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t Mar 29 2025 20:43:13 GMT+0000 (Coordinated Universal Time)

梁振威

香港教育大學宗教教育與心靈教育中心專業顧問、兒童文藝協會會員、前香港教育學院中文系講師。從教40年,曾於本港中小學、男童院及懲教署執教。主要著作《小學中國語文課程與教學》(與李子建教授合著)及《圖解中國國情手冊》(編輯),曾擔任出版社之中文科顧問及小學中國語文教材之作者。

建構愉快學習的四項建議
作者:梁振威2016-04-10
早於1993年,教育署就曾向學校發出通告,指學生在學校裏不應承受過量的壓力,同時應感到學習是愉快而有趣的。
勿讓老師變成刺蝟老師
作者:梁振威2016-03-31
當「重視建構家校關係」高唱入雲之際,是否也該重視「建構家長與老師的親和關係」呢?
為中小學開闢新路——「學分制」
作者:梁振威2016-03-21
這些呆在學校的高中生,苦等三年,每天過着的是怎樣的校園生活?
和孩子一起「生活」
作者:梁振威2016-03-07
不考 TSA,孩子是否就會有快樂的童年?筆者跟四位不同階層的小三家長閒聊,以下是回應。
孩子有「龍」的特質嗎?
作者:梁振威2016-02-23
「人皆養子望聰明」,這是為人父母的正常的期望。
對聯——教學的契機與文化的承傳
作者:梁振威2016-02-12
現在元朗雖然還算鄉郊,然而寫揮春的檔子卻只有零星一兩檔,相比當年,實在有點落寞。
重建教師的尊嚴
作者:梁振威2016-01-31
自古以來,教師是備受尊重的人,這是因為人們相信教師是有道德、有文化、有思想的人。然而,今天的情況是,教師的尊嚴,正從高點下滑。
最受學生歡迎的十位「極品」老師
作者:梁振威2016-01-21
各位老師,讓我們都向這十位老師學習,成為學生心目中的「極品老師」。
給財爺的一封信:談「歸屬感」與「本土意識」
作者:梁振威2016-01-07
拜讀去年12月27日你在網誌發表的《喇沙與我》,文章談及你畢業後不收分文,貢獻母校的經歷與感受,讓我感到汗顏,更感愧對母校……
教育的核心價值
作者:梁振威2015-12-21
教育局的決策官員所注重的是「目標」、「質素」、與「問責」,而沒有「核心價值」。作為教育政策的制訂者,不思考「教育的核心價值」以配合學生和社會的長足的發展,是不是沒有前瞻?
上課的校長
作者:梁振威2015-12-07
校長上課是校長與教師的緊密聯繫的橋樑。校長上課,在課堂上的身分與所有教師一樣,親身經歷課堂教學活動全過程,就會真切體會教師在課改中的困惑是什麼,最需要的是什麼……
拯救淪為「一己私肉」的孟母
作者:梁振威2015-11-26
「一己私慾」變成「一己私肉」?前中文講師親傳閱讀的四大法門!
拯救淪為「一己私肉」的孟母
作者:梁振威2015-11-26
「一己私慾」變成「一己私肉」?前中文講師親傳閱讀的四大法門!
完美教室
作者:梁振威2015-11-05
儘管課室牆上,是孩子的塗鴉,只要這些塗鴉發自孩子內心,課室便會有笑聲,有故事,有色彩。這樣一個課室,不正是「完美教室」嗎?
一個顏色不一樣的老師
作者:梁振威2015-10-29
老師:我不喜歡教育的「彩虹七色」,我和山本耀司一樣,鍾愛黑色。不吉利,它不矯揉造作,自然而流暢。所以我們應「做個顏色不一樣的人」。希望同學能認真思考我這句話。
書到用時方恨少
作者:梁振威2015-10-15
「用」書,是提升學生閱讀的有效方法。學以致用,因用而讀,在這功利的年代的教育,也許是推廣閱讀的策略。
開學禮
作者:梁振威2015-10-01
江門市一所小學的開學禮,不是由校長對學生訓話,代替訓話的是「開筆禮」,其目的在於「開筆求勤奮,習禮正品行」。
課堂裏的對話
作者:梁振威2015-09-17
校長站在台上,洋洋灑灑地說個不停,台下的聽眾,沒有回應,沒有「對話」,這不是獨白是什麼?
培訓學生作班主任的助手
作者:梁振威2015-09-10
諸葛亮事事躬身,結果去世後,蜀漢很快就滅亡了。相反,司馬懿非常注重對下屬的培養,結果曹魏江山落入司馬家族之手。這告訴我們,管理者是否善於培養人才,某程度是事業長久的因素。
從中國式教學的「水土不服」看我們的水土
作者:梁振威2015-09-03
對於這場中英教學的「比較」,筆者最有興趣的是,除了老師和學生的感受外,為什麼在中式教學法下學習的同學成績會較好?為什麼中式教學法會「不服水土」?
「學力」與「教力」
作者:梁振威2015-07-02
我們的學生,在公開考試的壓力下,出現了厭學、逃學等問題,這情況在高中更甚。要解決這些問題,筆者覺得,在課堂的學習行為中,要加大「學力」的訓練……
當一個有魅力的班主任
作者:梁振威2015-06-11
有調查顯示,國內學校有超過一半的班主任不願意繼續當班主任,寧願擔任科任老師。箇中原因,和香港的班主任所面對的情況頗為相似——最難受的,是學生的學習與行為的問題和家長護短問責的態度,讓他們不想當班主任。筆者當班主任多年,覺得當班主任,是一門技藝……
淺談「課後學習支援計劃」
作者:梁振威2015-06-04
為照顧弱勢社群,教育局於年前推出「小學課後學習及支援計劃」,為有需要的小學生每周提供四至六小時的課後輔導。這些政府出資,為有需要的學生進行「補課」的計劃,對小學生的學習而言,是有一定的成效的,是教育局的德政。
愛的教育
作者:梁振威2015-05-21
對於處身於經濟掛帥時代的老師,要他們不計報酬,不講條件,實在困難。對於「沒有愛就沒有教育」中的「愛」,丁有寬的詮釋是:愛祖國、愛教育、愛學生,尤其偏愛差學生。
古詩文的國民教育功能
作者:梁振威2015-04-30
今天的中國也有「中國夢」,「中國夢」當中一項是弘揚民族精神。香港作為國家的屬土,我們是不是該配合國家的夢,弘揚民族精神呢?若答案是肯定的話,古詩文的學習,相信是一條寬敞的路。
論語文教師的持續專業發展
作者:梁振威2015-04-09
隨着教改的發展,既有架構對教師專業能力的發展,顯然有點與時代脫節。教師的持續專業發展,應更多著重教師的個人發展,而這也是推動老師樂教的動力。
以史為鑑——從通識教育談教材評審
作者:梁振威2015-04-02
教育局作為教育政策的制定者,教育目標的監控者,是不是該讓教師教得放心,學生學得稱心?筆者建議教育局應恢復當年勇,認真評審走進學校的教材。
訓輔的過去、現在與將來
作者:梁振威2015-03-12
對於怎樣處理違規學生的行為,筆者在這過去40多年的教學生涯中,經歷過不同學階段。60年代的老師,上課的必然教具,是籐條。
漢字:語文教學高階思維的根
作者:梁振威2015-02-26
【教評心事】在語文教育中訓練學生的思維能力,該從文字開始。不信?嘗試於課堂中提問:為什麼媽媽到超級市場買「東西」,而不是買「南北」?為什麼說懷孕的婦女是「身懷六甲」而不是「身懷六乙」?
一切以孩子為先
作者:梁振威2015-02-12
「莫聽穿林打葉聲,何妨吟笑且徐行。」只有「徐行」,才能冷靜,才能用心的對「如何推行」、「推行目的」和「效果」作出深思,才有好的效果。教學如是,與「姊妹學校」結盟亦如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