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u Apr 03 2025 08:23:26 GMT+0000 (Coordinated Universal Time)

雷鼎鳴

香港科技大學榮譽大學院士、經濟系榮休教授、嶺南大學中國經濟研究部榮譽總監、清華大學中國與世界經濟研究中心客座研究員,芝加哥大學和明尼蘇達大學畢業。曾任香港科技大學商學院副院長等管理職務、北京大學訪問教授、大連工學院工業科技管理全國培訓中心美方教學團成員。雷氏除為全國港澳研究會、美國經濟學會在內四間學術機構會員外,也歷任27份國際專業經濟學報和劍橋大學出版社編輯顧問、委員或審稿員,包括清華大學《中國與世界觀察》與芝加哥大學《人力資本學報》(Journal of Human Capital)。

雷氏亦為香港特區太平紳士、銅紫荊星章獲得者。歷任香港特區政府長遠房屋策略委員會、人口政策督導委員會、扶貧委員會等十多個諮詢架構或法定團體成員。他也是團結香港基金研究委員會、台灣陸委會的成員。榮獲第二屆全球傑出華人暨中華文學藝術家金龍獎、2008年香港科技大學商學院范克廉傑出教學獎。多篇論文在國際頂尖學術期刊發表,其中四篇獲選入「經濟學關鍵性著作國際文獻館」,並著有《坐港觀天──從香港向外看經濟》、《用經濟學做眼睛》等13本書。另近年部分文章被編入《香港超越內耗》、《香港顔色密碼》等6本書內。

香港科研經費不能單靠政府
作者:雷鼎鳴2018-05-22
本地政府的資助及學費都不是大學經費的主要來源,聯邦政府的研究資助十分重要,企業界或政府特殊部門的應用研究(如火箭研究)可以扮演重大角色。
亞洲國力比較
作者:雷鼎鳴2018-05-15
美國如仍熱衷於當世界警察,力量全球分散,在亞洲容易有心無力,中國在亞洲的影響力在2030年會明顯大於美國。
土地大辯論的幾個問題
作者:雷鼎鳴2018-05-08
多了土地,發展空間增大,市民不用耗費太多的收入在房屋之上,那麼社會便有較多的資源去改善環境,保育工夫可能做得更好。
中美科技貿易戰誰勝誰敗?
作者:雷鼎鳴2018-05-01
有人以為美國對中國企業禁售芯片,便可以捏斷中國高科技的供應鏈,我極懷疑此種看法。中國不是沒有能力弄出這些芯片,而是受制於知識產權及產品的相容性。
美國經濟政策造成的影響
作者:雷鼎鳴2018-04-24
去年美國改變稅制,到明年其效果會開始突顯。此改變主要造成美國開支增加,政府及民間都借債更多。這又會進一步推高利率及匯率,並且使到外貿赤字加大。
言論自由 被誰侵損?
作者:雷鼎鳴2018-04-17
雖然社會可容納港獨在純粹理論上的爭論。有些支持或同情港獨的人的行徑,卻又往往超出言論自由的範疇,涉及具體行動。
朝鮮問題與中美貿易戰
作者:雷鼎鳴2018-04-10
中國發起狠來,尚可停止借債給美國及賣掉手上的美債,又或容許朝鮮搞搞局,美國也難以安睡。
人行要關心的兩個問題
作者:雷鼎鳴2018-03-27
中國的經濟增長成績驕人,但近年超過七成的增長動力來自資本的快速積累,所以減低投資比例會對經濟增長有重大影響。
假如美國發動貿易戰
作者:雷鼎鳴2018-03-20
特朗普的謀臣明白美國貿易戰的後果,但看來特朗普此人頗為瘋癲,傷敵八百而自損一千的笨事也可能出現。
港人工作有無性別歧視?
作者:雷鼎鳴2018-03-13
男性在職場上較有優勢,但教育對女性的幫助較大。但這又是否一定等同於性別歧視?
預算案與理財新哲學
作者:雷鼎鳴2018-03-06
不是說官員必定不懂用錢之道,而是政府處處要承受政治壓力,社會中向政府指指點點要她如何用錢的人,多於過江之鯽,我不相信政客大公無私,懂得用錢,既然如此,受政客影響的政府一樣會常錯用資源。
預算案開支應如何取捨?
作者:雷鼎鳴2018-01-30
對於部分的不可持續的額外收入,政府可考慮非經常性的派錢或減差餉、減免電費等還富於民的政策,只要金額審慎計算,它們不會影響財政收支的穩定性。
法庭量刑必須輕重有道
作者:雷鼎鳴2018-01-23
不同的法官量刑標準差異極大,這便很難使人心服了,香港的司法當局若不自我檢討這問題,恐怕其威嚴會被侵蝕。
政府理財與開支乘數效應
作者:雷鼎鳴2018-01-16
在經濟衰退時,政府應否增加開支以挽救經濟。這裏我們需要明白經濟學上的所謂「乘數效應」。政府增加一塊錢開支,GDP會受到刺激,上升幾塊錢。
香港的人類發展指數
作者:雷鼎鳴2018-01-09
2015年,香港的人類發展指數,包括健康、教育與收入,在年世界188個國家及地區中排名第12,屬「非常高度發展」。香港的人類發展指數排名在將來很可能會繼續上升。
語言與美學
作者:雷鼎鳴2018-01-02
語言有雅言與市井之言的分別,雅言是知識分子、貴族或自命高尚的人的慣常用語。若是優雅的語言被用作掩蓋內容的空洞或虛偽,我們便只見到矯揉造作,看不到美,反而不及不加修飾的市井之言的直接有力。
抗爭改變了什麼?
作者:雷鼎鳴2017-12-26
非建制派濫搞抗爭,我們見不到有什麼成效或積極的改變,負面後果卻是不少。立法會本應以港人福祉為念,把好立法這一關,現在把修改規程視為止蝕盤,減少立法會對港人的傷害。
什麼行業會被AI淘汰?
作者:雷鼎鳴2017-12-19
很多人恐怕自己的職位被人工智能或機械人取代。不過我們要轉危為機,只要懂得使用新科技,被社會淘汰的機會便會大減,而且生產力更可上漲,是就業市場的贏家。
中國的投資過多還是過少?
作者:雷鼎鳴2017-12-12
要經濟可持續增長,不是要銳意降低投資比重,而是要尋找有潛力發展的的新投資項目。有幾個項目中國的投資不是太多,而是太少,包括環境保護、醫療、健康、科研及教育的投資。
中國對金融科技的兩大貢獻
作者:雷鼎鳴2017-12-05
中國對金融科技的重大貢獻有兩次,第一次是宋朝所發明的紙幣,第二次是電子支付系統。中國式電子支付的發展迅速使人目瞪口呆,與它的市場規模有莫大關係。
香港貧窮情況在惡化?
作者:雷鼎鳴2017-11-28
根據最新統計,2016年香港貧窮人口佔香港人口近兩成,要搞清楚原因,才可把注意力放在如何改善扶貧政策上。
參考莫干山會議招青年人才
作者:雷鼎鳴2017-11-21
特首希望招納多些青年才俊,加入政府或是諮詢架構。1984年內地的「莫干山會議」,為國家發掘人才,香港可以參考。
中國崩潰論站不住腳
作者:雷鼎鳴2017-11-14
近年中國經濟遇到下行壓力,但有些人認為中國經濟會崩潰,政府亦會倒台,這是天方夜譚。
多想方法 減都市固體廢物
作者:雷鼎鳴2017-11-07
製造垃圾愈多,便要付多些錢。這是極簡單的經濟學,但如何貫徹,卻要考慮怎樣降低交易成本,以求平衡。
十九大經濟原則尚待貫徹
作者:雷鼎鳴2017-10-31
我們只要讀讀「報告」第五部分,便知其發展經濟的策略涉多個層面。
培育人才的路向
作者:雷鼎鳴2017-10-24
人工智能的進展及大數據的利用,會令大量今天的工種消失掉。科技的進步可使我們生產力更提高,但在過渡期,很多僱員都會被替代掉。甚麼樣的教育最能使年輕人適應新的人工智能環境?這是我們需要探究的。
論施政報告的理財部分
作者:雷鼎鳴2017-10-17
我不相信政府的消費有甚麼乘數效應,用一元後可取回一元的效益便已算是萬幸。以2016年的數據為例,政府的消費佔GDP的比重是9.96%,以國際標準而言,不算高。問題是政府投資的部分是否恰當?
香港是否受威權管治?
作者:雷鼎鳴2017-10-10
若將來香港變為威權社會的話,誘發者正是今天那些不懂得珍惜自由、不肯為自己行為負起責任的人。
中美朝三國的博弈
作者:雷鼎鳴2017-10-03
眾所周知,若北韓真的用核武攻擊美國,她很快便會被摧毀。既然如此,她應是絕不敢用的,這意味着就算有核武也無用處,北韓的核武也就無甚威脅力可言。要破此推論,方法之一是營造癲人形象。
學生運動與學生鬧事之別
作者:雷鼎鳴2017-09-26
五四算是成功的學生運動,但成功往往又會異化,反而使學生成為使人討厭之人。蔣夢麟所寫的《西潮》一書中,便記錄了學生運動衰敗或學生鬧事的現象。在一次衝突中,蔡元培真的生氣了,捲高了衣袖,喝罵學生為懦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