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ue Apr 01 2025 09:38:59 GMT+0000 (Coordinated Universal Time)

陳章華

2000年投身教育界,於香港大學取得教育學士(應用資訊科技於教與學),其後繼續進修,先後取得漢語語言學碩士及基督教研究碩士。曾擔任多年小學校長,現於外地從事教育行政工作。近年來較多關注教育政策、課程發展、語文教學、學生成長等課題,並曾就有關課題及政策發表文章。

仍是街頭教育
作者:陳章華2022-01-10
願我們的孩子都擁有顆善心,而且懂得找出更有智慧的方法去幫助他人,在他們成長的將來,給予社會更多的關注和更好的建設。
進入元宇宙的過渡時期
作者:陳章華2021-12-08
現階段無論是商界或學界,都可盡力探究VR及AI在教育上的實際應用及整合,提升現有工具的準確和細緻度,並擴充至其他界面作有效溝通,這就是進入元宇宙的過渡時期。
元宇宙的教育世界
作者:陳章華2021-11-05
奧運過後,大家都喜歡劍擊,我們怎樣可以將自己鍛鍊成奧運金牌選手那樣呢?教練可將一個數碼對手調整相應級數,然後讓運動員進行練習。運動員穿着專用套裝,拿着劍刺向對方,對手可以是虛擬,也可以是實體的。
悼念詩人蔡炎培
作者:陳章華2021-10-05
他喜歡誰,就說出來,成為了詩的泉源,他把粗言俗語也入詩,他不是要做詩聖詩仙,他要的,就是每天喝茶下棋、賽馬寫詩「過日晨」,就已經心滿意足。
全日制下的半日課
作者:陳章華2021-09-01
縱觀現時全球以及本港情況,疫情總會反反覆覆,維持一段頗不短的時間。那麼,作為教育工作者以及決策者,是否應有一個更長遠的規劃?
爸爸不懂
作者:陳章華2021-06-22
父親其實已經努力了大半輩子,盡他所能的給予我們可以擁有的一切。他為人寬厚,重視家庭,忠誠勤奮,相比我自己,在擔任父親的角色上,似乎仍需向他學習。
教育的記錄
作者:陳章華2021-05-20
就算口中不說出來,小孩心裏也有被認同被注視的期望。如果我們都能把握時候,捕捉到進入孩子們心坎的時間,我們很可能成就了一個科學家。
子職教育?孝道?
作者:陳章華2021-04-19
因着經濟的進步,全球的教育水平增長,科技的發展,生活的節奏已經不容許我們堅持繁文縟節,不少傳統、儀式一再簡化、刪除,到最後只剩下外在的形式軀殼,離開事物的本質愈來愈遠。
科技生活
作者:陳章華2021-03-15
回想智能手機面世也不是很久的事。未來,其實也只會是幾年以後的事情,我們的孩子又要怎樣裝備呢?
詩詞與音樂
作者:陳章華2021-02-09
本地有些老師將DSE中文課程中的詩詞配上音樂,給同學們多一個途徑欣賞、背誦、和唱,我覺得是一個很好的做法。
街頭的教育
作者:陳章華2021-01-08
由於近日氣溫驟降,我在這段期間,和不同的朋友,帶同孩子,在晚上到社區派發禦寒物品給無家者、清潔工人及拾荒者,讓他們在寒冬之下好過一丁點。
實體課堂與網絡課堂的想像
作者:陳章華2020-12-07
疫情是網絡課堂成為學生上課的主流方式。其實現實課堂與網絡課堂各有所長,亦各有所短。但無論何種方式,都應注意要令孩子能夠在如此疫情保持強健的身體與學習的心。
孩子會說謊
作者:陳章華2020-11-03
說謊是人類生活中一件常見而重要的事情,但同一時間我們又十分重視誠實誠信。然而當我們活在現實中,我們又是怎樣教孩子「誠實」不說謊呢?
「學時」與「課時」
作者:陳章華2020-10-05
當人們看到增加學時減少課時的時候,不免會擔心是否會將學習轉嫁到家長或學生身上呢?也有學界意見指困難在於微管理,即如何界定學生在運用非時間表上的時間學習呢?
從感恩珍惜開始 以積極樂觀維持
作者:陳章華2020-09-01
我們知道,往後的日子,孩子們不得不與疫情共存,就是沒有疫情,這個社會也是多變的,他們必須要擁有強健的身心靈才能茁壯成長。
半日制的可能
作者:陳章華2020-07-27
現時無論中小學校,都已經進入暑假了,學生也再次進入留在家中漫長而無味的假期。而現在教育界擔心的是,究竟能否在9月1日如期開學呢?還是維持半天上課呢?
重拾校園時光
作者:陳章華2020-06-11
重回校園,站在校門前迎接孩子,看見孩子們一張又一張的笑臉,我自己也不禁笑了出來,原來看似日常的事情──上課,也需要我們刻意經營,珍惜保存。
誰沒有錯?
作者:陳章華2020-05-12
還記得自己初入教育這一行的時候,錯得很多很厲害,無論是教學技巧、課管技巧、應對家長、待人接物、學科知識……曾經試過讀錯了一個字的音,寫錯了一個字的筆劃,大大小小的錯失,有沒有人完全不出錯的呢?
停課期間的網上學習
作者:陳章華2020-04-03
停課日久,不少學校都已進行網上教學,甚至是實時互動網上教學,但在運用這些科技的背後,隱含了一些要求。
你的口罩在哪裏?
作者:陳章華2020-03-04
時窮節乃現,豐足的時候,分享容易,困難之時,就是考驗。在這些日子,如何看待口罩、廁紙、白米、消毒用品,竟都如照鏡子般把真我照出來。因為你的口罩在哪裏,你的心也在哪裏。
蒙面的春節
作者:陳章華2020-01-31
今年的春節十分特別,我和家人到了日本旅行。五天的行程主要的目的就是找口罩,手信是口罩,行李箱中的大部分也用來載着口罩。本來是一家人共享天倫之樂的日子,也蒙上了一層陰霾。
學校是解決一切問題的答案?
作者:陳章華2019-12-27
學校明明沒有教孩子做不對的事情,但最後總是要學校承擔後果。每逢有人提出學校應加強什麼什麼教育,我就會想像學校給外界是否提供了一個好事不做,誤人子弟的犯罪中心的形象?
停課的那一天
作者:陳章華2019-11-22
孩子不知道停課實際有什麼影響,只知道多了幾天假期,延遲了測驗考試都感到歡天喜地。可是外面是漫天烽火,停課不是好玩的事情,學習遭不正常的中斷,而且不知道何時真的可以繼續。
一節優秀的電子學習課堂
作者:陳章華2019-10-22
當習慣使用電子學習策略時,就能讓學生在課餘時間參與更多,故此能否進深地讓學生進行自學就是進階的部署,例如同一的學習策略會否重用並深化?
電子教學的目的是什麼?
作者:陳章華2019-09-17
我們不能只把資訊科技當作一門工具看待,必須同時了解所引起的周遭生活的改變,甚至是我們自己,也因為科技而改變了工作、娛樂,以及與人相處的模式。
口語不重要?
作者:陳章華2019-08-20
在各行各業中,如何和不同的客戶銷售,或是說服,或是建立信任關係,都有賴優良的口語能力。
有關電子學習的幾點思考
作者:陳章華2019-06-13
怎樣才算是一節成功的電子學習課?很簡單,就是促進師生學習達到教學目的,可能是快了,有效了,或更容易明白某個概念,能夠有效有達到學習目標是必要的條件。
旅程側面的教育
作者:陳章華2019-04-18
教育是很奇妙的東西,是要將很多不同的東西互相連結,將知識、技能、態度彼此產生關係,從而讓學習者能分析整合總結,綜合運用在日常生活之中。
從愛中談學習
作者:陳章華2019-03-29
我問孩子們,天父賜給我們什麼能力呢?那是一種很厲害的能力,而且人人都有,是什麼呢?
恭喜發財──發財只為了錢嗎?
作者:陳章華2019-02-22
2000多年前,我們的萬世師表也曾經教導我們,對於財富,我們不是不可以追求,只是「不以其道得之,不處也」,就是假使不用得富貴的正當途徑,雖然得了富貴,君子也不要。