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SA 的討論靜下來了,大家都在靜靜地等待今年小三的試行計劃完成後出版的報告,再定行止。太陽之下無新事,這幾個星期我執筆論教育的衝動也下降了,檔期出讓了不止一兩次,也有教育界同工誤以為我抱恙在身而致電問候的,在此一一謝過。 近日翻看小學校長群組內的留言,發覺有兩個話題引起大量的討論,近期罕見,他們稱之為「林大輝旋風」。 林旋風第一擊:火柴盒學校 擔任立法會教育事務委員會主席的林大輝議員在3月22日會議上主動討論「火柴盒學校」:這個差不多被遺忘了的話題,令小學界精神為之一振。事緣在60、70年代,大量適齡兒童要進入小學就讀,當局除了暫行半日制(這暫行經歷了40多年後才逐漸取消)去處理外,在新建的屋邨(原稱徙置區的)興建俗稱火柴盒式校舍,安置大量小學生,校舍設計千篇一律,每層走廊居中,兩旁是課室,教學授課的聲音困在磚牆內互相干擾,學童不見天日, 也無活動空間,令人垢病。 全校只有一至兩個特別室,多數運用地下作操場,缺乏籃球場,天台有加建作禮堂的,後來在校舍改善工程計劃下才有部份學校加建了特別室及升降機槽,略有改善,但也有至今因環境特殊而無法作任何改善或加建的。近日我有機會去部份火柴盒式小學觀課,缺乏升降機使用,上落樓梯,頗覺疲累,更為每天多次上落及巡堂的同工叫苦。經過一些統計,原來至今仍有多達28間學校運用舊式火柴盒式校舍。這陳年問題再被牽起,小學界人心大快,忍受了多年的問題,真的有希望逐步解決? 林旋風第二擊:林大輝斥教育局不肯檢討小學人事編制和薪酬架構堅離地 (4月14日YouTube 出現的標題) 2015年11月,四個小學教育團體聯合發表一個研究報告,略謂小學教育界可能有接班人斷層現象,事緣校長工作十分困難,而支援不足。加上副校長及資深主任不擬接棒,研究報告建議當局檢討薪酬架構,吸引準教師入職小學界,這報告亦遞上教育局局長,當局也曾接見了四個教育團體代表,其後宣布不擬作出任何檢討,小學同工對此極表失望。處境被忽視除打擊自尊自信外,亦在備受冷待下反思所謂「伙伴關係」的真確性。及後在4月11日一個立法會會議上,出席議員一致通過議案要求教育局檢討及改善小學人事編制及老師薪酬架構,這雖然是一個沒有約束力的議案,但立法會議員尤其是林大輝先生對此事的關注,令小學界同工受到極大鼓舞,心中歡呼「林大輝真伯樂也」。 示範何謂立竿見影 4月27日林大輝先生聯同多名議員,以及教育局副局長楊潤雄等官員,參觀葵涌區三間火柴盒式低於標準的校舍(全港此類校舍仍有28間),了解學校的營運狀況及校園環境,並即席同意成立三方會談,讓官員、校方代表和議員一起討論如何解決有關問題,包括制定時間表和短、中及長期措施,執筆時得悉以上安排得以落實,三方會議將會在5月16日舉行。 林大輝先生是立法會議員,也是教育事務委員會主席,經常在報章撰文討論教育問題,亦主動提出討論議題,以上兩項即火柴盒校舍及小學老師薪酬架構是最近的傑作,從報章報道圖片所見,4月27日出席實地考察火柴盒校舍的議員起碼有譚耀宗、梁國雄等,在林大輝領導下,建制與非建制議員聯同楊副局長一起言笑晏晏,頗令人覺得三方面都是關心莘莘學子,我期望以學生利益為優先的前提下,低於標準校舍的改善問題有一綫曙光。至於教師薪酬架構及編制的檢討,希望政府當局也可以開綠燈,因為牽涉的包括準教師入職的吸引力,及升職的激勵,,這對教育素質的改善,也是必需重視的環節。 結語:事件顯示民生優先仍是市民的期待,重中之重也,但願議員們在9月選舉後能颳起更多旋風,吹散民間的怨氣。 (封面圖片:亞新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