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t Mar 29 2025 20:43:13 GMT+0000 (Coordinated Universal Time)

梁振威

香港教育大學宗教教育與心靈教育中心專業顧問、兒童文藝協會會員、前香港教育學院中文系講師。從教40年,曾於本港中小學、男童院及懲教署執教。主要著作《小學中國語文課程與教學》(與李子建教授合著)及《圖解中國國情手冊》(編輯),曾擔任出版社之中文科顧問及小學中國語文教材之作者。

從王安石的《元日》看春節習俗與文化的承傳
作者:梁振威2022-01-24
在中華文化面對西風的衝擊,年輕一代熱衷於西方節日文化,對中華傳統節日文化底蘊缺乏了解和認同的今天,作為老師,是不是該引導學生欣賞中華文化,對中華文化「長善」與「救失」呢?
價值觀教育應加入「快樂教育」
作者:梁振威2021-12-22
我們必須讓學生對「快樂」有正確的認識與價值觀。最有效的方法,是推行快樂教育,建構同學對「快樂」正向的價值觀。
香港基礎教育在大灣區的機遇
作者:梁振威2021-11-19
粵港澳大灣區的建設,對於本港的中學、小學和學前教育,會帶來什麼樣的機遇呢?
把「哲學」披在古文經典上
作者:梁振威2021-09-30
高中生在DSE之後便離校,我們是不是讓在他們離校前接觸到一點哲學的知識,知道哲學是什麼,特別是中國哲學呢?
文言經典教學藝術的探討:《勸學》的教、學、考
作者:梁振威2021-09-14
從2015年12篇文言範文開始,文言文的學與教,均聚焦於應試。學生或會「熟讀精思」,但因評估沒有「文學、文化內涵」,故這部分會被忽略。如何以此作為重點教學,實在是一個值得研究的課題。
政務司司長與教育
作者:梁振威2021-07-06
香港政務司司長的職責,是協助行政長官,督導他轄下政策局的工作,肩負協調各政策局在制訂政策和實施政策的責任。
教師的「評估素養 」
作者:梁振威2021-06-02
在資訊發達的二十一世紀,學習是輕而易舉的事,教師除「傳道、授業、解惑」外,更重要的是「促學」與「動學」,讓學生「知不足而後學」。
校友
作者:梁振威2021-04-30
作為校友,該時刻反思自己當年「以學校為榮」,今天有否讓學校「以你為榮」。
愛國者治校
作者:梁振威2021-03-26
作為教育工作者,為國家育人,不會不知「國家興亡,匹夫有責」之理,校長應在自己的崗位上盡點責任。
DSE中文卷二「坐4望5」的鑰匙
作者:梁振威2021-02-24
筆者相信考題的設計和評核有一定的關係,當中必有「穴位」。
冰心、魯迅和「他」對寫作的瑣談
作者:梁振威2021-01-21
《作文教學論集》,收錄了冰心一篇題為〈寫作經驗瑣談〉的文章。文章記述了冰心一次應邀出席一個語文學習講座,就自己的寫作經驗,回答參加講座的老師提出關於寫作的十個問題。
東平洲一日遊的感受:親子的「善教」與「教善」
作者:梁振威2020-12-18
在數碼化時代的今天,或許大學的同學已經忘記了「止於至善」是針對「明明德」而言,是要求同學弘揚內心的善良光明的德性。
對香港陸運會的反思
作者:梁振威2020-11-18
過往的10月和11月,是學校舉行陸運會的月份。今年因疫情為由而取消。對於學校今年沒有陸運會,同學並沒有什麼反應,這引起筆者對陸運會的一些深思。
人文精神與人文教育
作者:梁振威2020-10-16
人文教育該是培育孩子成為君子的教育,這可證諸於歷朝流傳下來的蒙學經典、各家家訓及甚至今天的語文教材。
一篇別有意蘊的「局中人語」:多讀經典名句 承傳中華文化
作者:梁振威2020-09-14
有香港年輕一代,唾棄中華文化,背棄民族大義,荒謬地要求歐美各國制裁自己的家──香港,甚至於網上高調宣布與家人斷絕關係的聲明,倫理道德觀在政治的衝擊下淪落至此,實教人痛心。
孩子升中後該怎樣學習
作者:梁振威2020-07-10
升中後,同學進入第三學習階段,這個階段的學習,科目眾多,教科書內容也大異於小學時的教材,要學得好,最基本的,是要運用下列的學習方法。
淺談國家安全教育的「開」與「展」
作者:梁振威2020-06-05
教育的層面廣闊,簡單的區分,可分為社區教育和學校教育。於社區推行國家安全教育,不全是教育局的職責,可在學校推行國家安全教育,教育局責無旁貸。
禮儀教育——品格教育的起步點
作者:梁振威2020-05-06
揣摩孔子所說的「德、禮」和「恥、格」的關係,筆者認為,要讓學生成為有品格、有正向生命觀的人,禮儀教育是起步點。
取消口試後,獲取DSE中文佳績的關鍵
作者:梁振威2020-03-30
本年DSE取消口試,卷二將成為中文佳績的關鍵卷。作文時的審題與立意,對作文的評級,有關鍵性的影響。對於在寫作時如何「立意與審題」,筆者就過往的教學經驗,有一點淺見,願與同學分享。
一位中一學生對停課的感受
作者:梁振威2020-02-27
在停課的日子,我和幾個同學分工完成這些練習,然後「共享」,省時省力,這樣的「學」,豈不快哉?
升中面試的錦囊
作者:梁振威2020-01-23
升中面試所涉及的持份者是升中的小學生和甄選學生的中學。對中學而言,面試的目的是篩選和了解考生。
可憐天下校長心
作者:梁振威2019-12-19
筆者相信,天下的校長,都有愛校之心。愛校,卻不能保校,可憐天下校長心!
「五育」中被忽略的「育」──美育
作者:梁振威2019-11-18
過去五個月的社會動盪中,學生的行為,完全反映出五育的失敗。當中「美育」的失敗,原因甚多,其中一個最基本的原因,是老師對「美育」的理解不足。
漫話童真
作者:梁振威2019-10-16
童真是童年的一個重要成分,有童真的童年,才是可貴的童年,否則,童年和成年又有何分別?要讓孩子進入複雜多變的世界之前,有一個愉快、輕鬆的童年,那各位家長、老師、就必須要有「童心」了。
淺談DSE刪除聆聽說話卷後中小學寫作教學的發展
作者:梁振威2019-09-11
若語文科仍然是「考試主導」,那中小學的語文教學,特別是寫作教學,又會朝哪方向發展?
有師如斯
作者:梁振威2019-07-11
古人常說:「師愛為魂,德高為師,學高為範。」作為人師,鄧老師應無憾無愧了。
親子‧電影‧教育
作者:梁振威2019-06-05
電影帶領我們穿梭時空,環遊寰宇,拓展了我們的生活經驗,帶動了學習的熱情。電影更是「親子」的導體,教育的孩子的素材。
聽陶行知的《小孩不小歌》
作者:梁振威2019-04-30
究竟「小孩是小」還是「小孩不小」呢?「小」與「不小」這個問題,讓筆者想起那次聽中國教育家陶行知的《小孩不小歌》,帶出家長和老師,都必須遵循的原則,那就是「相信孩子」、「尊重孩子」和「理解孩子」。
最優良的教育──家風
作者:梁振威2019-03-22
「家風」,讓筆想起一個問題,究竟本港有多少家庭,重視家風呢?家風氣質和風習,反映出一個家庭有別於其他家庭的不同之處。
根治校園欺凌的策略
作者:梁振威2019-02-18
與其事後跟進,為何不防範於未然?預防勝於治療,根治校園欺凌事件的警鐘,應不是在悲劇發生之後才響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