的角色,不單只顧個人利益,亦要為大經濟環境創造條件作出貢獻,其中一個方法是在推進一帶一路中上成為不可或缺的一員。
再思·香港
港生不如外地生?
作者:
李芝蘭
2016-12-09
我們曾與一些剛畢業的港生討論,他們不認為自己的能力比外地生輸蝕,只不過現在會計師事務所很多業務都是面向中國大陸,在當地土生土長、熟識當地文化以及有人事關係的外地生(大部分來自內地)自然佔有優勢。
再思·香港
香港專業服務軟實力的貢獻
作者:
李芝蘭
2016-12-02
回顧歷史,香港在中國經濟發展過程中一直角色關鍵。
再思·香港
中國經濟起飛與大國責任
作者:
李芝蘭
2016-11-18
中外學界對於中國經濟急速發展以及如何在世界秩序中承擔起相匹配的責任討論很多,基本的共識是能力愈大,責任愈大 。
再思·香港
會計系學生對前景的評估
作者:
李芝蘭
2016-10-27
香港會計業界要持續發展,就要不斷提升國際競爭力,吸納更多精英新血入行至關重要,會計行業從薪金增幅來說極為吸引,學生亦有意願投入這個行業 ,但超強度的工作要求卻令不少有志者躊躇卻步。
再思·香港
香港會計業的可持續發展:研究成果發布暨業界交流會觀點綜述
作者:
李芝蘭
2016-10-24
對於不少中小型會計師事務所感覺監管準則經常改變,會計師公會代表指出這是一個世界潮流。
再思·香港
「一帶一路」是出路嗎?
作者:
李芝蘭
2016-06-13
現在是時候讓我們再一次追本溯源,重新認識及思考如何善用並改進優勢,使香港在一帶一路中找出獨特定位。
再思·香港
世代鴻溝是否不可跨越?
作者:
李芝蘭
2016-05-30
社會流動減慢、生活壓力與日俱增所引發的世代之爭是香港近年的熱點題目。
再思·香港
會計業內的多元視角看發展瓶頸和出路
作者:
李芝蘭
2016-05-17
近年內地大型企業來港上市招股的熱潮已不復當年。
再思·香港
香港會計業持續發展與社會流動
作者:
李芝蘭
2016-05-10
香港的會計業面臨的千頭萬緒處境,或多或少折射出香港的現況。
熱門文章
「蘭得有心人」蘭花展明起香港公園 設免費導賞
編輯精選
馬斯克走人 改革仍繼續
王弼
趙靈敏:特朗普向普京示好只是一廂情願? 中國國力日益強大 美聯俄抗中戰略為何無出路?
本社編輯部
美關稅掀環球美國經濟危機 劉寧榮:特朗普欲迫他國談判取利
本社編輯部
清明雨送別三位朋友
廖書蘭
赫拉特的故事
張信剛
美國的「計劃」經濟
何國良
長和出售港口事件的啟示
袁彌昌
校園性侵事件頻發誰之責──教師性侵女生案的啟示
鄒秉恩
AI是跨學科研究催化劑 卸任後專注AI for Science──專訪科技大學副校長汪揚教授
本社編輯部
麥萃才教授:美國關稅戰為什麼對中國有利? 特朗普自製經濟大衰退 真正目的何在? 財經專家深度剖析
本社編輯部
鹹出情緒病?中醫指古醫書有載 精神科:忌節食、勿走碳水、宜靜觀訓練
本社編輯部
《哪吒2》包場傳播優秀文化
編輯精選
新加坡資深外交官馬凱碩:21世紀並非亞洲的崛起 而是歷史在復位? 民主不是萬能藥? 中美角力為何將無止境?
本社編輯部
從巴拿馬港口交易 看中國走向蔚藍的大時代意義
關品方
陳坤耀:環球政經大趨勢對人力資源發展的啟示
編輯精選
債市風暴迫特朗普暫緩全球對等關稅 唯中國貨照徵125%
本社編輯部
腹有詩書賽前講座 潘銘基、賴慶芳、蒲葦分享學好中文之道
本社編輯部
長和事件的解讀與警示
張炳良
台海戰雲密布 盧兆興:軍演是遏制台獨親美反中的姿態展示
本社編輯部
提示訊息
您已成功加入電子報名單.
Launch moda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