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n Apr 27 2025 04:37:33 GMT+0000 (Coordinated Universal Time)

李鈞陶

法國里昂大學分子生物學專家博士及加拿大麥基爾大學生化哲學博士。早年任加拿大寶林格爾曼海姆醫藥公司(Boehringer Mannheim)及雅培大藥廠之銷售和市場行銷經理,返港後曾任《信報》首屆科技版編輯、《信報月刊》執行編輯及〈格物情趣〉專欄作家達13年之久。自2000年至今,李博士曾任本港及內地多家生物製藥企業之高管人員,專責科技研發及國際行銷,又曾在香港大學中醫藥學院擔任助理院長,致力於中藥現代化之應用研究,並連續六年獲委任為香港創新科技署「小企業研究援助計劃」(SERAP)評審委員會專家委員。現為加拿大昂珂生化醫藥企業(Encore BioPharmaceuticals Inc.)創辦人之一及資深業務拓展副總裁。於2016年去世。

急公好義 視錢財為身外物
作者:李鈞陶2016-02-29
曹仁超一生雖然在談金錢投資,卻視錢財為身外物,從不為金錢奴,更不會因財失義,這是他令人敬佩之處 。
表觀遺傳學的崛起
作者:李鈞陶2015-07-25
自 DNA 基因分子及遺傳密碼在50年代確立以來,生物學界大都認為人生壽命與健康既是天賦自先天遺傳,但又受後天生養環境所影響,所以健康與疾病實取決於先天與後生(nature & nurture)兩大因素所支配。
藍莓子與奧米加-3的食療功效
作者:李鈞陶2015-07-18
承上一文章,歐美研究者近年意外地發現,與葡萄同屬漿果類的藍莓子,對視力有獨特的食療保健效益;而奧米加-3亦有顯著食療功效……
飲食防癌的表觀遺傳學
作者:李鈞陶2015-07-11
近30年間,東風西漸,中國「藥食同源」的概念亦引起了不少外國醫藥家研究的興趣,他們很想探究中國民間的食療傳統究竟有何科學根據……
潮濕家宅易罹病災
作者:李鈞陶2015-07-04
如果你懷疑家宅有黴菌和細菌污染的可能,家中有親人無故患病,或免疫頑疾頻密發作,可以看看這篇文章的建議……
真菌感染能致慢性鼻竇炎
作者:李鈞陶2015-06-27
一直以來,醫學界認為僅有少於10%的慢性鼻竇炎病例可歸咎於真菌過敏。不過,新近的研究表明,事實上真菌感染可能是幾乎所有慢性鼻竇炎的罪魁禍首……
家居污染致病之源
作者:李鈞陶2015-06-20
多人以為,本港戶外空氣污染嚴重,只要減少外出,或避免到人煙稠密地區逛街,應該不會罹受環境污染之累吧?殊不知家居環境同樣有不少足以引發健康問題的污染……
心境愉快 不藥而自癒?
作者:李鈞陶2015-06-13
衛斯理的研究團隊徵召了100名自願者,分別對他們處於各種情緒狀態下的心激素分泌情況,進行跟蹤測試。結果發現,參試者的情緒愈高昂,心情愈愉悅,心臟所分泌的心激素就愈充沛。這項發現對人體的自癒機制有重大的啟示……
心臟可以治癌?
作者:李鈞陶2015-06-06
美國南佛羅里達大學健康科學研究中心首席科學家大衛‧衛斯理向全世界發表了一項驚人的研究成果:一些由心臟分泌出來的激素,不僅可以在24小時內殺死95%以上的癌細胞,且對其他絕症也有顯著的治療效益!
心病還須心藥醫?
作者:李鈞陶2015-05-30
紓解精神緊張、調節心靈情緒,對養生延年,甚或緩解病痛,理應不無裨益,為何今日西醫對心身治療的潛在效益,大都嗤之以鼻?
摩爾定律「翻一番」效應
作者:李鈞陶2015-01-30
「唯變永恆不變」,相信沒有人會懷疑古希臘哲學家赫拉克利特這句至理名言的永恆性。在過去一個半世紀,整個世界經濟生產力的成果,隨第一次工業技術革命的出現而在百年間翻了一番;第二資訊技術革命的來臨,再使經濟成果在上世紀的五十年間翻了一番;千禧年至今,每在摩爾定律的預測下每十年翻了一番;倘在未來二十年,再每隔五年,三年,甚或一年翻一番,則未來世代經濟和科技變化之大,一定會超乎人們的想像!
網絡商貿平台將成大趨勢
作者:李鈞陶2015-01-23
90後女孩小喬的故事告訴我們,許多生活環節如購物、社交、旅遊、遊戲、閱讀、學習等活動,大部分已可通過各種企業的網絡平台模式獲得貼心的服務。就目前資訊及電訊的發展大趨勢來看,在未來20年內,我們絕大部分行業都會以網絡平台模式來營運。我們甚至可以預測,任何地方只要有供給和需求的商機,就會出現網絡平台企業。我們已生活在一個商業平台無所不在的世代。
智能未來的五大特色
作者:李鈞陶2015-01-16
個人電腦在1970年代的面世,在短短40年間,協同互聯網和生物基因工程的創建,再次掀起全球的第二次技術革命。就這次技術革命的大趨勢來看,我們深信人類社會將邁進一個由智能技術主導一切工商活動及社會發展的未來世代。我們或稱這個未來世代為智能未來(Smart Future)。這個新世代的未來變革可以概括地分為五大特色……
癡呆症病者也能感受親友關懷
作者:李鈞陶2014-12-26
最近,美國愛荷華大學有一項新研究顯示,即使已喪失大腦記憶功能的晚期癡呆症病者很快忘記至親好友的探望,甚或無法辨認或記得名字,但捆綁在過往經驗記憶中的情緒可能仍揮之不去,故很多在接受親友探望的病者,都會有一定的情緒反應,反映他們並非懵然無知……
新經濟浪潮對政府的衝擊
作者:李鈞陶2014-12-19
在日趨式微的工業經濟中,各國政府傾向使宏觀調控作為一種方式,增加中央控制和保護市場經濟的經濟調控策略。但在全球商業模式逐漸轉移至新的網絡和分形經濟,預料各地政府遲早需要面對下列的現實:無法以單一國家政策管制的全球開放經濟、愈來愈多無形的跨國智能資產、以及地方政府的稅基不斷萎縮。
未來世代誰能主宰?
作者:李鈞陶2014-10-10
從亞洲人的角度看,所謂「失之東隅,收之桑榆」,歐美IT工作外判於亞洲,適足以造就更多就業機會,似乎有利於本地左腦專才的發展。但近年亞洲知識工作的薪酬大幅攀升,尤以中國為然, 許多歐美創新科技企業已就地取材,外判於印度的只是一些刻板沉悶的會計及法律服務而已。反而本地企業由於業務資訊化的所需,及流動電訊業對應用程式開發的需求殷切,善用左腦的IT人才極為吃香,至少在未來可見十年,我們看不到善用右腦者主宰未來的年代。
維他命D不足與老年癡呆風險倍增有關
作者:李鈞陶2014-09-21
今年8月,英國埃克塞特大學醫學院臨床流行病學家聯同一個國際研究團隊,在《神經病學 》雜誌發表了一份歷來最大的流行病學研究報告,結果證實低水平的維他命 D 與癡呆症及艾斯海默症和有密切的因果關連。
癌腫治療突破性發現
作者:李鈞陶2014-09-14
以化療藥治癌有如一把雙刃劍:如對癌症置之不理,腫瘤必會不斷繁生和蔓延,最終病入膏肓、藥石無靈;但若施加藥物,多種用於治療肺癌、乳腺癌和胰腺癌的化療藥物,卻能促進癌細胞的耐藥性,最終反會刺激腫瘤的生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