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科技大學榮譽大學院士、經濟系榮休教授、嶺南大學中國經濟研究部榮譽總監、清華大學中國與世界經濟研究中心客座研究員,芝加哥大學和明尼蘇達大學畢業。曾任香港科技大學商學院副院長等管理職務、北京大學訪問教授、大連工學院工業科技管理全國培訓中心美方教學團成員。雷氏除為全國港澳研究會、美國經濟學會在內四間學術機構會員外,也歷任27份國際專業經濟學報和劍橋大學出版社編輯顧問、委員或審稿員,包括清華大學《中國與世界觀察》與芝加哥大學《人力資本學報》(Journal of Human Capital)。
根據人口普查與其他數據得出的對香港生產函數估算,上市公司3500億元的損失可算出總體經濟大約會有超過1.1 萬億元的損失。假設香港的 GDP 未來30年的實質年增長率由政府預計的平均2.8%跌至2.7%,即下降0.1個百分點,而實質折現率是2%的話(香港 i-Bonds 顯示,實質折現率可以是零),未來30年累積的 GDP 跌幅的折現值便正好稍超過1.1萬億元。這數字從3500億元的佔領運動造成的損失下限中推算出來,我也只能把 GDP 增長率0.1% 的跌幅視作下限。0.1% 看似很小,很多人都會認為太過樂觀,但這已是佔領運動者所不知道又完全無法承擔的損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